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文化>> 实践经验>>正文

论HSE安全治理与安全文化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1月03日

安全治理是以hse治理体系为基础,以安全文化为灵魂的综合性科学。2003年以来,在推行hse治理体系过程中,把泊来的安全治理方法,通过消化、融合、改造、吸收,企业形成了一套适应性较强、特色鲜明的文化,并逐步渗透到安全治理的各个环节。使企业的安全文化逐步得到了深化。实现了企业安全由经验治理到体系治理的跨越,使员工树立了“安全才能生产,安全才有效益、安全才能回家”的hse理念。
        一、完善hse体系,实施hse文化治理
        安全治理的核心是完善hse体系和安全文化推介。hse治理体系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安全文化是安全工作的灵魂。一个完整的hse治理体系,应该是由一个治理机构、一套严密的治理体系文件和运行控制文件构成的一个循环渐进的治理体系。一个企业,从最高治理层到基层车间、班组,都是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班组是治理体系最基本的单元,每一个层次都有自己的结构和控制文件,文件规定了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因为一个完整的hse治理体系是否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要看是否能够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hse治理格局,是否能够构建安全与生产和谐、员工与治理和谐、企业与社会和谐、环境与发展和谐的安全环保机制,是保证体系运作连续和持续性的关键。安全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安全活动文化。它包括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安全培训、危害识别与评价、安全标识标牌和个体行为。完善hse治理体系,完善各项治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是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树立员工hse理念的基础,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对危害的识别与评价,逐步实现员工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树立科学的hse价值观,实施hse文化治理。企业安全文化是实实在在的,是企业在组织、治理、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是积淀于企业及其员工心灵深处的安全意识形态,是企业的安全理念、行为和表现在企业的各个层次的宣扬和推介,是企业员工应遵循的安全行为方式,是安全治理的准则和灵魂,贯穿于企业安全活动的全过程,是企业各阶层安全观念、意识形态、行为方式的基础。
        二、安全治理与安全文化的内在联系
        安全治理的主体是对人的治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安全生产起主要因素的是人。人是国家和企业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六大之后,国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安全生产治理上,首先是要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健康权和生存权。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就是重视人的价值,把尊重人、关注人、关心人作为中心内容。安全治理的对象是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环境的改变、机器设备状况的改变、设备的操作与治理,都是靠人来实现的。环境、设备状况的改变,不仅要有必要的安全投入,还要靠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来制约,治理与操作要靠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来实现。精神文化是用以规范企业员工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增强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的追求。河南油田以“诚惶诚恐知敬畏”,使员工在安全观念上确立了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使员工知道自己该敬畏什么。所谓敬畏,就是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法律。员工一旦违反了行为标准,违反了安全生产理念,就会自责,会受到共同意识的压力和公共舆论的谴责,使其自动纠正错误行为。物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通过对工作环境的优化、劳动条件的改善、文化设施的建设,来满足员工追求的安全生产的需要,以合理的安全奖励机制,来满足员工追求的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激励员工安全生产的工作积极性。制度文化是对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规范进行约束的规则。《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来明确企业安全治理、安全生产的行为规范。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来明确员工从事生产经营过程的操作规范。只有形成责任明确,责权一体,在安全治理才能做到敢抓敢管,才能落实执行力度,使员工逐步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行为文化是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中个体行为的文化。在治理学上有一个“海恩法则”,讲述了安全治理的金子塔原理:每10000起不安全行为,孕育着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300期可记录在案的隐患、30起严重的违章操作和1起安全事故。要想消除这一起事故,就必须从细节上把这10000起不安全行为控制着。要通过安全活动、预案演练、 、技能培训、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等,并把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列入日常安全治理和生产运行中,提高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能力,使员工熟练把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员工自觉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
        三、安全治理、安全文化与执行力的辩证关系
        安全治理的主体是对人的治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首先是要靠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治理的最高境界。安全文化是实实在在的,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基础上,责权分明,在执行过程中,要“责权一体”,强化执行力度,使安全生产理念在员工心灵中逐步扎根,促进精神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以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大家都发自内心的做好自我安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安全治理规定的落实,靠的是执行力。治理的规则是先有行为标准,后有执行行为。
        目前,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行各业的安全治理制度、标准都逐步完善,但在执行上往往出现偏差。出现偏差的原因:一是,一些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有意识的忽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降低了生产环境、生产设施的基本安全条件,使安全治理和安全生产出现严重的漏洞,在执行上出现偏差。二是,一些企业在用人上不是“用人唯贤”,而是“用人唯亲”,企业高层、中层治理人员文化素质低,规定、标准都有了,但对治理过程控制力和结果评估力度不够,造成企业执行力差,在执行上出现偏差。三是,一些企业在安全行为文化的推介上重视不够,对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技术素质、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能力、事故预防能力等培训不到位,使个人在执行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差,在执行上出现偏差。
        所以,一个企业要在安全治理上达到一个最高境界,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寻找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用人唯贤,提高企业执行力度,才能让治理行为用规章制度说话,用规章制度规范治理行为,才能保证执行正确、有序和执行有效。治理靠制度,规章制度只有在运行中才能体现其生命力,也只有在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其价值就在于能够有效地规范治理行为。
        在安全治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把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融入到日常安全治理和生产运行中去。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是安全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的关键,通过开展全员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体系文件、运行控制文件,逐步完善和细化hse工作指导书,强化执行力度,使风险削减到最低限度,才能使安全意识形态逐步在员工的心灵深处扎根,才能适应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