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与事故有关的事实,包括事故发生前机械、设备、设施等情况;现场材料的性能及状态;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有关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工作环境状况;个人防护措施;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事实或因素。
(3)人证材料搜集。
(4)现场摄影或录相。
(5)事故图。如事故现场示意图、工艺流程图、爱害者位置图等。
4、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2)事故的间接原因:就是管理方面缺陷。间接原因是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因此,一般认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3)在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找出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5、事故责任分析
(1)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故,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2)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3)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事故处理
事故调查与事故处理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工作。事故处理是根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的过程。事故调查是事故处理的前提和基础,事故处理是事故调查目的的实现和落实。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事故调查报告后,及时作出批复;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有两种以上应当处以罚款的行为,应合并作出处罚决定。
第三部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
一、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按照理化性质及其危险性,危险化学品划分为7大类,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标准编号时,对一、二级危险化学品的区别,方法是序号500号以前的物品为一级危险品,500号以后的为二级危险品。
二、危险化学品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很大,主要可以归纳以下三个方面:
1、绝大部分危险化学品为易燃易爆物品。
2、相当一部分危险化学品属于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导致职业病。
3、如果危险化学品流失,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的健康。
主要危险
(1)潜在的主要危险是火灾、爆炸、泄漏、致人中毒、灼伤等。
(2)一旦发生事故,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巨额财产损失,危及周边人员的生命安全,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破坏。
五、生产、储存或使用危化品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和储存方式、设施。
2、厂房、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3、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安全要求。
6、有事故应急预案,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标准的消防设施等。
第四部分 防火防爆管理
一、燃烧爆炸危险特性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可燃物: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助燃物:凡是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传统说法叫助燃剂)。
着火源: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称为着火源。
燃点:可燃物在空气中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遇火源就燃烧,而且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可燃物质被点燃,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
闪点: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所发生闪燃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爆炸极限: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体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粉尘爆炸:一定浓度的可燃固体的微细粉尘呈悬浮状态分散在空气等助燃气体中时,遇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而引起的爆炸,称为粉尘爆炸。
二、燃烧的类型
1、闪燃。 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当
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所发生闪燃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2、自燃。 这里指的是广义的自燃,包括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加热自燃)。
本身自燃: 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影响时,由于物质内部所产生的物理(辐射、吸附等)、化学(分解、化合等)及生物化学(细菌腐败、发酵等)过程产生热量,导致升温,加快上述过程速度,使可燃物温度越来越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发生燃烧,这叫本身自燃。
受热自燃: 由外来热源将可燃物加热,使其整体温度达到自燃温度,未与明火接触就发生燃烧,这叫受热自燃。
3、点燃。 可燃物在空气中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遇火源就燃烧,而且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可燃物质被点燃,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
三、消防安全知识
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原理:一切灭火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之一),只要失去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会停止。但由于在灭火时,燃烧已经开始,控制火源已经没有意义,主要是消除前两个条件,即可燃物和氧化剂。
方法:1、减少空气中氧含量的窒息灭火法;
2、降低燃烧物质温度的冷却灭火法;
3、隔离与火源相近可燃物质的隔离灭火法;
4、消除燃烧过程中自由基的化学抑制灭火法。
灭火剂
1、水(及水蒸气)
水灭火剂的适用范围较广,除以下情况下,都可以考虑用水灭火。
(1)忌水性物质如;轻金属、电石着火不能用水扑救。
(2)不溶于水,而密度小于水的易燃液体着火不能用水扑救。
(3)密集水流不能扑救带电设备火灾,也不能扑救可燃性粉尘聚集处的火灾。
(4)不能用密集水流扑救储存有大量浓硫酸、浓硝酸场所的火灾。
(5)高温设备着火不能用水扑救,强度会受到影响。
(6)精密仪器设备、贵重文物档案、图书着火,不宜用水扑救。
以上各条不是绝对的,在特定情况下,采取适当措施,采用水适当形式(如雾状水、水蒸气等)可以扑救一些原来不能用水扑救的火灾。
2、泡沫灭火剂
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各种不溶于水的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也可用来扑救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的火灾。
3、二氧化碳及惰性气体灭火剂
该灭火剂主要用于电气设备和部分忌水性物质的火灾,灭火后不留痕迹,可用于扑救精密仪器、机械设备、图书、档案等火灾。但该灭火剂冷却作用较差,不能扑救阴燃火灾,且灭火后火焰有复燃可能,二氧化碳膨胀时,能产生静电,有可能引燃着火,二氧化碳能使救火人员窒息。
4、干粉灭火剂
该灭火剂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由能灭火的基料(90℅以上)和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组成。在救火中,干粉借助气体压力从容器中喷出,一般以粉雾形式灭火。
5、其他 用砂、土覆盖物来灭火也很广泛。
灭火器和消防设施
1、灭火器及配置
灭火器是指在其压力作用下,将所装填的灭火剂喷出,以扑救初起火灾的小型灭火器具。小型灭火器的配置种类及数量,应根据使用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占地面积、有无其他消防设施等情况综合考虑。
设置灭火器的要求是:根据场所可能发生火灾的性质,选择灭火剂的种类,并应保证足够的数量;灭火器应放置在明显、取用方便、又不易被损坏的地方;灭火器应注意使用期限,定期进行检查,保证随时启动。
