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新利18首页登录 >> 教育机构>>正文

爆炸安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北京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简介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12月07日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1940年创办于革命圣地延安,是我党最早创办的一所理工科大学,现已发展成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目前,学校设11个学院, 28个研究所;1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4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室1个;学校共有各类在校生23414人,現有教职工3506人,其中科学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70人,教授(含正高职)304人,副教授(含副高职)711人。
北京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是1985年经原兵器部及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并于当年招收本科生;1986年获“兵器安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建设了“爆炸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获“兵器安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承担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爆炸与安全技术”的建设任务;1999年安全工程专业获准设置“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学术岗位;2003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资格。1998年起每两年主办一次“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先后承办了6次“爆炸与安全”国内学术会议,并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在爆炸安全学科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该学科负责人为白春华教授(爆炸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为徐更光院士、冯长根教授、冯顺山教授、汪佩兰教授。教研人员3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4人(其中博士后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机电与建筑专业组组长1人。
爆炸安全学科主要研究方向:(1)燃烧爆炸机理与预防技术;(2)危险物质安全性及探测技术;(3)系统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4)爆炸破坏机理与防护技术。其中,在燃烧、爆炸安全技术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近五年该学科先后参加了“重大工业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分析模拟技术”等“九五”国家攻关课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3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科技攻关项目3项,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973)1项,国防应用基础研究10项,近5年总研究经费达1834万元。该学科取得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奖6项,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371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5篇,出版了“爆炸与点火的热理论”(英文版)等专著、教材6部,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目前该学科已形成具有1个博士点、2个硕士点、1个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先后编写了《防火防爆工程》、《人机安全工程》、《安全检测技术》、《火工与烟火技术》、《火化工安全工程学》、《气体与粉尘爆炸原理》等专著或教材,开设了系统安全工程、防火防爆技术等本科生课程,计算燃烧学、爆炸安全技术理论、安全工程、爆炸与点火热理论等硕士生课程及安全系统理论、武器安全工程专论等博士生课程。现已培养本科生400余名,硕士生100余名,博士生50余名。毕业人员主要分配在兵器行业各工厂、研究所从事安全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部分优秀人员已成为部级安全监察员,是兵器工业安全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
该专业以“爆炸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实验基地,实验室在世界银行贷款和“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在爆炸安全领域已具有先进的实验条件,是我国爆炸与安全科学技术领域内惟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現有面积2000m2,仪器设备330台(件),价值1250余万元。主要仪器设备有按ISO标准建立1m3爆炸罐,粉尘爆炸特性测试系统,可燃气体爆炸过程测试系统,10m3爆炸罐,爆炸波、冲击波测试系统、静电感度仪、ARC绝热量热仪、高速摄影仪、粒度分析仪、高速运动分析系统、高速碰撞加载实验系统、瞬态信号存储记录仪、脉冲X光摄影机和各种爆炸评估仿真软件等。实验室对外开放,定期对外发布开放课题基金指南,主要资助对本学科领域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课题,现已先后立项10项,有中国矿业大学、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访问学者在本实验室进行研究。
本科生、硕士、博士生近5年招生情况(见下表)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本科生
34
25
30
25
30
硕士生
12
13
15
16
18
博士生
   8
 10
10
11
12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