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文艺>> 网友随笔>>正文

危险,在哪里?

作者:王建南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6月03日

又到6月安全生产月。一位从事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朋友,问我能不能写一篇有关火工品安全管理的文章。想了一段时间,却始终没有动笔,原因很简单:不好写、写不好。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管理,划分得很细,专业性很强,要求很严格,从企业的规章制度再上升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一层套一层,一环连一环,方方面面都很严密,外行去说,难免会“隔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当然,也不是完全不懂,完全不知道,只是要把道理说得那么清、那么深、那么透、那么管用,不容易。

         然而,安全是一件很值得思考、关注的大事,近几天这个主题一直在脑海里萦绕。思来想去,突然想起一件与易燃易爆危险品相关的往事,是几年前朋友谈到社会上一些执纪者违纪现象顺口说起的。尽管有道听途说之嫌,还是拿出来作为案例,没有其它意思,只想藉此举一反三,让大家引以为戒,增强安全意识。

        朋友是某单位施工技术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曾经跟随单位的检查组,去看过一些项目工地的火工品库房。库房都是建在远离生活区、施工生产区的偏僻地,高大的围墙,并在四周架设了视频监控。进入库房管理室,无一例外,墙上贴的都是一大溜规章制度,包括《炸药库值班制度》、《炸药库交接班制度》、《炸药库值班员职责》、《爆破器材堆放规定》、《爆破器材装卸规定》、《爆破器材的入库、发放和回收制度》、《爆破器材领取清退制度》、《外来人员、车辆出入登记管理制度》、《炸药库防火管理规定》等等,一应俱全。桌上摆的各种台账、记录本,翻看后可以说,都记得很认真,很规范,也很详细。

        有一次,朋友等一行人到一个工地作例行检查。按规定登记后进入库房,看到炸药、雷管、导火索等物品,一包包、一箱箱、一盒盒的,都堆码、摆放得十分整齐,标识也很清楚、到位。看了一圈下来,感觉管理上基本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严格规范、有章有序。看完库房,来到管理人员住地,说话间,几位烟民先后掏出香烟点燃,狠狠地吸了几口。朋友不抽烟,却发现一个问题,记得《炸药库防火管理规定》中有一条:严禁任何人员带火种如打火机、火柴等进入库区。可是,有的烟民的打火机,似乎从进入炸药库到出来就没有离开过身,尽管有过提示。“如果当时有人问:炸药库的危险(源)在哪里?我将如实回答:就在个别检查人员的口袋里。”朋友的这句话,虽然有些开玩笑的意味,但是,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时间一晃几年过去,也许,朋友已经把这件事淡忘,而我重提这件往事,可能会有人认为有点小题大做。确实,工作多年,从来没听说过谁敢玩命,在炸药库、雷管存放室打着打火机。而前面说的带着打火机进入危险区的烟民,大概也是怀着“只要我不拿出来用,就没事”的侥幸心理而不以为然。可是,我还是要说,不用不等于没危险,因为,现在很多人用的都是一次性的塑料壳的气体打火机,这种打火机有一个最大危险点就是易爆,而这,应该是一个不应该侥幸的常识。当然,那次个别烟民带进炸药库区的打火机是不是这种,朋友语焉不详。

        在施工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犯错误乃至犯罪的人,绝大多数不是因为不懂规章制度,不懂法规条例,就像一些落网贪官说如何如何是因为不懂法,十有八九是谎言一样。其实,这些人往往不但懂,而且很懂,只不过是被“侥幸”二字蒙蔽住了双眼而已,直到出事被追责,才想起悔不当初。很简单、很不惹眼的一件事,不说也就过去了,然而说出来与“重于泰山”的安全责任联系起来,再仔细琢磨琢磨,就不一样了。有时,起于青萍之末的蝶翼之风,并不一定止于草莽之间,而是酿成了千里之外的一场风暴。由此说明,世间的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只是看你怎样去理解、去把握、去遵循,去感悟。

        安全,重要的是一个“前”字,前期想到、说到、做到——主动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一个“后”字,后悔忽视、轻视、短视——被动接受惨痛教训。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