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文艺>> 网友随笔>>正文

企业安全好 我的收入高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4月22日

日本民主党推选的首相上台后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一时间,共同体成了人们的议论的热点。实际上,共同体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我们人人都处于共同体之中,比如国家和公民、家庭和成员、企业和员工。企业和员工是事实上的共同体关系,既是效益共同体,又是安全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
        企业的安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安全”的“安”是指员工的生命健康的平安;“安全”的“全”,是指企业财产的保全。这说明,安全是个有数字内涵的概念。
        说到这些,有人曾经问过我,员工的生命健康,可以用价值来衡量吗?企业财产是否有损失,能够用效益来测算吗?还有,我们说效益,效益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投入大于产出,就没有效益;产出大于投入才有效益。那么,安全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方面,我们课题组曾做过一个数理模型用来表达安全和效益的关系。当然,现在不是做学术报告,我们没有必要去讲那些枯燥的数理关系,但一般的道理是可以讲的。
        安全管理上有一个词汇叫做“减损产出”,意思是,安全投入能减少的损失,相当于产出的效益。安全措施投入前,可以预测到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安全措施投入后,风险得到小贱,损失会缩小范围。安全产出的效益,正是安全措施投入前预测的损失,减去安全措施投入后预测的损失。
        事故造成的损失有直接和间接之分。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造成员工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包括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企业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的价值。比如,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员工的培训费用;其他损失费用(企业形象受损、客户流失、中断履行等)。
        我们常说的“减损产出”,减损,减去的只是事故的直接损失。按照冰山理论,事故的间接损失远远大于直接损失。即使不算间接损失,直接损失的减损产出就很乐观。
        企业里的人这样讲,会赚钱的是师傅,会省钱的是老师傅。我国企业界一年发生70多万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500亿元,发生在安全上的就是一笔大账目。
        最近几年,安全管理在发展,安全认识在深化。
        安全不仅使成本的概念,安全更是增值的概念。对员工来说,提高安全素质,不仅可以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还能提高生产的效率。对企业而言,提高安全水平,不仅可以在质量、信誉上获得回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安全贡献率。
        一些企业还不习惯讲安全贡献率,实际上,西方企业早就把安全贡献率作为投资回报的一种,是企业老总们要向董事会汇报的一项重要指标。澳大利亚袋鼠航空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上,安全贡献率曾经超过500%。
        大河无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是人们常常用来形容企业和个人关系的两句话。
        我们知道,大河小河是相互贯通的。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大江大河而又奔流到海,投入海洋的怀抱。我们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也是相互贯通的。我们的社会现阶段不是共产主义,还没有实现大同,劳动仍然是生活的必须,每个人都需要像小河流入大江大河一样,投入到企事业单位等等各种劳动场所。劳动创造财富,企业因为员工劳动而产生效率。员工是要生活的,如果企业长期没有效益,负担不起员工的工资,员工就会离开,企业就会创造好的效益;企业的效益好,员工收入就有了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企业的管理者们已经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所以,许多企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坚守制度,制止违章,立功受奖;有人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预防了事故,受到表彰;有人在事故初发阶段,措施果断,方法得当,避免了损失扩大,获得了奖励。
        因为这些当事人深切体会到安全和效益的关系。
        当然,还有一些企业的员工的并没有因此获得奖励,但也不能否认企业的安全和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因为--
        企业既然是效益共同体,就一定是安全共同体。
        安全好,生产平稳,运行富有效率,企业效益就高。安全不好,漏洞百出,事故不断,企业不但在事故中承受损失,事故后还要赔偿损失,要恢复生产,要挽回信誉,可供员工分配的利润自然就跟着减少。企业安全了,效益就会好,员工收入就会高。也可以说,企业的安全,决定了每个员工的“荷包”。这个道理,不需要多讲,就很容易搞明白。
        那么,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行动上应该怎么做?
        刚才,我们讲的是河,现在讲河里的船。
        江河里的船只,是人们比喻企业共同体的另一个参照物。有一个关于船夫划船的故事--
        波涛汹涌,充满暗礁险滩的河上,有一艘大船摆渡来往的行人。船夫和乘客也会偶尔交谈。当有乘客让船夫们谈谈自己的工作时,第一个船夫说:“我在混口饭吃。”他身边的一位忙碌的船夫说:“我在做船夫该干的活。”第三个船夫目视远方,语气坚定:“我们要把各位平安地送到对岸。”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企业就是一条大船,员工应该怎么做。
        说“混口饭吃”的船夫,自己并没意识到共同体,得过且过,只会消耗企业的资源,给企业带来的是负效益。
        说“做该干的活”的船夫,已经与企业共同体有了切合度,他认为做好岗位工作,是企业员工的本分。
        要把乘客“平安地送到对岸”的船夫,是真正认识企业共同体的人,体现了企业的宗旨,他会为实现企业目标创造性的工作,是企业最为需要的人。
        如果把企业看作是一条船,如果把企业和员工看作是命运共同体,那么,风雨共舟,就是对企业和员工这个命运共同体安全关系最好的表达。
        恩格斯在他的光辉著作《论权威》中,也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形容企业面对的风险,并以此告诉人们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他说,“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企业这艘大船在航行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受风雨,经受波涛,经受凶险。如果船上的人们,三心二意,各打各的算盘,各自为战,这艘大船要么失去方向,要么就地搁浅,要么倾覆沉没。
        企业需要员工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共同面对各种风险,自然包括安全的风险。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