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班组岗位载体系列
班组岗位载体系列就是设计班组现场安全管理模式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方式等,以达到夯实班组基础、提高作业人员整体素质、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班级岗位载体可有:班前三讲(讲风险、讲规范、讲要求)活动;实行“6预行为”模式(预知、预想,预查、预警,预防、预备);实行动态管理、开展班组风险防范献计献策活动、开展伤害预知预警活动(KYT)、建立班组长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灵活的班组长培训教育机制、推行班组长安全业绩考核激励机制、开展现场管理达标竞赛活动、班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等。
(1)安全生产“标准岗建设”。近年我国团中央在国有企业推行了安全生产“标准岗建设”,即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岗班组,在人员素质、生产环境条件、作业程序管理、事故防范等方面,进出了现场岗位安全标准。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岗建设”,提高企业班组事故预防的能力和水平。
(2)安全生产“精品岗建设”。有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精品岗建设”。强化岗位精品意识,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从安全文明生产、工程安全质量等基础工作入手,通过对人的安全操作行为规范以及岗位安全文明行为的规范,实现人和物的现场动态达标,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整体发展和建设和本质安全型企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3)推行班组岗位安全生产“三法三卡”模式。班组“三法三卡”模式的理论基础,一是根据安全文化学的理论,人的安全文化核心是两个方面,即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三法”是行为文化的体现,“三卡”是观念文化的要求;二是根据安全行为学理论,人的基本安全素质的两个层面,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三法”是安全技能要求和体现,“三卡”是安全知识体系及内容。
“三法三卡”体系对于不同的行业可以有不同的变化,如石化、冶金、危化品等行业,“三法三卡”的内容结构可见图2-7。企业、非企业山、建筑、机械制造等于行业,“三法”是“S法-岗位安全保障法”、“H法-岗位健康保障法”、“K法-岗位关键作业操作法”;“三卡”是“MS卡-岗位作业安全检查卡”、“DI卡-岗位危险因素信息卡”、“HI卡-岗位危害因素信息卡”。
设计“三法三卡”的目的是使高危作业的现场员工了解和熟悉风险因子性质和基本信息,掌握作业过程中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防范方法,提高现场风险和可能事故、职业病和环境危害事件的预防能力,指导员工安全能力和素质,有效控制各类危险、有害和环境影响因素,明确各岗位在风险控制和应急反应中的职责。
“三法”指“职业健康保障法—H(Health)法”、“职业安全保障法—S(Safety)法”、“环境保护法—E(Environment)法”。“三法”要求加强人的技能体系。
“职业健康保障法—H法”:预防职业病的方法体系;现场急救的方法体系。其主要内容为有害类型、有害因素名称、预防及控制措施。
“职业安全保障法—S法”:预防作业岗位事故发生的方法体系;事故初期的应急方法体系。其主要内容为危险类型、危险因素名称、预防及控制措施。
“环境保护法—E法”:防范环境有害事件的方法体系。其主要内容为污染类型、环境污染因素名称、预防及控制措施。
“三卡”指“安全作业指导卡—MS卡(MUST\STOP卡)”、“岗位有害因素信息卡—HI卡”、“岗位作业安全检查卡—DI卡”。“三卡”要求加强人的知识体系。
“安全作业指导卡——MS卡(MUST\STOP卡)”:员工各种作业过程的安全检查要求,必须达到的安全条件及禁止行为。
“岗位有害因素信息卡—HI(HazardInfoention)卡”:作业岗位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信息。其主要内容为有害因素名称、致因物、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特性识别、接触反应、急救措施等。
“岗位作业安全检查卡—DI(DangerInfoention)卡”:作业岗位的危险因素、实危险源、状态危险源信息。其主要内容为危险因素名称、起因物、产生原因、后果影响、救护反应及风险等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