在莒国通往齐国的官道上,管仲向姜小白射出的箭,不偏不倚恰中小白衣钩。惊慌之下的姜小白咬破舌尖喷血而出,蒙蔽了管仲敏锐的目光。当时,他的好友鲍叔牙正站在姜小白身边,惊得目瞪口呆。
应该说,管仲是以春秋第一位刺客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也是管仲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刺客希望通过暴力和人为的武力干预,用最小的成本去改变现状和改写历史。从政治角度看,管仲打破了自然竞争的公平,试图用急功近利的人为因素来扩展政绩。尽管在当时环境下帝王争夺有着残酷的血腥,但管仲却有逆势而动的意图。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为了躲避哥哥齐襄公诸儿的暴虐,以及齐国国内风云诡异的政坛,齐僖公的另外两位公子小白和纠分别在莒国和鲁国避难,跟随他们的分别就是鲍叔牙和管仲。
管仲和鲍叔牙本来是生意伙伴。作为失败的商人和逃离战场的士卒,管仲掌握着太多的民间疾苦和世事艰辛,有些时候他必须从好友鲍叔牙那里分得更多的利润来维持基本生活。作为政治上的进步和改善生活的努力,后来他与鲍叔牙一起进入齐国,以幕僚的身份,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小白,并随着各自主子分别到邻国避难。
鲁国是非常希望公子纠获得国君地位的。因此,在齐国内乱襄公暴亡的时候,派出重兵,要抢在小白之前,护送纠回国登基。同样,齐国暴乱的消息也传到了莒国,小白也星夜驱驰,向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狂奔。
管仲是以“擒贼先擒王”的心态抄小路在小白必经之路上进行的伏击的,但那一箭,让他沦为了阶下囚。姜小白在返回齐国后迅速执掌国政,即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如果不是好友鲍叔牙力荐和齐桓公知人善任,或许管仲就将成为公子纠的殉葬品。
刺客的行为是一种非常规操作,并且远离了自然发展的目标。春秋战国时期相当多的刺客结局表明,刺杀是很难成功的,更难改变历史进程,专诸如是,荆轲如是。这一点,对于现代企业安全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如果将希望寄托于非常规操作或者违规操作的违章捷径上,其最后的代价自然不言而喻。对于所有人来说,企业安全发展是每一位员工的基本诉求,破坏这个诉求,将受到自然规律和党纪国法的双重惩罚。
翻开整个春秋和战国历史,成王败寇的竞争铁律成为兄弟相残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写照。《庄子·盗跖》讲,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意即成功者才有可能为其品质、经历、经验意即身上的所有特性加冕正名。当你平凡之时,即使你有蕙香揽茝之质也一文不值。
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争议的概念,甚至经常与主流价值观相左。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内部调节和自我平衡,外力的作用打破天地自我运行的规律意以及由此规律所指导下的社会秩序,小到居家饮食,大到国家社稷,均不可逃脱这种规律。
后来孔子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痹症,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与利成为天下熙熙攘攘间势同水火的两种力量,不断地碰撞与冲击,此消彼长,胜利的指向或者天下价值观的主流归属,是随着主导者喜好而定义的。
在管仲看来,“义”与“利”是辩证统一的,依违于仁义与功利之间,管仲寻找到最佳的位置和完美的切入点。姜小白有惊无险地返回齐国后顺利继位,即齐桓公。在被暗杀的惊恐和怒气消除后,经鲍叔牙举荐,他与管仲有着一次长达三天三夜的促膝长谈,帮助管仲完成“义”与“利”之间的有效转换,使管仲的人生发生“惊世骇俗的”大逆转,完成对之前政治立场的彻底否定,也帮助齐国开始强势崛起。可以说,整个齐国争霸史,是管仲治国韬略和政治主张的完美体现。
从失败的刺客到齐桓公须臾不可替代的相国,管仲抛弃以暴力而改变现实的思维,转而投向自然规则和政策、制度引领的主张,从一则小故事鲜明的体现出来。
齐桓公喜欢紫色。作为个人喜好本未可厚非。但不慎被宫中的人传到外界,于是整个都城的人都崇尚紫衣,以至于市场上几匹白布换不回一匹染色的紫布,市场自有的价值规律被打破,上行下效的模仿之风难以遏制,齐桓公有些沉不住气了。
“为什么你偏要穿紫色的衣服”?管仲生气地质问齐桓公,“你可以不再穿紫色衣服,也可以斥责穿紫衣的侍从和官员,表示对紫色非常厌恶”。
当天齐桓公即照办,果然大臣们不再穿紫衣上朝,数日后,国都里没有人再穿紫衣外出,数月后,整个齐国,紫衣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孟子说,“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作为能量的传导,无论正负能量,下级会跟着上级学,而且还会层层加码,超过原来的程度。而对于安全生来说,必须选取其积极向上的部分,“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顺势而为,自然天成。
“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暴露出管仲在沉稳与激进中的理性选择。这便是管仲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思维,作为对刺客身份和终极目的的全面否定,不去触碰自然和社会的规则本源,竭力做秩序的维护者和守望者。
齐国的逐渐强大,使他摆脱了积贫积弱的状况,百姓也安居乐业起来。管仲作为中国商业发展的始祖,他的经济管理才华显现无遗。由于有“刺客”的失败印记,又不断鞭策他特别注意原则的遵守和国民意愿的采纳。《管子•法法》云:规矩者,方圆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
于是,成王败寇便有了关键性的分野:领导者的意志和选择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态势和方向。这种鲜明的态度,几乎现代对待安全生产的态度几乎如出一辙。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领导者对待安全生产的某种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决定了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管仲完成自我救赎和自我发展,行为和思想上,他汲取暗箭失败的教训,克服了鲁国上下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渴望公子纠继承王位的单方意愿,把自己推向姜小白和好友鲍叔牙对立面的错误之举。
管仲认为,率先垂范就是最有效的动员令。安全管理者和榜样者作为安全生过程的主体,他们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这首先要求他们应具有更高的管理素养和自我约束意识。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安全管理者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必备的素养,也是所有人对管理者的期望和要求。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者和基层安全员来说,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职位要求,而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道德规范。特别是首要负责人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者及模范标兵,更应该以自己的行为作为下属行为的榜样,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别人做的事情,自己带头坚决不做,严格操作规程,不可以用惯例或者习惯性违章替代。
这一素养对于领导者尤为重要。因为领导者是组织的掌舵人,是利用影响力带领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人。领导者影响力主要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后者即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人,其作用更稳定和持久。领导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正是提升自身人格魅力的必要途径和实现有效管理的有效手段。
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齐桓公姜小白还是管仲,在发现错误时,勇于修正以“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勇气和思想自觉完成了对过去行为的自我否定,极大强调了团队互补性原则,并形成紧密地合作伙伴关系。
在齐的四十年间,管仲辅佐齐桓公北战山戎、尊王攘夷、九合诸侯,成为天下的霸主,刀锋指处所向披靡,而他也被齐桓公称为“仲父”。
后来,孔子读到管仲事迹,都由衷赞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的意思说,要是没有管仲,天下会再次大乱,到那时候我们都会因为生活和战乱的奔波披散头发,衣襟不整,再次回到野蛮人的时代。
这一句话,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和每一个生产员工来说,不啻为一记当头棒喝。很多企业如同姜小白一样可以咬破舌尖忍受资本原始积累的痛苦,却不能在日后发展中对安全生产中有足够的重视,或许一次生产安全事故,就导致企业彻底的破产,“其被发左衽”般失败。
成王成寇,一念之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