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信息报告
3.1 信息报告责任部门及职责
3.1.1 公司所辖范围内发生突发事件,现场负责人立即报告上级,同时报告总公司应急办公室。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地点(线别、站名或区间、公里、米)、时间,初步原因,人员伤亡情况、设备损失情况,是否影响行车或影响邻线,现场救援人员、设施情况,是否需要特殊救援人员、救护车、消防车、救援列车或起重机械等。
事发现场负责人职责: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停止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同时报告事发信息,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有条件的进行伤员自救、求援。
3.1.2 总公司应急办公室做好日常值守工作,第一时间掌握公司管内突发事件的信息及相关情况,及时向公司应急办公室主任和应急委员会报告,做好应急信息的上报、传达及统计,与各相关单位应急处理信息的沟通协调。
3.2 信息报送程序
信息报送按照“及时有效、逐级上报、特情直报”的原则进行。
3.2.1 公司管内工作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施工影响行车、火情、水害、交通事故、设备事故、人员中毒、伤亡、施工险情、影响公共安全),当事人、事件相关人或知情人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险情严重时越级直接报总公司应急办公室。有关特别重大、及重大、大事故的通话,按“117”应急通信级别,按“立接制”紧急办理。
3.2.2 现场负责人知情后立即报告所属公司负责人,同时上报总公司应急办公室;
3.2.3 所属公司负责人接报后5分钟内上报主管副总经理,同时上报总公司应急办公室;
3.2.4 总公司应急办公室接报(或上级通知)后5分钟内报告应急委员会,同时根据委员会指示上报局、中心应急办公室,并做好记录;
3.2.5 总公司应急办公室按照应急委员会的指示,立即启动相应级别应急救援预案。
3.3 信息收集及分析
3.3.1 总公司应急办公室在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按程序传报,同时做好信息收集记录并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
信息收集主要内容:1.信息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所属公司及相关人;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影响行车情况,直接经济损失估计;发生原因初步判断;现场采取的措施和控制情况);2.上报人姓名、职务、与事件关系;3.信息上报时间;4.信息处置(何时传报给何人,接报人反馈的信息)。
3.3.2 对发生在本公司以外、可能对本公司造成影响的事件按照管内发生事件信息报送程序进行信息收集和传报。
3.3.3 应急救援结束后收集各专业工作组的工作报告或总结,进行汇总存档。
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标准(见附件1和附件2)
分防洪、除雪、火灾事故、行车事故救援、卫生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响应标准和各类施工发生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响应标准。
应急响应标准按险情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个等级。Ⅰ级、Ⅱ级应急响应启动,立即报局、辅业中心应急办公室按规定要求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启动,由总公司应急办公室按规定要求启动,主管副总经理在10分钟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带领相关专业救援组出发,赶赴现场进行指挥组织抢修,总经理或党委书记随即赶赴现场;Ⅳ级应急预案启动,由各公司按规定要求启动,经理或支部书记在10分钟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出发赶赴现场进行指挥组织抢修,总公司主管领导随即赶赴现场。
各类施工发生突发情况和具体事故的应急响应标准按险情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Ⅰ级应急响应启动,立即报局、辅业中心应急办公室按规定要求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启动,由总公司应急办公室按规定要求启动,主管副总经理在10分钟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带领相关专业救援组出发,赶赴现场进行指挥组织抢修,总经理或党委书记随即赶赴现场;Ⅲ级应急响应启动,由各公司按规定要求启动,经理或总支(支部)书记在10分钟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出发赶赴现场进行指挥组织抢修,总公司主管领导随即赶赴现场。
4.2 应急响应启动形式(见附件1、附件2)
4.3 应急响应内容
4.3.1 应急办公室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后,5分钟内报告应急委员会,按照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标准,启动本级响应。此前,各公司应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3.2 应急办公室认为达到铁路局、辅业中心启动应急响应标准的,5分钟内报告局、辅业中心应急办公室。
4.3.3 启动应急响应后,应急办公室通知各有关专业工作组,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利用现场应急资源,展开各自工作。调查灾情,研究抢修方案,调运救援队伍、集聚、设备、救援物资,组织工程抢修,提供通讯、水电、后勤、医疗卫生、安全措施宣传、治安保障。指挥与协调各救援队伍、根据应急需要指挥紧急处置,采取相应措施(防护用品和准备)保障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和职工群众的安全防护。
