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家安全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多层次的安全概念,不仅包括用火、用电等危险,还有烫伤、跌倒、划伤、切伤等大量细小、偶然、意外的伤害因素。有调查表明,大部分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65%的时间在家里,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在家里的时间更长一些。大多数的意外伤害事故也都是发生在家中,易受伤害群体以儿童、老年人、妇女及残疾人居多。其中,由于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非常有限,全国范围内,平均每天约有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丧生,61.2%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儿童经常发生的家中意外伤害大致有以下几种:跌倒、坠落占25%,烧伤、电伤占16.7%,锐器伤占9.1%,中毒占2.6%,此外还包括动物咬伤、窒息等等;老人虽然有丰富的安全生活经验,但其安全防范能力也较低。然而,如果掌握正确的安全知识和处置技能,大部分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自2002年实施安全社区促进项目以来,青年公园街道结合辖区地域特点,把“安全社区,和谐家园”作为工作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提前预防,从小事做起,让群众满意”的工作思路,积极致力于“有效控制和预防意外伤害,保障所有人都平等的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这一国际安全社区核心理念的实践和推广。
1宣传安全理念,提高居民安全意识
为提高居民安全素养、引导正确安全行为,我们从居民的日常起居着眼,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高频率的安全宣传推广活动,使社区居民把安全理念变成自觉行动。
在家庭中,我们向每户家庭发放涉及居家、出行、个人行为等7个方面的《安全知识手册》。入户传授居家安全知识,涵盖了水、电、气、环保装修、防滑、防盗、蔬菜农药残留去除、药品安全等诸多方面,使社区居民不出家门就能了解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
在楼院里,随处可见“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出门时请关好煤气阀门、拔下电源、锁好防盗门!”等温馨提示语。在大街小巷,设置防范意外伤害宣传栏、警示牌196块,设立社区宣传长廊、安全知识宣传墙22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2培训安全技能,提高应对处置能力
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的伤害类别,我们依托专业队伍,注重分类指导,确保培训成效。
根据不同伤害易发频率,邀请社科院、消防局、防疫站、红十字会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社区讲师团,利用社区学校,进行“家庭防盗和紧急事项处理”知识讲座、开展“灭火逃生自救消防技能培训”、“地震应急救援演练”、“远离毒品大型签名宣传”、“心肺复苏”、“紧急包扎”、“反家庭暴力模拟法庭”、等专题培训活动。针对社区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技能培训;为便于理解和接受,请煤气公司、消防技术员等专业人员到居民家中具体指导;把安全事项编成“拍手歌”教给孩子们传唱,使安全意识、平安理念以一种贴近社区、便于接受、易于掌握的方式在社区顺畅传播。社区一名楼院长沈传茂家中,冬季使用蜂窝煤取暖,为避免中毒,他专门将取暖炉子放在阳台上,却因天气转暖时出现了南风倒灌,老人和孩子不幸中毒,他发现后,及时将家里窗户打开,然后拨打了急救电话,使老人和孩子顺利获救。正是因为他掌握了正确的急救方法,才使得家人得救。
为增强应对心脏骤停、骨折等突发疾病的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今年8月份,我们邀请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中心工作人员,为街道工作人员及社区楼院长开办了卫生救护培训班,并考取了“中国红十字会急救员证”。
3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全面覆盖
按照“不断干预,持续改进”的安全社区工作理念和“积小安为大安”的思路,工作中,街道始终坚持立足居民实际需求,把握安全细节,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和人群,实现安全干预长效运作。
3.1“入户查隐患”
社区干部与157名楼(院)长逐一结对包挂,划定责任区,担任楼(院)长助理,街道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安全监察员”,在责任区内采取每周走访5户的工作底线,做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解难题、办实事的服务员,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改进,增强了街道工作的主动性。在入户干预过程中,小到煤气与蜂窝煤炉的混放,细到发现暖瓶把手破损、锅把松动等情况都及时干预。结合不同季节易造成伤害特点,启动季节性干预,如春季,“饮食安全指导”,防止居民误食野菜中毒;夏季,“危旧房屋排查维修”、“防雷电指导”、“防盗”;秋季,“慢病防治宣传”;冬季,“防煤气中毒”、“防跌伤教育”、“燃气安全”等,始终坚持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安排。
3.2“剪报防隐患”
我们通过搜集各类报纸所刊登的意外伤害事件,及时对社区实施安全干预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在社区内发生。如,我们针对报纸上刊登的冰挂伤人事件,及时对辖区进行排查,发现五里牌坊社区居民楼有一处热水器管道漏水导致楼体大面积结冰,形成冰挂,工作人员及时对其进行了清除。
3.3“平台除隐患”
结合街道地处老城区开放式居民区没有物业管理的实际,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区物业化服务机构----“槐荫区青年公园为民服务中心”,开通了24小时服务电话,解决居民家中水电、房屋、管线等维修难的问题,对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众提供免费服务,逐步建立起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居民孔德明,夫妻皆为盲人。一段时间内,按照以往的时间煮饭,总是欠火候,向中心求助。工作人员在检查完炉具后,发现原来是由于溢锅造成出气孔部分堵塞,简单疏通后便得到解决,我们以此为案例对辖区内所有盲人家中的炉具进行了检修,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针对大多数居民靠土暖气取暖的实际,对无物业管理的162个楼房的烟道进行了专项疏通。目前,该中心已为居民解决各类生活难题120件,处结率达到100%。
3.4把握重点人群
针对社区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我们注重分类指导,有针对性的定制“工作套餐”。在社区老年人方面,组织社区青年志愿者与孤寡老人、特困老人、独居老人、残疾老人提供安全服务,为独居老人制作了“身份卡”,便于在老人发生意外事故时及时联络,配套成立了“社区询侯员”队伍,对独居老人实施每天早晚两问候制度。针对老年人疾病突发救援困难的情况,配备了“救助门铃”,安装之初,我们将门铃安装在老人床前,听取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拉斯教授到社区考察提出的建议,我们将其改成戴在手腕上的遥控门铃,确保能够随时使用。在未成年人安全干预方面,我们主动承接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体系与网络建设项目,建起了社区儿童保护体系。组织开展了“安全情景剧表演”、“未成年人
宣传月”、“儿童地震逃生演练”等活动。在残疾人安全干预方面,为辖区28户残疾人家庭免费安装了座便器、防滑垫和扶手等,并向行动有障碍的残疾人赠送了3辆轮椅,进一步改善了残疾人居家安全状况。
随着居家安全促进项目的持续深入开展,社区安全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近年来,社区内未发生家庭恶性暴力事件和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恶性安全事故,治安案件、火警起数和各类摔伤、跌伤、扭伤事故逐年递减,居民的安全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安全感逐年增加,社区居民满意度不断上升,对社区的归属感日益增强。
今后,青年公园社区将继续按照安全社区建设要求,秉承“不断干预、持续改进”的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从小事做起,让群众满意”的工作思路,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为建设和谐社区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