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文艺>> 网友随笔>>正文

人间草木皆有性情

作者:邓勤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11月29日

七十三岁那年,汪曾祺在文章中说:“我在这个世界走来走去,已经走了七十三年,我还能走得多远,多久?”四年之后,汪曾祺离开了人世。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人间草木》《大淖记事》等各种类型的作品,足以让我们高山仰止。以汪曾祺的散文为例,他擅长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譬如他在《人间草木》中说:“枸杞到处都有。枸杞头是春天的野菜。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

汪曾祺的作品没有宏大的叙事,从不表现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也没有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被一些文学批评家归为“淡化”一类。但汪曾祺对此不以为然,他说:“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或者如姜白石所说世间小儿女。”读汪曾祺的文字,精华部分是那些简短的感悟,譬如在写西南联大学子的求学目的时,坦言自己来西南联大“寻找潇洒”,因为他喜欢那种“吊儿郎当”的自由学风。

汪曾祺写作强调真实,大都有过亲身感受,他不能靠材料写作。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散文集《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当中真切地感受到,也许正是因为汪曾祺的坚持,才形成了他别致的写作风格,甚至被某些人誉为“开风气之先”。但汪曾祺却不希望年轻作家刻意模仿他的写作,这正如习练书法一样,临帖当然是可以的,但我们只有形成自己的书风,才能成名成家。本书分为《随遇而安》《人间草木》和《七载云烟》三辑,收录了《七十抒怀》《老舍先生》等经典散文作品。

从叙事抒情再到人生感悟,简单的话语中自然流露出汪曾祺淡泊的人生态度。譬如在《随遇而安》中,汪曾祺谈到了丁玲和自己当年下放农村劳动的感受,他觉得应该随遇而安,而不是逆来顺受。在文末,汪曾祺谈到:“人的心,是脆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为政临民者,可不慎乎?”这应该算是委婉的批评了,这在他的文章中算是极为罕见的。

孔子说,要“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汪曾祺那些草木可谓如数家珍。譬如他写秋葵“花瓣大、花浅黄,淡得近乎没有颜色,瓣有细脉,瓣内侧近花心处有紫色斑。秋葵风致楚楚,自甘寂寞。不知道为什么,秋葵让我想起女道士”。

本书首度曝光了汪曾祺未公开私人老照片和多幅精美字画,包括了汪曾祺和沈从文、高洪波、铁凝等人的合照,同时还有他早年和家人、亲友、西南联大旧识的珍贵照片。这些汪曾祺在平凡生活中沉淀下的文字,传递了满满的爱与温暖。这本精选的散文集,叙说的不只是汪老的个人回忆,还是与世间人共有的“烟火味”——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