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文化>> 文化建设>>正文

以人为本 建设船舶安全文化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4月12日

 航运企业是属高风险行业,安全生产也成了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安全作保障,企业就不能稳定地生产,更谈不上效益。因此,只有以人为本,加强和重视船舶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船舶安全生产,构建和谐船舶,提高企业效益。

    安全文化概念

    安全文化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它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是企业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因此,安全文化和企业文化同样都是凝聚人心的无形资产和精神力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推动力,是员工精神、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发展之宝,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现。

    安全文化的硬件层次包括人类为了生存、生活、生产而必备的安全器具、物品和工具。如现代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个人防护用品,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的产品、工具,也包括生产、生活所处的环境条件等。

    安全文化的软件层次包括了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价值层次等内容。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能体现人的思想。安全意识是为在生产、生活中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意识,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安全意识才能在社会的各项活动中时刻注意安全、才能做到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才能将“安全第一”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去。

    安全文化的作用

    我们知道,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所进行的科学管理,需要从人、物、环境、管理四要素全面考虑,但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和基本的。因此,利用各种可能的策略和手段,对人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企业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基本工程。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的企业安全管理大致可分三个层次:即人盯人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所谓人盯人管理,就是以人的经验为基础,靠的是“婆婆嘴”和监督;所谓制度管理,则是经过科学地总结,形成统一明确的要求,靠的是以制度为蓝本的规范行为。这两种管理都属于“要我安全”的类型。安全文化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把安全的内涵融入文化的层面,让掌握了文化的人自觉对安全提出要求,真正成为“我要安全”、“我能安全”。

    也曾有专业人士对于引起事故原因分析中得出,事故原因除了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基本和更为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这些因素的全面归纳,就是人的文化,人类的安全文化。这些因素对安全生产过程有着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起着以柔克刚的作用。由此,要保证人的行为、船舶、设备等物态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需要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

    船舶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公司加大投入进行岸上培训,船上根据QSMS安全体系文件也组织学习培训,通过培训,大部分船员安全管理技能得到了提高,应急应变能力有所加强。可以说,船舶安全事故在减少,安全不利因素在减少,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船舶安全形势还十分严峻,不利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根据公司安全通报,今年船舶事故频发,检查缺陷隐患不少,碰撞、搁浅、火灾、触礁、工伤、货损货差、违法违纪等事情等不安全因素仍时有发生,而且这些事故是重复性的出现。究其缘由,我认为有几大方面。

    (一)船员责任心问题。用工制度的改变使船员普遍存在“三多”:新手多、外聘人员多、老弱人员多的情况。尤其是新任人员和外聘船员这一块,普遍存在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工作不主动,学习风气不浓,存在较重的套派期临时思想和短期行为;动手能力不强,安全设备完好率不高,QSMS运行往往流于做应付检查的表面性工作,不能很好地执行避碰规则和值班及留船班制度;出了问题许多时候仅仅从客观上、他人身上找原因、找籍口而不是也不从主观上、自己身上查思想、找源头等等。有的外聘表现较差。他们纯粹只对经济利益看得比较重,比如同某轮进行经济收入对比,觉得收入不高就不干了,不管同公司签订的合同,企业的效益不效益,想走就走。还有就是船舶很多制度也很难遵守。我觉得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缺少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