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机制,作为一种提升员工安全生产水平,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的管理手段,随着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正处于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中。以我们供电企业为例,根据长期的实践和积累,逐步形成了以各级正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管理机制;设立安全监察部门、安全专职人员的组织机制;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加强考核奖惩的激励机制;人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的风险机制等等。这些机制的建立,对安全生产的日常工作具有指导性和决定性作用。
但是,在这较为完备的安全机制面前,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将那些“墙上挂的,纸上写的”条条框框,转化为我们的思想基础和行为习惯呢?不可否认,教育当先行。
正如前面所列举的,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员工都具备很高的素质修养。面对员工参差不齐的素质现状,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强教育,不断提高。这也是和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提高员工素质,首先,应加强安全思想素质教育。现有的教育制度虽已基本健全,但真正落到实处的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说,班组安全学习,不是时间仓促,就是人员不齐,其学习质量可想而知。而真正能将安全信息、事故案例学好用好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落实和坚持 制度,必须提高主观能动性,少拿客观原因找借口。开会也好,学习也罢,都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收效。条件允许的,要做到人员到位,定期展开;条件不备的,要做到灵活多变,跟踪教育。比如,一线生产班组的安全学习,可视情选择雨天进行;也可在工作现场,结合现场环境和工作特点,进行 。从而,保证员工安全信息“进补”的定时定量。
其次,应加强安全技术素质教育。安全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严格的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和过硬的生产技能,尤其能教会员工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本领。因此,加强技术素质教育,应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培训,对不同的岗位和工种,特别是文化水平不一的人员,可采取分门别类,因人而宜的方法实施,避免“一锅粥”似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培训就应该有考试,考试不一定很难,但必须动真格,否则,就无法保证培训的预期效果。
再次,应深化安全主题活动。在我们企业里,已不乏各种各样的主题安全活动:百日交通安全竞赛、春季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达标考核、系统内安全互查,以及技术比武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说是贯穿了全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但是,由于形式的陈旧,其推动和促进作用已日见消退。因此,要尽可能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安全活动。比如:安全知识竞赛、隐患线索有奖举报、先进报告会、书画摄影展、文艺汇演等。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弥补“例行公事”般的活动,以达到全员参与,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在安全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上,要讲究普及性和可操作性,不求高深理论,但求科学实用。通过不同渠道,帮助员工纠正和克服投机取巧、蛮干逞能、急躁恐慌、麻痹侥幸、马虎懒惰等不良习惯和心理,夯实员工的素质基础。从而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