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文化>> 安全社区>>正文

结合实防 发挥优势 不断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水平

作者:于堃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3月01日

     自2008年开展创建国家级“安全社区”活动以来,街道党工委依据辖区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建设、减灾措施、居民分布及构成等方面的特点,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议程,并把防震减灾和环境安全作为创建“安全社区”活动的一个重要促进项目扎实推进。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地震局、民政、科协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开展以建设防灾减灾示范社区为目标,以加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自我防护能力为目的的防灾减灾活动,建立并完善了防灾减灾综合服务平台,提高了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2009年荣获全省首家、青岛市唯一的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坚持“三个到位” 夯实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基础
    1.1组织领导到位,防震网络健全
    街道党工委结合应急建设工作,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主任,办事处主任和海滨风景区管理处处长为副主任,街道其他党工委成员、派出所所长、边防派出所所长、消防中队、管区驻军单位的军事主官为成员的防灾减灾(应急突发事件处置)联合指挥中心,下设“一办七组”(即办公室,宣传组、抢险救灾组、交通治安组、卫生防疫组、后勤保障组、疏散安置组、纪检组),经过多次演练,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建立了应急指挥小组人员信息表,各社区成立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防灾减灾工作组,并配备了防灾减灾助理员,具体负责开展自救互救和协调灾后重建工作。目前,辖区已形成了系统、规范的防灾减灾组织网络。
    1.2责任落实到位,层级责任明确
    把防灾减灾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主要内容,制订了详细的工作配档表,明确了从街道指挥中心到社区救助小组的各级人员责任,细化了工作内容,建立了分管领导和科室包片制度,分别负责协调包片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每半年以社区为单位组织一次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并将演练成绩与社区考核奖惩挂钩,对演练不达标社区取消评优资格。将防灾减灾纳入社区新建、改、扩建基本建设工程,并与安全生产检查一起督查落实,定期组织施工单位召开安全生产、防震设施联席会议,研究施工安全与防震建设问题,对达不到抗震要求和标准的,限期整改,特别是在海底隧道、地铁工程施工等方面,把防震能力列入工程重要质量指标体系,形成了工作合力。
    1.3工作措施到位,防范体系完备
    为保证防灾减灾工作落实,街道成立了由纪工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防灾减灾督查小组,在硬件建设上,重点检查街道、社区重点项目建设的防灾减灾要求是否达标,能否具备相当级别防震能力;在软件建设方面,重点检查防灾减灾经费的使用和落实情况,街道每年投入3万余元用于地震宣传及预防工作经费,保证专款专用和资金的合理流向,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灾减灾体系。
    2抓实“两项工程”  形成科学的防灾减灾机制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人为本、群防群测的工作理念,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步伐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纳入重要的议事议程,立足管区实际,以“两项工程”为抓手,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
    2.1抓实“防灾基础建设工程”,完善了“一中心两仓库一平台”
    2006年,我办根据青岛市建立全方位城市应急系统的要求,全力增强城市应急避险能力,先后投资30多万元,在八大峡广场建设了占地面积63000平方米应急避难平台,是全省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3.1万余人,疏散3.5万余人。增建了11种应急避险功能,成为集宣传教育、演练、应急响应为一体的防震减灾一体化工程,街道相继投资建立了应急指挥中心;投资15万元建设了应急器材料仓库、物资储备仓库,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一中心两仓库一平台” 防震减灾硬件体系。提高了防灾减灾应急避难、教育宣传、应急演练水平。
    2.2抓实“防灾减灾宣教工程”,普及了社区综合防震知识
    一是调整确立了地震灾害反应机制。及时调整《八大峡街道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不断加大应急准备工作的检查力度,发动居民群众,加强了防震减灾对策的研究和实战演练,形成了统一指挥、相互补充、协调一致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分别在去年二月份和六月份,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地震应急管理知识的培训,邀请地震专家下社区为居民授课,并先后组织了2次模拟演练。每年,办事处都组织开展对辖区内的学校、宾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地震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检查。
    二是健全落实了防灾减灾社会动员机制。组建了街道、社区地震应急救灾志愿者队伍。依据专业特长,成立了应急救援、灾情报送、医疗救护、次生灾害源控制、心理疏导、电力抢险、应急供水、治安巡逻、通信联络9支志愿者队伍,不断调整完善演练方案,使人员熟悉现场工作程序,确保地震现场工作震前有准备、震时见实效,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逐步形成“公救”、“共救”、“互救”、“自救”相结合的多层次灾害救援救助机制;坚持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广泛参入相结合、一专多用、一备多用、平灾结合的原则,提高了全体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是充实完善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机制。结合每年的“防灾减灾日”(5月12日)、“唐山地震纪念日”(7月28日)、“国际减灾日”(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全国消防日”(11月9日)等特定时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通过社区宣传橱窗、学习园地、板报、市民学校等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使社区居民、企业员工、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坚持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家庭“五进”活动。开展了防震宣传“细胞工程”,将宣传教育延伸到家庭,实现单位、社区、家庭联动。做到“家家有应急手册、应急包,人人懂防护措施”;开展“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楼院”活动,在学校中对孩子进行防灾减灾知识教育,从小培养应急避险意识,掌握各项应急常识,并将防灾减灾知识学习与评比“五好家庭”、“文明楼院”相结合,评选防灾减灾示范家庭、综合应急示范家庭,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3提升“一个能力” 努力推进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创新
    提升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根本目标和迫切要求,对此,在硬件建设上,街道将防灾减灾工作列入长期规划,特别是在基础建设上,充分考虑施工防震要求,严格落实《防震减灾法》,认真督导施工单位落实新建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设防能力普查,特别中小学校、幼儿园,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建立档案,报相关部门备案,限期整改落实。在软件建设方面,紧密结合应急处置突发事件工作,联合驻街单位、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建立防灾减灾演练长效机制,做到防灾减灾演练与每年消防演练一并进行,让自救互救和紧急避难知识家喻户晓,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安全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以人为本,群防群测,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逐步完善社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普及居民自救互救知识,全力提升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和环境安全水平,努力开创防灾减灾工作的新局面。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