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安全发展”已成为我国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如何把安全工作与企业文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文化的核心元素,创新和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中国长航积极探索从安全文化的角度,深化和创新安全管理工作,为“和谐长航”建设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一、关于安全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20世纪80年代中期,安全文化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提出,如“核安全文化”、“预防文化”等。90年代初,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发表了《安全文化专论》,系统论述了安全文化的特征及要求,并提出了一系列指标。随后不久,安全文化在我国各界引起广泛重视,中国长航开始探索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安全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提升到企业文化和企业本质安全的高度来认识。
1.科学发展观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新观念,这是我党首次将“安全发展”写入党的文件。科学发展观把“安全发展”放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统筹考虑,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共同构成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安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表明安全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安全发展”对集团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思考安全管理问题,重新认识“安全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安全文化的角度,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有效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传统安全管理需要植入安全文化的核心元素
中外有关组织机构的调查资料一致表明: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其比例远远超过因安全工作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率。这些存在于职工思想、行为、观念、心态上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安全管理涵盖的范畴,需要我们跳出传统管理的圈子,把安全管理置入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大视野中去研究思考。用文化的核心元素,用文化管理的更高境界,创新和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
安全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一个子概念,是在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新管理理论,具有无形管理、全面管理、能动管理的特点。安全文化是一种本质型的安全管理,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辨证扬弃,使企业安全管理以“事”和“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是安全的动力,人是安全的主体,人是安全的目的”的基本理念,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最终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安全文化是以精神、价值观为导向,反映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体现现代、科学管理的全部内涵。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能够促进安全生产系统的有效运转,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处于稳定向好的状态,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发展。
3.探索和积累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中国长航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精神,逐步探索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安全文化理念初步形成,以安全 为重点的安全文化制度日益完善,和谐的安全文化环境逐步创建,一大批安全航行过百万公里、数十年的安全先进典型和品牌不断树立,推动了集团安全管理工作。如南京公司的安全 文化,长江62006轮打造安全管理“铁三角”理念、长江22007轮“家庭式亲情文化”、深圳公司的精细管理文化等,都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4.企业加快发展对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十一五”期,随着集团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及“三大转型”目标的实施,对集团安全管理及安全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课题。向海转型,集团将涉足更多的新市场、新航线、新领域,安全管理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船舶远离岸基地,现场监控和预控的难度加大,这些新的课题,需要安全文化作用的发挥,以弥补传统安全管理的不足;向物流转型,集团将涉足和整合物流链中的各个环节,需要精细化的安全执行文化;向产权多元化转型,集团不同产权形式的合资合作企业,需要企业文化的不断融合,需要安全文化的融通和创新,才能发挥整体效应。因此,集团安全管理工作必须适应集团不断发展的要求,必须从更深层次去思考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推动集团各项改革发展工作。
二、用系统观念,思考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企业安全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括机器设备、安全设施、安全科技水平等物态安全文化,还包括企业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员工的安全理念、安全知识、安全态度、安全技能等深层次安全文化。其中企业员工的行为安全文化和心态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起着根本性、实质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待和实施安全文化建设,而必须用系统化地观念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安全理念的渗透与安全行为的控制
企业文化是除人、财、物以外的第四种重要资源,解决好文化融合的“形”与“心”合一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外企业面临的难点问题。一方面,企业安全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是渗透企业行为各个方面的不可忽视“看不见的手”,文化力成为企业经营发展和安全生产的无形“内在资源”;另一方面,企业的安全理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往往容易与员工的认识、意识、行为相脱离,文化作用于企业“脸面”多,而作用于企业的“心”、“手”少 ,不能真正成为影响员工行为规范的准则,造成有形无实、形同虚设。
我认为,将企业理念转化为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除了依靠员工个人的觉悟以外,更多的是依靠一种“无形力”、“潜在力”的影响,这种力就是“文化力”。我们应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作用。
首先要将安全理念与工作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任何人的安全理念的形成,不仅靠 、靠宣传,更重要的是靠安全实践活动、靠安全文化不断的熏陶和渗透。如果理念缺乏工作实践的支持,理念是空洞的;如果缺乏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行动,行动是苍白的。国际杜邦集团的安全纪录优于其他工业企业30倍,是因为杜邦公司严守十大安全理念,做到理念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我们在总结和归纳安全理念时,一是要立足企业、船舶实践,对船舶、船员日常经验、习惯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职工喜闻乐见的理念,而不能“闭门造车”“夸夸其谈”;二是要有实际的内涵,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够转化为员工随时遵守和实施的具体措施。如“三二一避碰规则”、“按体系办”,这些理念员工很好理解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三是要具有一定的人性化,是有“情”理念,不能成为员工潜意识里抵制的“高压理念”、“强制理念”。如长江62006轮总结出的“情绪管理”、“心态磨练”,这些人性化的理念值得大力推广。四是要全员参与,安全文化是一种全员参与、共同关注,具有浓郁渲染氛围的社会活动。安全理念的推广和实施,要注重吸引全体员工的参与,形成普遍的理念共识。只有理念被全体员工认可,才能成为员工潜意识里的行为准则。
其次,安全理念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控制系统。需要采取优化组织结构、简化管理流程、强化绩效管理和提升职工能力等组合手段,配套推行,协同推进,才能取得实效。其中激励是核心。我们在加强对职工行为监控的同时,更应注重对职工行为的激励,采取多种有效激励措施,使安全理念入脑入心,使职工追求的目标与企业理念、经营目标相一致,达到“同步共振”的目的。如果没有配套管理系统的约束和控制,安全理念只能是浮在面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不能真正成为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制度的贯彻执行与文化力的助推保障
“安全制度实不下去,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这是我们十几年来共同面临并急待解决的问题。据安全部门统计,有80%的事故是碰撞,其中80%的原因是安全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那么,如何让各项安全制度有效地贯彻落实?如何发挥文化力的助推和保障作用?一方面,我们要思考和评估,我们的制度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利于执行,是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制度本身就有缺陷或朝令夕改,再好的制度、规定也难以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要建立一种严格执行、一丝不苟的安全制度文化,通过文化的熏陶和渗透,激活和调动员工的内在动力和热情,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成就感,使各种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并转化为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规范,如“四早一主动”、“四不放过”、“三个一些”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传统经验的承扬与国际贯标的创新
百年长航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航运管理经验,这些经验和传统,已成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安全管理的宝贵财富。随着集团“三大转型”目标的实施,我们面临的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也没有旧的规则可以依赖,就需要企业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员工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探索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安全管理经验。现阶段,积极借鉴国内外航运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推进和实施安全质量 ,是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
传统经验和国际标准都是我们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共同目标一致,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传统经验主要依靠人的经验和感觉,依靠实践者的素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动性。而国际标准主要依靠硬性的标准,依靠执行者的执行能力。因此,我们要在传统经验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际标准,克服传统经验在规范要求缺乏、安全管理与营运管理脱节、管理职能交叉、船岸衔接不畅、人员素质跟不上、忽视信息反馈等方面的不足,克服“两张皮”现象,建立适应集团自身发展要求的安全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