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理念>>正文

安全文化是影响飞行安全的基本因素

作者:徐柏龄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3月07日

近年来,国内外的安全专家和学者,为了彻底解决困扰人类的安全问题,通过美国三哩岛核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反思和研讨,几乎一致认为,有必要的体制和管理方法,有良好的核电设施和安全设备,有完整的法律制度和规章标准,仍然是不够的,还需要领导和职工有对安全问题的正确态度。包括丰富的知识、科学的见解、严格地执行规章制度、高度的事故警惕性、准确的判断能力、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等文化内涵。因此,提出了“安全文化”问题。

  沿着核电“安全文化”这条线索去探索思考,不难发现,引发民航飞行事故不断发生的根本问题,也是人因问题,不是人的数量没有解决,而是人的“安全文化”
问题没有解决。是与我国民航从业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偏低、群体安全意识淡薄、整体安全技能水平不高,宣传“安全文化”力度不够直接相关。

  民用航空生产是在空中进行的,是一个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生产过程就是直接为旅客服务的过程,没有缓冲的余地,任何差错漏洞都可能危及职工、旅客和公众的身心安全和国家集体的财产损失。把文化引入民用航空飞行安全,使民用航空的飞行安全具有文化内涵,把飞行安全工作,提高到人类文化的高度予以认识。首先抓人的因素,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也是飞行安全工作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强调飞行安全,是民用航空第一位的特别重要的头等大事,首先考虑的必须是飞行安全,没有飞行安全就没有民用航空的生产。

  根据中国民航50年来飞行事故发生的规律,如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的思维方法,认真分析认识,不难发现,主要是“安全文化”
建设问题。如果安全文化建设抓得紧,飞行安全形势就好,飞行事故就少;如果安全文化建设抓得松,飞行安全形势就差,飞行事故就多。中国民航在生产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贯彻了安全生产方针,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吸取了中国和外国安全生产的成功做法,结合我国的特点,创造了中国民航飞行安全文化。50年来,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民航生产规律的正确的飞行安全文化。因此,我们应当珍惜由中国民航从业人员集体智慧创造的飞行安全文化,进一步丰富发展它,不断弘扬光大它,认真贯彻落实它。

  中国民航飞行安全文化建设,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参考一些专家学者在安全文化论述中提出的安全文化的特点和安全文化普及的标志,中国民航的安全文化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体系,主要标志是:第一,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明确了飞行安全至上的地位;第二,“安全第一,优质服务,飞行正常”的哲学思想和飞行安全价值观念,为中国民航绝大多数的人所接受;第三,确立了领导的安全意识,实行了“四个第一”的工作制度;第四,安全管理机构形成系统,安全监督机制形成网络;第五,制定了“三级 管理规定”,民航院校设立了安全课程, 体系基本形成;第六,有了一个安全研究所、一个安全研究室,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研究初具规模;第七,安全生产定期分析形成制度,各级组织基本每周每月进行,形成例会;第八,领导干部抓安全实行“三到位”;第九,安全责任坚持“三落实”;第十,处理安全问题坚持做到“四不放过”;第十一,飞行部队建设坚持“五严”;第十二,机场管理贯彻“三严”。基本形成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核心的安全文化体系,规范了个人和群体的安全观念和安全行为,运用“安全文化”管理模式,通过思想、组织、工作、监督四项保证,达到确保飞行安全的目的。

  “安全文化”是一个社会概念,实践经验证明,建设上述文化,离不开人的认知,离不开人的努力,离不开人的奋斗。而安全文化,既可以肯定人的价值观念,也可以改变人的价值观念。因此,建设民航的飞行安全文化,必须“以人为本”,只有激发民航从业人员自发的主观能动性,把保证飞行安全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确保飞行安全的目标。民航在建设飞行安全文化时,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虑:第一,安全文化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建设民航的安全文化要特别注意解决人的观念问题,重点应当考虑,人的安全观念文化,人的行为文化、人的安全哲学文化,人的思维文化,人的制度文化;第二,安全文化是动态的,建设安全文化,应当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不同人员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不同要求,解决影响安全的关键性问题;第三、安全文化是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应当和政治思想工作一道进行,把安全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为一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确保飞行安全提供思想保证;第四,安全文化是通过教育形成观念产生行为,教育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承担重要任务, 要形成制度,不断进行。只有通过 ,才能优化人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安全行为水平。
(来源:《新安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