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文化>> 安全社区>>正文

安全社区建设分析与评估

作者:陈文涛 葛世友 欧阳梅 崔晓君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2月23日

3.2 第二组的评估分析

    第二组包括91个安全社区,是指第36-139家全国安全社区(除了北京西城区、大连市沙河口区、大连中山区、上海卢湾区、沈阳市沈河区、上海黄浦区等6个整建制单位及8个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的安全社区)。

    (1) A级指标分析

    在第二组单位中,43个二级指标评估为A级40个及以上的只有1家,仅占总数的1.1%,个数为35~39的34家,占总数的37.4%;二级指标A级得分在30~34的为56家,占总数的61.5%,占绝大多数,显示该批单位的安全社区建设质量并不理想。分布见图3。

图3 91社区二级指标A级得分分布情况

    (2) B级指标分布分析

    按照该版本的评定标准,如果指标评估为B级,即表明该指标制度化或实施与指标要求存在部分缺陷,但不影响整体安全。在43个二级指标中,指标评估为B级50次及以上的只有指标3.2(51次),约占91家总数的56%,该条款要求“有事故与伤害监测机制、资料来源可靠,数据真实能够反映事故与伤害发生的频次和原因”,在街道等单位层次上,可以通过跨界委员会,建立消防、工作场所、交通、社会治安等事故或案件收集和监测机制,事故数据可以从专业职能部门获取,但要求建立完善居民伤害监测机制有一定困难,导致这方面得分不够。

    指标评估为B级为40~49次的指标有5个,分别为1.4(48次)、4.2(46次)、6.1(45次)、9.2(41次)、11.2(41次)。指标评估为B级为30~39次的3个,分别为3.1(33次)、8.1(37次)、12.2(31次)。指标评估为B级为0~9次的指标有8个,其中指标6.2得分情况最为理想,仅为2次;其次是指标12.3(4次)和指标1.5(5次)和指标10.1(5次)。二级指标评估等级为B级的分级情况详见图4。

图4 二级指标评分为B、C的分布情况

    3.3第三组的评估分析

    第三组包括72家安全社区,是指140-216以《安全社区评定指标》第三个版本为依据进行评定的单位(除了深圳福田区、大连市西岗区、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连市甘井子区、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等5个整建制单位)。

    (1)安全社区评定总分分析

    按照第三版本,安全社区评定按照评定总分划为3个等级(≥100、75~99、<75分),但在具体操作中,对于要求整改而延续评定的社区往往不进行赋分,而是在整改验证时依据初次评定和整改验证的情况综合赋分,因此在这72家命名单位中,所有的分值都在100~150分之间。根据评分情况 (每个命名单位的具体得分见附录)可知,72家命名单位的平均得分为124.4分,命名的单位总体工作情况较好,创建质量有一定的保障;其中,综合得分在140分及以上(含140分)的有2家,占72家总数的2.8%;综合得分位于130~140分之间的有12家,占总数的16.7%;综合得分位于100~110分之间的仅1家,占总数1.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命名单位的得分在110~130之间,占总数的79.1%。具体情况见图5。

图5 72个社区得分分布情况

    (2)评估指标的赋值情况分析

    第三版本较之第一和第二版本在二级指标设置及赋分情况上都有较大改进,二级指标增加到50个,每个二级指标赋分时要考虑三项内容,包括此项内容有否、是否有可以验证的证据(痕迹)、效果三部分,每部分再依据具体情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具体情况见表2)。综合分析资料,在此项内容有否、是否有可以验证的证据(痕迹)、效果三部分中,前两部分得分情况普遍较为理想,相对而言,在现场评定过程中,第三部分效果部分是关注的重点,对总分的影响权重较大,因此,这里重点对每项指标的效果部分进行分析。

    1)二级指标效果部分的A级指标分析

    在第三组72家单位中,50个二级指标评估为A级30个及以上的只有3家,仅占总数的4.2%;个数为20~29的15家,占总数的20.8%;个数在20以下的54家,占总数的75%。二级指标C级得分在20个及以上有3家;在10~19个之间的有10家,占总数的13.9%。

    2)二级指标评分结果分布

    按照该版本的评定标准,如果指标的三个部分的效果部分为C级,说明该部分存在较大缺陷,赋该项总分值的30%。在50个二级指标效果部分,指标评定为C级10次及以上的指标有9个,其中最高的为指标44(13次,说明18%的单位在指标44方面的工作存在较大缺陷),其次为指标40(12次)和指标10(11次)、指标38(11次)及指标46(11次),需要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在50个二级指标效果部分,指标评定为B级50次及以上的指标有18个,其中最高的为指标11(59次,占总数的82%,说明82%的单位在指标11方面的工作存在部分缺陷),其次为指标14(58次)和指标15(58次)、指标47(58次),说明80.5%的命名单位在该3个指标方面的工作存在部分缺陷,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具体情况见图6。

图6 二级指标评分为B、C的分布情况

    3.4不同类型社区之间的比较分析

    相同类型社区之间由于其环境条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及辖区内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可能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例如,城市型社区一般具有人口密度高、异质性强、组织结构复杂等特征,具有楼宇密集、基础设施完善、人群密度大、服务功能较为齐全、外部依赖性强等特点;相对而言,农村社区的基础性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人口密度较低、聚集规模相对较小;城乡结合部型社区一般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社区,该类型社区往往具有环境问题矛盾突出、生产经营活动复杂、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基础设施与人口情况不相适应等情况。企业主导型社区是指在安全社区建设中企业居于主导地位的社区,往往具有人口性质相对单一、流动性小,依托企业较完善的管理流程,工作运行机制较为完善等特点。

    对同类型社区而言,安全社区运行机制及开展的安全促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同之处,例如居住型社区在开展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都以居民区火灾预防项目、燃气安全、老年人安全项目为重点,在立足于重大事故预防的同时,针对各类居家伤害开展安全促进;农业型社区都普遍开展农药中毒预防、山林防火、农机安全、动物咬伤预防等项目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