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文化>> 文化建设>>正文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作者:苟开海 张旭阳 李生春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1月24日

    (四)精神文化。

    安全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最高境界。从本质上看,它是全体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思想(意识)、情感和意志的综合体现;它是员工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接受安全熏陶、教育、约束后所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安全心理和思维特点的安全综合素质;它反映了大部分员工对安全的认知与对危险的辩识总体平均能力。经过基础的物质层安全文化的逐步完善,同时在制度安全文化的催化、传承、固化、发展下,最终会在企业精神中形成一种对安全的一种潜意识,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和工作习惯,通过加工、整理而得到企业安全精神文化,进而影响员工行为方式、达到促进安全生产、建设和谐企业的最终目的。

    二、安全文化的建立

    建立良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安全文化,应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相应的安全意识形态和安全价值观。工作中积极倡导“遵章守纪、超前预防、风险分析、综合治理”的安全理念,把隐患和问题当作事故进行“四不放过”来处理,坚持每项工作的PDCA循环,全员强化“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安全意识,形成“安全促生产,安全出效益,安全得幸福”的安全价值观。

    1、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决策者及管理者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火车头,给予了安全文化建设强大的动力,保证了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应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体系,进行全面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例会制、领导安全值班制、安全工作定期汇报制、检查制、奖惩制、岗位责任制等行之有效的传统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强化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整改,增加安全投入,避免违章指挥、全面控制事故的发生;其次通过对相关部门授权、建立相应考核机制等方法,监督安全体系的实施,保证所有制度落实到人;最后定期听取相关部门对执行情况的反馈意见,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

    2、班组及员工的安全文化建设。班组是安全生产的最小单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是安全文化的具体操作单元。班组应建立“多维、全方位、立体”的 模式,包括以班前班后安全会、工作起止安全风险控制、节日前后设备安全运行分析、每周定期安全活动等为基础的定期 ;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岗位标准化、两票三制为约束的安全制度教育;以开展各类安全竞赛、实现“四不伤害”为目的的传统安全文化教育。通过 ,培养全体员工的良好安全心态,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各类操作行为,全面提高个人安全技能,充分利用人的安全意识指导安全行为,用安全行为有效控制生产事故。

    3、作业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作业现场的安全往往是一票否决制,通过决策层及管理者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推动、班组 的不断深化,安全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实际工作当中,作业现场仍需要不断进行强化和警示。其方法简单,投入不大,但效果明显。安全警示牌、安全宣传语、各类标示牌等均可引导现场作业人员“随时学习,处处警戒”。这对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升企业形象,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4、思想意识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的最终需要深入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因此需要物质、思想两手抓。通过宣传手段张贴安全标语、悬挂安全标志、制作事故警示牌、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演讲比赛、安全知识抢答赛、征集安全寄语和安全格言、发安全短信等传统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倡议员工对生命和健康负责,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对企业和社会负责,规范个人安全行为,让各种安全理念不断得到强化,以此内外兼修,使安全文化层层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变成自觉的行为。

    三、结束语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企业文化,使企业与员工达成共识,协调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和员工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使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通过建立、完善企业文化,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变员工的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确立安全文化核心理念,完善各项管理规定、标准化作业流程,以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实现安全生产、科学发展,不断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此举利己、利国、利民。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