4.3.4 各公司接到救援指令30分钟到达现场,公司负责人主动向应急委员会请示任务,按照应急委员会和专业工作组的指挥,无条件执行各项救援工作,每完成一项指令任务后,原地待命。同时负责自身安全,做好与相邻救援队的配合工作。
4.3.5 上级应急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现场负责人应主动汇报现场情况,灾情程度、救援资源数量,采取的措施,存在什么危险和困难等,主动接受上级指挥。
4.3.6 应急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动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指示相关专业工作组执行,并组织做好配合社会力量救援工作与善后工作。
4.3.7 现场抢险情况每1小时向应急办公室报告1次,应急办公室汇总后,根据应急响应标准,及时向上级应急办公室汇报。
4.4 应急响应结束形式
应急响应结束遵循“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当事发现场对人员的危害性消除、受伤人员得到妥善医治,生产秩序恢复正常或列车恢复正常运行,现场清理完毕,应视为应急结束,由应急委员会或相应的组织负责宣布应急结束。
5. 救援资源及利用
5.1 本公司应急救援资源
各公司按照总公司应急救援工作制度要求,挑选适当人员,尽可能调动全体职工力量,分专业(防洪应急、消防应急、行车事故等)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为每支救援队装备救援设备,制定职责和工作制度,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遇突发事件需要出动时,各救援队带相应装备出发。
各公司应结合防洪物资储备,增加相应应急救援资源,并与总公司应急办公室建立联系,应急办公室指派专人定期检查应急物资储备状况,建立专门应急救援物资账目,掌握救援物资库管、调拨、补充等工作。
5.2 铁路相关单位应急救援资源
总公司应急办公室建立与上级应急办公室的工作联系,掌握兄弟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设备、物资储备等应急救援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和联系方式,加强工作联系,订立资源互补协议,紧急情况下可调动这些应急救援资源。
5.3 医疗资源
总公司应急办公室应充分调查了解、掌握局管内医疗资源(包括达到一定资质的地方医疗机构),与其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紧急情况下可调动或利用这些医疗资源。
5.4 特种救援资源
总公司应急办公室应充分调查了解局管内临近沿线地方特种救援设备,与其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紧急情况下可调动或利用这些特种救援资源。
6. 后期处置
6.1 责任部门及补偿
应急办公室、工会、人力资源部、安全部、技术部、财务部共同进行应急救援的善后处置工作,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对突发事件相关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
6.2 保险及理赔
应急办公室、工会、人力资源部、综合部共同负责联系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办理有关理赔工作。
6.3 总结评估
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总公司应急办公室对突发事件处置进行总结评估,对应急效应行动和效果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为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创造条件。
7. 宣传培训
各级组织在开展群众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着力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宣传,积极利用专题展览等形式,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公众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和守法意识。
各公司应重视对职工应急预案意识的教育,定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应急预案相关知识的培训,结合应急演练、演习,进行救援知识培训,提高救援技能和单位整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 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由各公司负责,应急办公室检查指导。应急办公室对全年的预案演练制定总体计划,各公司根据总公司应急办公室的安排和工作实际,每季度安排不少于1场次的应急预案演练。预案演练要突出目的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起到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安全防范教育作用。
各公司每次安排预案演练活动,要制定详细的组织措施计划报总公司应急办公室审批,主要内容为:演练项目名称,演练目的,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按职责分组,邀请观看人员)、需要的机具、材料、设施,安全措施,负责人,活动记录人。活动后写出总结等。
应急办公室对各公司提报的预案演练计划进行可行性审核,对其提出安全性要求,帮助解决问题,并派员现场检查指导。对全年预案演练活动进行评比,对组织有力,突出演练实效的给予奖励;对组织混乱、敷衍的给予处罚并通报批评,取消该公司年终评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