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文艺>> 网友随笔>>正文

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安全生产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6月11日

    这个评价表明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有一个从低到高、从不全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目前达到的小康只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不是高水平的小康;是一个总体小康,不是全面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只相当于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3%。我国的劳动生产力比发达国家低,事故发生率却比人家高。如煤炭行业,美国和我国煤炭产量相当,但美国平均每个职工每年生产煤6000吨,而我国仅有200吨,是美国的1/30,但百万吨死亡率却是美国的近200倍。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主要是生存性消费的满足,重点在解决温饱问题,旨在提高物质文明的水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达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有待提高,各类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还没有被有效地控制,精神生活还需丰富。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各种社会阶层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的71%,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全国的18%。2001年,经济总量第一的省——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而排在最后的一个西部省,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39亿元。城乡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生活质量差距更大。到2000年,我国还有近3000万人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城镇也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水平保障线以下,还有一部分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尚未达到小康。近年来,全国每年有十几万人死于各类事故,几十万人受伤,几百万人置身于职业危害之中,给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个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带来不安定。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调度中心统计,2002年1~11月份,全国共发生106起特大事故,其中北京、天津两市没有发生一起特大事故,有6个省只发生一起,发生10起以上的有3个省,最多的达15起,有的一起特大事故死亡竟高达100多人。
以上情况反映了1991年国家制定的小康基本标准,一是指标偏低,二是指标不全面。如没有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控制指标,城乡居民没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指标,环境保护也没有指标,等等。据权威人士说,当时这个指标的制定,主要是因为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建设小康社会的侧重点在解决温饱问题,主要是提高物质生活的水平。这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在革命、建设、改革推进过程中,随着形势和社会的发展,及时提出阶段性的目标,是我们党在工作指导上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当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建成了一个整体小康社会时,党的十六大及时提出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层次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从一个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整体小康社会向高水平、发展平衡、全面的小康社会迈进。这不仅反映党心、民意,而且充分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本质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斗姿态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并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4条宏观目标,包括: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二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这次大会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安全生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毫无疑问,安全生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上述4条目标中,条条都与安全生产有关,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与安全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据测算,要使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平均每年国民经济将要以7.18%的速度增长,而每年各类伤亡事故所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左右。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好了,不仅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可减少这2%左右的损失,将大大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安全就是效益。再如目标的第二条关于“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立法的取向,完善法制主要是完善保护人、保护人全面发展的法制。十六大报告一共论述了十个大问题,其中,第四个大问题对安全生产提出要“高度重视”,达到“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的目标要求,从而使安全生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的具体内容。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安全生产标准的建议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比第一步、第二步实现的整体小康范围更宽、更全面,标准更高。按照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1991年国家制定小康基本标准的原则,安全生产应给出相应的量化指标。笔者建议,应以事故和职业病两项控制指标来考核。到2010年,全国应消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要比2000年减少50%,新的职业病发病率比2000年下降30%。
    到2020年,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时,全国应消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一次死亡3人的重大事故比2010年要减少50%。新的职业病发病率比2010年下降50%。到本世纪中叶,即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国应基本控制住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1~2人的死亡事故比2020年要减少50%,新的职业病发病率比2020年下降80%,职业病基本得到控制。
    三、抓住机遇,切实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安全生产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说明党中央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另一方面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因此,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广大安全工作者应当抓住机遇,按照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四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笔者认为,除做好常规的监管工作之外,应采取以下新举措:
      (一)根据十六大报告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国家应制定中长期安全生产规划,确定2010年、2020年和2050年全国安全生产应达到的目标,使安全生产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进度表”。
    (二)将安全生产指标正式列入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这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件大事,作为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国家经贸委及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积极努力,据理力争。
    (三)从上到下,全面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建立约束机制。认真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省、区、市实行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经验,在全国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生产指标,由国务院或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向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下达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和效果目标,并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一年一考核,并在《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公布对各省、区、市考核的结果。
    (四)建立统一、高效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根据十六大报告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提出的“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的要求,进一步改革现行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切实解决安全监管职能规定不科学、安全监管机构设置不合理、安全监管层次过多、职能交叉、文件打架、权责脱节和多头多重执法等问题,真正建立统一、高效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后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安全生产工作来说,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体制要创新,工作要创新,努力开拓进取,十六大提出的“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全面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够实现。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