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 C )的原则。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
(31)《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C )。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
(3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 A )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A.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B.安全管理人员 C.特种作业人员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
(3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 A ),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A.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 B.请示领导、获得批准
C.保持物件完整、保证现场痕迹不受破坏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六条
(34)( C )不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所调查的范围。
A.企业生产事故 B.客运车交通事故
C.国防武器装备生产事故 D.企业火灾事故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条
(35)某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起较大事故,应由事故单位所在地( B )组织调查。
A.省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C.县人民政府 D.设区的市安监局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九条
(36)事故调查报告应当依法及时向( A )公布。
A.社会 B.工会 C.从业人员 D.政府部门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四条
(37)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B)的原则。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C.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D.权责统一、以人为本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四条
(38)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当日造成2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90万元。其中重伤中1人经治疗后康复出院,另1人在事发后的第29天死亡,该事故应认定为( A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
(39)《突发事件应对法》自( C )年11月1日起施行。
A. 2003 B. 2005 C. 2007 D. 2010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前言部分
(40)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B )级。
A. 3 B. 4 C. 6 D. 8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三条
(41)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是由国务院和( A )确定的部门制定。
A. 国务院 B. 人民代表大会 C. 省政府 D. 县政府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三条
(42)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 D )。
A. 应急管理原则 B. 应急管理办法
C. 应急管理理念 D. 应急管理体制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四条
(43)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 D )的原则
A.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B. 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C. 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D. 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五条
(44)( D )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国务院规定。
A. 省政府 B. 人民代表大会 C. 市政府 D. 国务院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九条
(45)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 B )。
A. 上报 B. 公布 C. 认真研究 D. 科学规划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十条
(46)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A )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A. 有义务 B. 无义务 C. 可以 D. 视情况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十一条
(47)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 B )。
A. 房屋 B. 财物 C. 车辆 D. 土地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十二条
(48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 )。
A. 存档 B. 备案 C. 讨论 D. 公布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十六条
(49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 A )应急预案。
A. 修订 B. 调整 C. 更改 D. 制订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十七条
(50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 A ),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A. 保障制度 B. 管理办法 C. D. 运行机制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三十二条
(51)国家建立健全( A )应急保障体系,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信顺畅。
A. 通信 B. 网络 C. 广播 D. 信息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
(52)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求,合理确定应急(A)。
A. 避难场所 B. 救援场所 C. 人员聚集地 D. 生活区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十九条
(53)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防范措施的( D )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A. 进展 B. 执行 C. 运作 D. 落实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二条
(54)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 D )。
A. 逃生方案 B. 救援措施 C. 危险告知机制 D. 应急预案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四条
(5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B )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 教育 B. 培训 C. 轮训 D. 集训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五条
(5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 A )应急救援队伍。
A. 综合性 B. 专业性 C. 权威性 D. 全能型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六条
(61)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 D )。
A. 无偿广告 B. 讲解 C. 系列培训 D. 公益宣传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九条
(5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 A )。
A. 虚假信息 B. 真实情况 C. 小道消息 D. 情况通告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章第五十四条
(5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自( B )年6月1日起施行。
A. 2005 B. 2007 C. 2009 D. 2012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P7
(59)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 B )等级。
A.3 B.4 C.5 D.6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
(60)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 C )。
A. 法律援助 B. 物资支援 C. 便利条件 D. 交通保障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五条
(61)( D )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A. 党组织 B. 人事部门 C. 劳动仲裁委员会 D. 工会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六条
(6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 B )和依法调查处理。
A. 事故的分析 B. 事故的报告 C. 事故的公布 D. 事故的认定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七条
(63)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 D )。
A. 处理 B. 调查 C. 纠正 D. 举报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八条
(64)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 A )报告。
A. 本单位负责人 B. 上级领导 C. 安监部门 D.地方人民政府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九条
(65)( B )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 一般情况 B. 情况紧急 C. 事故发生 D. 隐患突出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九条
(66)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 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 国务院 B. 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央军委 D. 国家安全局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条
(67)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 B )。
A. 通告 B. 补报 C. 公示 D. 告知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三条
(68)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 A )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A. 事故报告 B. 风险评估 C. 情况分析 D. 事故总结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四条
(69)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 A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A.相关证据 B. 相关信息 C. 重要物证 D. 相关证人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六条
(70)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 B )。
A. 拘留审查 B. 立案侦查 C. 提起公诉 D. 没收财物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七条
(7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D ),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A. 值班员姓名 B. 值班室位置 C. 负责人姓名 D. 值班电话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八条
(72)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 A )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 事故发生单位 B. 公安机关
C. 生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D. 事故发生单位安全部门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章第十九条
(73)上级人民政府认为( A )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A. 必要 B. 可行 C. 应该 D. 必须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条
(74)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 A )关系。
A. 直接利害 B. 间接利害 C. 隶属 D. 利益得失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三条
(75)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 D )指定。
A. 检察院 B. 公安部门 C. 工会 D. 人民政府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四条
(76)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 B )。
A. 回避 B. 拒绝 C. 配合 D. 支持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