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文化>> 文化建设>>正文

浅谈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5月04日

【摘要】: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学校、家庭带来了巨大损失。一次次血的教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必要性。构建校园安全文化,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相结合,把安全知识内化为安全技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学校    安全文化
我们一直在倡导要把学校办成孩子们快乐学习的园地。然而比“快乐”更基础的是“健康”,比健康更基础的是基本的是“安全”。学校安全工作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证。进入21世纪,当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点不和谐的音调在影响着我们的视听,而校园这片净土也没有幸免,各种灾难频频发生:
2011年4月26日六安市金安区5名小学生在淠河边玩耍时落水遇难。7月26日金寨双河镇2名少年在游泳时失踪。
2012年2月14日河北和县北关学校10名小学生在校外租房内发生煤气中毒,造成3名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11月16日,5名男孩在毕节市七星关区街头垃圾箱内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2013年2月27日刚刚开学的第三天,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由于值班老师没有及时开宿舍大门,酿成一场致4人死亡、11人受伤的校园踩踏事件。
以上校园安全事故纵有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原因,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师生安全意思差。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我们先来看两则成功案例:
1、“中国骄傲”--袁媛:深圳南山区头城小学二年级学生,一个冬天的晚上,7岁的袁媛看到她的父母亲双双昏倒在浴室里,性命攸关。浴室里煤气还在蔓延,一家人性命悬在一线之间。紧急关头,袁媛用力打开浴室门,迅速关上煤气,用衣架捅开窗户,然后跑到屋外拨打110、120求救电话,准确报出位置,使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从而成功挽救了父母性命。记者对他采访时,问她是如何知道这些救护方法的,袁媛回答说:“这是在学校学到的。”
2、“桑枣奇迹”: “5.12”汶川大地震对灾区中小学校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使我们至今不寒而栗。而就是这样一场如此的惨烈的地震,重灾区桑枣中学2300名师生没有一人在地震中受伤或者遇难。成为“桑枣奇迹”,被传为佳话。当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桑枣中学绝大部分学生都在教学楼里上课。当他们感觉到大地的震动时,各个教室里的学生们都立刻按照老师的要求钻进课桌下,在第一阵地震波过后,大家又在老师的指挥下立刻进行了快速而有序地紧急疏散。仅仅只用了1分36秒。据校长叶志平介绍,奇迹的取得得益于学校扎实细致、持之以恒地开展
“中国骄傲”、 “桑枣奇迹”都有力的说明了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必要性,只有全面提升了师生安全文化综合素质,避免安全事故才会成为可能。
二、如何构建校园安全文化
学校 管理,实质上是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将安全文化融入学校文化之中,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使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从而在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中受感染、受教育,把已有的安全知识内化为长久的安全技能。
1、构建校园安全文化,重在教育引导,增强防范意识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的落脚点是培养安全意识。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维护校园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为目的,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在家学、管理中形成的安全和谐的氛围。安全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中,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前提保证。学校应占领各类宣传阵地,让教渗透于无声,使育彰显于无形。宣传栏、橱窗、黑板报、广播站、校刊、以及学生必经过的楼梯墙角等都是十分有效的宣传阵地---开辟安全宣传栏,刊出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技能等安全信息,建立安全友情提示角,在节假日、汛期、高温、冰冻、雨雪天气来临之前发布安全警示,让它成为学生特殊时段安全的良师;安全标语和安全宣传画上墙,让它成为学生日常安全益友;此外,设置安全警示牌、校园道路安全减速标志,楼梯通道靠右行、安全出口标志等,通过安全文化的精心设置,营造学校安全文化环境,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安全的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2、构建校园安全文化,贵在方法指导,掌握自护技能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知识守护生命。达尔文指出: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桑枣奇迹”既非上天的惠顾,亦非命运的侥幸,而是源于该校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一奇迹的背后是什么?据报道,自2005年起,桑枣中学每学期都要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一次突发事件安全疏散演习。演习预案的内容具体细致、周到全面,每个细节都经过仔细研究和精心安排。疏散演习过程中各班撤离的顺序,逃生的速度、路线,教师的站位甚至指挥口令内容均有明确规定。袁媛在危急关头救了一家人的命,看到在电视上的稚嫩面容却在关键的时候果断出手,令我们感动的留下了泪水,更涌起了对这所学校老师的敬意。
但不重视安全方法指导的也比比皆是:
笔者曾到过一所学校,恰遇该校正在搞安全演练,哨声一响,学生蜂拥而出,连最起码的“迅速、有序”都做不到,更谈不上先避险再逃生等技能了,幸亏该校规模小,否则都有可能引发踩踏事故。几天前,笔者在路口看到这样一幕:一辆车在行驶中打了左转向,对面走过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看到转向灯后竟蒙了,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原因很简单:他根本不知道转向灯闪烁代表什么意思。这个小男孩显得很傻,但事实上这样的“傻学生”比比皆是。
当灾难来临时,只有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才能冷静应对,从而创造生命的“奇迹”。学校是个特殊区域,人员密集,且学生的年龄都很小,有突发情况发生时,就容易出问题。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养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保护自己的良好习惯。
3、构建校园安全文化,根在内化品质,形成价值认同
学校安全精神文化是师生的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到道德安全价值观等一系列安全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安全文化的最高境界,它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安全精神文化是通过安全制度文化的规范、安全行为文化的养成,日积月累逐步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师生的安全行为心理定势,师生对安全问题的个人相应与情感认同,是一个由知到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逐步形成学校的安全精神文化。
安全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它就成了抵御安全事故的一道有效屏障。
桑枣中学之所以避险、逃生成功,来源于学校安全精神文化的形成,学生不仅仅演练是那样撤离,就连平时出操、集会也是那样走;去年暑假前,我校5名小学生上学途中,一位同学提出到河边洗澡,有位同学附和,但另外几位同学齐声说道:“不准在上下学途中洗澡”,因此避免了一起安全事故。如果袁媛没有将学校学到的安全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安全行为品质,可能看到当时的场面自己都吓晕了,还谈什么去救助。
学校安全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设校园安全文化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人人重视安全、事事注意安全、处处不忘安全,校园安全文化之花才会越开越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