危险化学品火灾的扑救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不同的危险化学品或者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式可能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扑救火灾,反而可能使灾情扩大。此外,由于有些危险化学品本身或者燃烧产物具有较强的毒性或腐蚀性,容易使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比起扑救一般火灾,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是一项困难和危险的工作。扑救人员必须慎之有慎。
1、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总的要求
(1)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地点。(2)位于火场一线人员应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配戴防护面具或面罩等,应尽量佩带隔绝式面具,因为一般防护面具对一氧化碳无效。(3)首先应迅速查明燃烧物品、范围和周边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以及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4)尽快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如果该场所内的危险化学品品种较为固定,平时就应有针对性地配备灭火剂和消防设施。(5)在平时,针对发生爆炸、喷溅等特别危险情况,拟定紧急应对(包括撤退)方案,并进行演练。
2、常见危险化学品火灾的扑救要点
(1)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的要点
①切记不要盲目灭火,首先要堵漏或截断气源,在此之前应保持泄出气
体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泄出,与空气混合,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②灭火时要先积极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并扑灭火场外围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③如果火场中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必须首先尽量在水枪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点,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④如果确认无法截断泄漏气源,则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或将后两者撤离火场,控制着火范围,直至容器内可燃气烧尽,使火自行熄灭。⑤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当有容器爆裂危险时,及时做出正确判断,下达撤退命令并组织现场人员尽快撤离。
(2)易燃液体的扑救要点
①首先应该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及被困
人员。一方面着火容器、设备有管道与外界相通的,要截断其与外界的联系;另一方面如果有液体泄漏应堵漏或者在外围修防火堤。②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密度、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还应正确判断着火面积,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③扑救具有毒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具有毒性的易燃液体火灾时,救火人员必须佩带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3)爆炸品火灾爆炸的扑救要点
①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②应迅速组织力量及时疏
散火场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使火区周边现场形成一个隔离带。③切忌用砂、土盖、压爆炸物品,以免增加爆炸时其爆炸威力。④灭火人员要利用现场的有利地形或采取卧姿行动,尽可能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4)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的扑救要点(本公司无此类产品)
①首先要了解遇湿易燃物品的品名、数量,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燃烧范围及火势蔓延途径等。②如果只有极少量(一般在50克以内)遇湿易燃物品着火,则无论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仍可以用大量水或泡沫扑救。③如果遇湿易燃物品数量较多,而且未与其他物品混存,则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而应该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扑救,固体遇湿易燃物品应该用水泥(最常用)、干砂、干粉等覆盖。④如果其他物品火灾威胁到相临的较多遇湿易燃物品,应考虑其防护问题。可先用油布、塑料布或其他防水布将其遮盖,然后在上面盖上棉被并淋水。
(5)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的扑救要点
相对于其他危险化学品而言,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的扑救较为容易,一般都能用水和泡沫扑救。
①首先要迅速查明着火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其他燃烧物品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特性,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能否用水和泡沫扑救等情况。②不能用水、泡沫和二氧化碳扑救时,应该用干粉或用水泥、干沙覆盖。
(6)毒害品、腐蚀品火灾的扑救要点(本公司无此类产品)
①灭火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配戴防护面具。②限制燃烧范围,积极抢救受伤及受困人员。③凭借式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毒害品和腐蚀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配制相应的中和剂进行中和。④遇毒害品和腐蚀品容器设备或管道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堵漏措施。⑤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需要特别注意保护。
四、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1、替代。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代替易燃化学品。
2、变更工艺。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的危害。
3、隔离。采用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
4、通风。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浓度。
5、个人防护。选用合适劳保用品。
6、环境卫生。对废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
五、火灾爆炸事故预防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主要是:监控、监测、防外溢泄漏、通风置换系统。
2、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主要是:温度、压力、流量、物料配比等。
3、消除点火源,主要是:明火、高温表面、冲击磨擦、自燃发热、电气、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等
第五部分 电气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是指电气产品质量,以及安装、使用、维修过程中不发生任何事故。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两方面。
电气事故包括触电事故,雷电、静电、电磁场危害,电气火灾与爆炸,电气线路和设备故障等。
防触电管理
一、触电原因
1、接触裸露的带电体或过分接近带电体;
2、绝缘劣化、漏电使电气线路外批带电;
3、正常时不带电,仅在事故情况下带电而造成触电;
4、不懂或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二、电气事故的特点
1、电气事故危害大。电气事故往往伴随着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严重的电气事故
不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2、电气事故危险直观识别难。由于电既看不见、听不见,又嗅不着,其本身不具
备为人们直观识别的特征。因此,由电所引发的危险不易被人们察觉,使得电气事故往往来得猝不及防。
3、电气事故涉及领域广。电气事故并不仅仅局限在用电领域的触电、设备和线路
故障等,在一些非用电场所,因电能的释放,也会造成灾害或伤害。如雷电、静电和电磁场危害等。
三、电气事故的类型
1、触电事故 是以电流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