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发展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企业文化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以航运为主业的中国海运集团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企业的目标,建设一流的企业文化就成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内在要求。
船舶是航运企业最基层的单位、最活跃的细胞。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没有船舶的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落到实处。只有加大基层船舶文化建设的力度,才能把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和管理理念更好地贯彻落实到基层,适应企业管理将管理标准上移、预控关口前移、管理重心下移的需要,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赢得企业发展先机。为此,加强船舶文化建设成为了航运企业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实现创一流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试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就如何通过打造一流的船舶文化加强一流航运企业文化建设,作一粗浅的探讨。
从船舶和船员的特点看建设一流船舶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海运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国有骨干海上运输企业之一,其航运主业负责关系国计民生的石油、煤炭、金属、矿石、粮食等重点物资以及旅客运输等业务,2005年1-7月已完成货运量1.73亿吨(年计划2.7亿吨),货物周转量2979亿吨海里,重箱量329万TEU,旅客运输165万人次,预计集团全年总收入超过700亿元,确保利润100亿元。集团拥有集装箱船、油轮、散杂货船、客轮和特种船等五大专业船队,数百艘船舶像一片片流动的国土,航行于国内各港口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点多线长,流动分散,远离管理机关,独立作战。相对陆岸而言,船上生产和生活环境比较单调,条件艰苦,生活枯燥,信息闭塞。尤其是一些二三十年船龄的老旧船,设备维修保养难度高、劳动强度大,船员容易疲劳。同时,船舶作为社会的缩影,一艘船的20多名船员分别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他们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兴趣爱好、性格特征、饮食习惯、行为方式等也各不相同。对于航运企业的管理者而言,以人为本,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船员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船舶是航运企业效益的直接创造者,广大船员是企业的主力军。根据上述船舶、船员的特点,要充分发挥船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凝聚船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确保船舶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打造企业品牌,促进企业协调、持续发展,就必须建设一流的船舶文化。因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其导向、激励和调适功能对于企业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有着其他管理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船舶文化建设的几个重点
加强船舶文化建设,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设一流的安全文化是船舶安全生产的保障。
大海是航运企业创造财富的通途,同时,大海又是喜怒无常的。作为高风险行业,稳定的安全局面是航运企业取得效益的前提,也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保障。船舶只有搞好安全才能驯服大海,确保生产顺利开展,其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此,船舶必须严格执行企业的安全
,遵守国际公约以及国家、交通部和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安全管理手段,深入开展船舶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1.强化安全意识。态度决定一切,“安全意识要到位”是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础。要从强化船员的安全意识抓起,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珍惜生命、珍惜岗位”和“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观念,促使船员从被动的“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切实意识到安全工作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安全工作永远是航运企业的重中之重,是航运企业生存之根,发展之本。
2.创新安全管理。船舶的安全工作,不能单纯就问题谈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创新思路,改变传统的“重经验、轻制度”、“重操作、轻记录”等习惯做法,在管理观念上提出“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在管理思路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转变,在管理方式上由“堵漏型”向“预控型”转变,在管理制度上由“经验管理型”向“规范管理型”转变,真正做到“管理标准上移、预控关口前移、管理重心下移”。
