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15日,笔者去了两个工地,对下属生产单位安全状况进行了检查,共抽查了八个方面内容。一是职工防暑降温;二是劳保落实;三是作业人员在山区安全行走问题;四是安全行车问题;五是安全培训;六是民爆物品现场管理;七是地震勘探爆炸安全;八是职工住宿环境。
这次检查,笔者改变了以往对照规程现场刻板式的检查方法,采取多与职工交流讨论,多听取职工意见的办法,对隐患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当笔者把企业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交给临工时,有许多民工很好奇,他们说外出到许多地方打工,从来没有像这次能够看到文件之类的东西,还盖着单位公章。借着他们的好奇劲儿,笔者说:“临工朋友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本岗位安全教材,这里面有你们岗位面临的危险有害因素,如摔伤、碰伤、交通事故等潜在危险性,有走路安全注意事项、有防雷雨山洪灾害安全措施,还有预防森林火灾事保障措施。”临工们边听边翻看着指导书说,“确实有,我们下去一定要好好学习。”
看到临工们的积极回应,笔者趁热打铁,给基层安全人员下达了安全培训计划,要求他一周到临工驻地开展一次安全培训。
关于劳保问题,当笔者看到打孔的操作人员穿着布鞋时,主动上前与他们交流。“为什么不穿鞋底有花纹的运动鞋?”打孔人员说,“布鞋不烧脚,穿着舒服,再说现在天气太热,穿胶鞋容易起泡,走路不舒服。”笔者又问“布鞋能防滑吗?”他们说,“厚鞋底布鞋防滑和防扎伤效果比胶鞋好,走起路来又轻松,还防滑,一般不会滑倒的。”听了他们的意见后,笔者观察了一下打孔人员在黄沙坡上行走的安全性,的确挺好,没有滑动的迹象。
最后笔者给他们提一条建议,当鞋底厚底磨薄的时候,注意及时更换新鞋。打孔人员欣然接受了笔者的建议,“鞋底磨平了,鞋就不防滑了!”打孔人员说。
笔者还仔细观察了打孔人员的操作,看到孔位附近有高压线,笔者提醒打孔人员注意高压线,孔位应距离高压线10米开外,预防触电。他们点头称是,对笔者的建议没有异议,欣然接受。他们说,“要想不出安全问题,仅仅注意这一点还不够,你们设计的孔是不是太深了,我们一个人两天才能完成一个32米的孔,劳动强度太大,能不能改变一下设计,采用组合孔或重做试验,使孔深在25米左右,这样我们每个人一天能打两个孔,生产效率能提高两倍,也不至于太累。”
当时生产单位负责人也在现场,他也觉得设计上有缺陷,当时实验的时候条件不充分,的确需要再次进行试验。后来笔者对打孔取出的岩土进行了逐段鉴定,并且结合生产单位负责人的记录,大家感到18~25米应该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地震勘探激发层位。
后来当天晚上召开了技术人员会议,对过去的试验进行了分析,的确发现了过去试验不充分的问题,没有选择组合炮试验,决定再开展一次试验。经过试验,单孔记录在25米深度,红色胶泥以下的白色粘土层激发较好。
第二天试验,当笔者走到现场炮班班长身旁时问,“包药前你也不注意检查一下大家带手机了吗?”炮班班长说,“马上检查!”还自己补充道,“最关键的是冬天预防人体静电问题,尤其是雷管插入炸药那个关键环节,如果人体有静电,很有可能引爆炸药,造成人员伤亡。”
通过近两天的检查,尤其是和大家深入交流,笔者最大的收获是:一是职工安全意识的强与弱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及时进行安全培训,让职工从危险中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二是尊重生产一线人员的首创精神,要能及时完善我们的安全措施;三是倾听职工的合理化建议,能及时发现技术设计上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完善设计,制定技术上可行、安全有保障,经济上合算的安全生产计划。
通过近两天的安全检查,与职工不断沟通,笔者觉得安全检查应是以观察职工的作业行为,收集现场信息,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正面检查。而不是以批评为主,训斥职工的工作方法,企业安监人员在检查工作时,应深入基层,甘当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