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文化>> 理念探讨>>正文

大众安全文化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5月16日

 (一)大众安全文化的含义

  大众安全文化是现代生活发展的产物,是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安全意识、个人管理、管理措施、安全行为规范等。

  (二)大众安全文化的作用

  1、大众安全文化包涵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大众安全文化保护了人,保护了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预防、减少或控制灾害与事故,极大减少人的伤亡,其结果是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减少设备、设施的损失,减少原材料的损失,用低毒材料替代高毒材料,用无毒材料代替低毒材料,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实质上是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不断提高人(劳动者)的安全文化素质和自护应急能力,关爱生命,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康也是极大的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

  2、大众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安全文化是保护人民活动的安全与健康的大众文化。只要有人存在,人就要从事生产、生存活动,自然就有保护人在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问题,这属于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问题,也必然会成为当代先进安全文化的源泉和动力。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安全文化,都是经过传承、优化、融合、发展而成的,既有时代特征,又反映人民最新安全需求的新文化。安全文化的优化、发展、繁荣的科学机制伴随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和安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而永盛不衰。

  3、大众安全文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大众安全文化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加体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从政府责任,社会支持、工业界的投入和家庭参与,用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形式,保护最广大人民最切身的利益----安全与健康----生命,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体现了人人参与,八方关爱,珍惜人生,大众受益的以人为本思想,营造了浓厚安全文化氛围。

  (三)大众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1、建设大众安全文化,需要加强立法,需要特别强调政府的规划和推动作用。例如,通过立法和政府的号召,每一个公民必须接受安全文化基础教育,尽快组织规划我国初、中等教育中的安全文化基础教育的实施。因为大众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现在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安全文化基础教育是非常薄弱的。

  2、建设大众安全文化,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园地,各种形式,如图书、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等,宣传安全科技常识,宣传安全文化基础知识,宣传应急处理救援方法技巧等,使大众能够从多渠道多层次方位地经常不断地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从而在全社会推行安全道德、行为习惯,培育对安全行为及自觉遵守安全规章纪律的品质,提高大众安全文化素质,形成强大的社会“安全文化”氛围。

  3、建设大众安全文化,需要发展起社会化的安全文化服务事业。例如开展安全咨询,心理训练,进行防灾救灾演习,开办应急救护业余学校等,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大众工作、生活中的安全性。

  (四)大众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点

  首先,个人重视是做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如果个人本身不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在日常工作中,自己不重视,自然会出问题,警语说得好:“要想把好安全关,思想工作要领先”。

  其次,开展大众安全文化建设要讲究方法。安全文化不是纯理论的,它是与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且是以个人为载体的,是依靠个人来实现的。所以,在开展日常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中应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其三,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要做好规划,把长期规划与近期计划结合起来,将个人行为与大众行为结合起来,避免短期行为。

  (五)市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已成为当代文明的新追求

  1、城市灾难带给人类的难题,要求人类去正确解读。面对突发事件,很多人的心理不可能不出现过度的焦虑、无助、沮丧与恐慌,但逆境催人成熟。从安全文化层面上讲,灾害有理由且事实上使人类演习了灾难应对,不能不承认由于我们平时太缺少准备,经历了茫然、无措、正视、反思,调整到逐步地镇定,不能说不是一个痛苦的安全文化建构过程。

  2、城市灾难,更呼唤行政与制度的安全文化重铸。文化的重铸在危机开始时并未凸显,它是长期以来社会上一些思维惯性与惰性的反映,事实上也是对我们向来以乐观主义为主流的文化习性的写照。危机就是危机,有专家将其描述为软危机,既然是“软”的就不构成灾难,这分明是一种危害更大的文化习性。积重难返,落伍的文化习性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亟待扬弃并重铸。2003年面对SARS,国务院在仅仅20天之内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使“抗非”纳入法制轨道,使行政与制度的现代化行为统一到应急的安全文化的新层面中。

  3、城市灾难,在地震灾害中体现出的责任及关怀,更体现着一种可贵的安全文化的人性化重铸。应该说,由于全社会安全文化教育的不够普及,公众中发生一定程度的恐慌算是灾难事件中正常的初步反应,但由于灾难本身及公众的复苏和希望,人们的“人情味”开始变得浓郁,人们及社会增加了一种对生命价值更深切的理解,这是安全文化的警示性作用。同所有事件一样,灾难及减灾过程所具有的深层文化意义都需要做出理论阐释及精神总结,只有这一步,它的价值才可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彰显,并成为一项真正的精神资源和财富。从此种意义上看,市民危机的安全文化教育计划及目标应纳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