3.抓好安全培训。对员工而言,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成长是最大的激励。安全工作的“三个关键”:安全意识要到位、操作行为要规范、技术水平要过硬,都有赖于培训工作的加强。重点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国际海上公约、国家《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规、企业安全
,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和目标,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研讨安全理论,通过开展安全学习、安全知识竞赛,征集安全警句,严格安全检查、安全演习等方式营造高素质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船员的安全技能。
(二)创建学习型船舶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者、美国通用电气的前领导人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一个企业学习的能力以及把学问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就是最终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又是人才构成的基本因素,而提高人的素质就是要靠学习。只有通过创建学习型船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创新,才能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1.创建学习型船舶要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化就是要有标准,制度化是为了保证标准的实施。为此,要制订《创建学习型船舶活动实施标准》等文件,印发各轮执行。长建轮以“创导团队精神、培育工作活力”为核心,以“船员业余学校”为基地,要求船员“精一门、会一门、学三门”,逐步形成了团队学习的良好文化氛围,荣获“上海市学习型团队创建奖”;全国青年文明号宁安10轮成立了“育才业余学校”,组织船员开展“读一本书,写一篇心得”活动,开辟了“青年学习论坛”,创办了《宁安10轮青年月刊》;振奋8轮成立了船员电脑和英语学习小组,又增设了英语专业班以满足干部船员英语口语学习的需求,在船员中聘请学科小教员,每月两次开班授课,电脑室24小时开放,让学员上机进行实操训练,还与上海浦东第二图书馆“共建文明海上图书馆”,存书900多册,成为船员读书的好去处,都是很好的事例。
2.创建学习型船舶要以信息沟通、知识共享、学习工作一体化为主要内容,努力形成团队学习的良好机制。要努力避免两种弊端:一是工作和学习相分离。认为学习是考证和岗前培训的事情,上船就是工作;二是个体学习和团队学习相隔离,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或只学本岗位、本部门的知识,造成学习和工作脱节,资源、信息无法共享,班组之间、甲板部与轮机部之间得不到有效配合,从而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学习型组织的根本特点,是整个组织的所有层次都在进行思考,是全组织内部所有人都要学习,而不是只有领导在思考,部分人在学习。所以要通过创建学习型船舶,抛弃狭隘的群体相互封闭的偏见,使彼此相互联结,实现信息、知识的反馈、交流和共享,为企业、为个人带来创造的活力。
3.创建学习型船舶要以提高船员素质和船舶管理水平为目标。学习型组织理论不同于其他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培育创新和超越自我的能力。随着船队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上级部门的严格检查来提高和保持一定的船舶管理水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和“我会学”,以广泛开展自查自纠、自我提高为主要工作内容,以解决安全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目标,努力提高船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实现船员素质和船舶管理水平的自我超越,真正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三)推行《一流船员行为规范》是培育一流船员队伍和树立一流企业品牌的需要。
船舶航行、靠泊于各大港口,是体现航运企业形象的一个流动的窗口。保持良好的船容船貌,改善船舶文化设施,推行《一流船员行为规范》,加强船员行为文化建设,对于造就一支觉悟高、作风好、纪律强的高素质船员队伍,对外树立企业优良品牌,对内增强船舶凝聚力至关重要。
1.开展船容船貌整治工程。要动员广大船员发扬“艰苦奋斗、爱船如家”的精神,开展“文明机舱”、“文明甲板”等“文明工程”活动,认真做好船舶维修保养工作,做到干净整洁、标识清楚、杜绝设备“跑、冒、滴、漏(油)”,促进船舶整体面貌上新台阶,在擦亮企业“窗口”的同时,让船舶成为船员“五星级的家”。
2.加大船舶文化“硬件”投入。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改善船舶文化条件,重点建设一个文化宣传园地、一个阅览室、一个电脑学习室、一个文娱室、一个乒乓球室、一个健身室,有利于丰富船员业余生活,营造船舶文化氛围。
3.建设船员“形象工程”。全面实施《一流船员行为规范》,对船员的着装、仪表、举止、接待、卫生、语言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促使船员做到语言文明、行为文明、服装文明,促进船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从而改善船舶内部的人际关系,增强船舶凝聚力。而当客户上船时受到船员文明有礼的接待,一定会对本企业职工的训练有素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产生“企业管理一流,值得信赖”的愉悦感觉。
4.提升船舶对客户服务质量。要坚持不懈地向船员宣贯公司“三准一足,一如既往”的服务承诺,“诚信服务、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急货主之所急,想货主之所想”的服务意识,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对行业不正之风加大查处力度,使“客户至上”的观念化为船员的行为指南,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将货损货差率降到最低,从而提升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