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科技统称为安全生产五要素,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企业安全发展的关键手段。其中,安全文化要素居于统领地位,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度提升的最终途径。而安全培训教育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加强 培训,使之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需要,是目前企业投资最少、见效最快、回报最持久的特殊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治本之举。
那么,如何使安全培训教育更系统、更有针对性、更加富有成效呢?笔者以为,在开展企业安全培训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做到“五个坚持”:
一、 坚持以时代性为特征
传统的安全培训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网络化教学还未出现时主宰着教学过程。手段单一、教案呆板、过程枯燥、学员乏味等问题影响着培训效果。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探索现代化安全培训教育方式,以缓解上述矛盾。一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丰富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将培训内容制作成集图、文、声、像于一身的多媒体课件,使受教育者的感官得到全方位的触动,实现安全知识传播的立体化。二是开通网上远程教育。开发安全培训软件,把教育阵地设置在网络中,让全体劳动者能不受传统课堂教育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自主地参加学习,使教、学的方式更加贴近时代需求。三是尝试研发安全生产网络游戏。在游戏中,根据不同作业环境和作业岗位的特点设置事故陷阱和安全闯关,模拟生产现场的常规与非常规作业(危险作业),再现各种事故现场和事故原因分析,如果游戏者不按安全规程进行操作就有发生伤亡的危险。
二、坚持以互动性为手段
在较短的安全培训时间内,培训不可能穷尽企业遇到的所有安全生产问题,教学者也不可能解决学员所有的安全困惑,教学的主要目标只是帮助学员学会思考、推理、比较、分析,养成正确的判断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安全培训时间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转变现行的教学组织方法,不以“讲解”为主,而以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来进行。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采取列出问题、明确重点、诱导提问、学员辩论、得出结论的方式来进行,改变以往那种老师上面讲,下面学员听,形式僵化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就是对概念类的东西,尽量压缩时间,增加实际操作的时间,提高动手的能力。如开展特种设备培训,就可以把课堂设置在生产车间一线,增强受教育者的亲身感知。
三、坚持以针对性为突破
由于受到生产经营单位门类多和师资力量不足等实际情况限制,安全培训内容共性的多、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就比较突出。加强对培训内容针对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突出。一是分类培训突出行业特点。在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共性知识教育培训外,重点加强与行业特点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培训。例如:对冶金、化工行业应加强预防钢水倾覆、煤气安全作业与泄露处置、化学物质管控与泄露应急处置等方面的重点培训;人员密集场所企业则应重点加强疏散人员和逃生能力的培训。二是突出对事故高发危险作业的分析讲解。事故统计反映,登高、入釜、动火、吊装等危险作业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仍然占有很高比重,在培训中我们加强如何正确开展危险作业的讲解,用活生生的案例来唤醒企业员工对这些危险作业的重视态度。
四、坚持以系统性为要求
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并非依靠短期的速成培训就能实现。我们在加强安全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的同时,还应在完善系统性上狠下工夫。一是企业法人代表、安全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由专门机构进行法定培训。制定完善的个人培训档案,根据不同的情况量身定制系统的培训计划,避免在一个培训周期内培训内容的重复。二是企业全员安全培训。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员工的特点制定系统的安全培训规划。把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日常安全检查、事故应急处置、安全 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制定系统的教案,并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反复循环开展培训。此项工作也应作为安监部门对企业检查的一个重点内容。
五、坚持以全员性为目标
从国外发达国家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得到启示,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大多经历过从部门责任→国家责任→企业行为→全民意识的渐进过程;事故总量也是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出现了,由高发→控制→平稳→下降→控制的趋势。分析最终实现可控状态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全民安全意识的提高是扭转发达国家安全生产严峻形势的根本。目前我们国家的安全监管已经完成了从部门责任→国家责任的过程,并向着企业行为的阶段跨越,安全生产也越来越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但要使安全生产成为全民的意识或者说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平时,各种大检查、专项治理等投入了我们大量的工作精力,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全民自觉主动地追求安全生产的氛围还没有形成。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只要生产不停,
培训就不能间断,摒弃敷衍塞责的安全培训态度,开展全覆盖、无缝隙、高质量的全员安全培训才是我们最应该常抓不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