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目标
1.1炼油厂危险化学品涉及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及废弃处置等多个环节。
1.2依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件中重大危险源申报评价范围的规定,炼油厂厂内、轻油罐区、芳烃罐区、牛口峪罐区、液化气罐区属于重大危险源。
1.3各基层单位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和炼油厂HSE体系要求,每年都要对本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形成危险化学品危险目标。
2.应急报告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各基层单位应按照报告程序向炼油厂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生产管理部)及时报告,并根据炼油厂总预案要求适事故升级程序向燕化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内容至少但不限于以下事项:
a)事故具体部位;
b)时间、原因;
c)泄漏或着火基本情况,包括:介质、泄漏量、火势等;
d)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e)周边装置设施分布情况;
f)周边居民分布状况及疏散情况;
g)道路交通状况;
h)有无泄漏、环境污染发生;
I)气象、地理状况,包括:风力、风向、气温,事故点及周边地势情况;
J)现场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应急人员、应急设备、器具到位情况;
k) 已采取的措施和救援请求。
3.应急救援启动条件
当发生下述情况之一时,由炼油厂应急指挥中心发布启动应急救援的命令:
(1) 发生严重事件造成的后果可能继续扩大的;
(2) 虽不属于严重事件,但事件的发生过程中,情况发生突然变化,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
(3) 炼油厂指挥中心认为有必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
4.现场指挥部和安全环境监测系统指挥部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指 挥:炼油厂厂长
副指挥:主管生产副厂长
成 员:主管设备副厂长、主管生产副总工程师、主管电仪副总工程师、生产管理部、设备工程部、安全环保部、保卫武装部、离退休中心、计量电器部等各专业部门部长及生产、设备、安全等各专业部门有关人员等
指挥部主要职责
指挥部 | 组成单位 | 主 要 职 责 |
现场指挥部 | 生产、设备、计电、安环、保卫等部门组织 | 负责紧急状态下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挥各生产装置采取工艺措施控制危险源及生产停止和恢复工作等。 |
安全环境监测系统指挥部 | 安全环保部 气防站 职业病防治所 飞燕环保公司 检验中心 | 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和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正确评估,为指挥人员决策和消除事故污染提供依据。 |
安全环保部 飞燕环保公司 | 指挥实施大气、水体、土壤等即时环境监测,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现场遗留危险物质的处置及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消除;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协助调查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 |
专业技术组 | 生产、设备、计电、安环、保卫等部门组织 | 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及物资保障。 |
后勤保障组 | 厂长办公室、离退休管理中心、物资计划室 | 负责抢险救援过程中企业外部协调和抢险物资保障。由组成, |
应急抢险分队 | 武警中队、保安中队 | 负责抢险过程的人力支援,事故现场的警戒、保卫。 |
4.1各应急救援小组日常工作要求:
4.1.1安全环保部:组织炼油厂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负责制定、修订《炼油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导监督炼油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模拟演练。
4.1.1.1负责炼油厂救援物资、抢险器材的储备,制定应急救援物资供应保障预案。
4.1.1.2负责应急通讯保障,进行救援通讯保障等方面物资配备。
4.1.2保卫武装部:负责制定、修订人员疏散、撤离、事故现场物资转移和事故现场警戒预案,进行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现场警戒、物资转移、治安管理、交通管制等方面工作。
4.1.3离退休中心:根据炼油厂危化品品种及伤害特点,负责危化品伤害医疗救护药品的储备,制定、修订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应急预案,进行伤员现场急救、转移救护及药品调配等方面工作。
4.1.4厂长办公室:负责制定、修订运输抢险预案,进行抢险车辆的调配及物资、人员转移、运输等方面工作。
4.1.5设备工程部:负责制定、修订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处置的模拟演练。
4.1.6人力资源部:负责伤亡人员抚恤、救济发放,突发灾害应急等方面的模拟演练。
4.1.7生产管理部:负责日常生产运行管理,以及事故状态下生产工艺调整,保证生命线系统的正常运行。
4.1.8党委宣传部:负责报道、采访、新闻发布等相关事务,以保证事故报道的真实性。
5.事故发生后的工艺处理措施
炼油厂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等特点,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次生灾害,危害更加严重。因此及时进行有效的工艺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在救援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1事故发生时,炼油厂应首先立足于自救,并在燕化公司应急总指挥部的领导指挥下,根据工艺操作规程及时、准确地采取措施,实施处理、停工方案,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控制次生灾害的蔓延。
5.2事故单位应迅速查清事故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并根据总指挥部的指令调整生产,及时将生产情况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汇报。
5.3在应急指挥部终止预案前,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检测和鉴定。对可能造成扩大灾情、次生灾害蔓延的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部位,以及可能成为恢复通讯、供水、供电、供风、供汽、供氮和交通障碍的关键设施,应果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险和抢修。
6.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6.1指导职工防护,组织职工撤离。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应急操作、救援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在场所、设施及周围可能受到波及的其它生产、生产装置的现场负责人(如班长、值班人员、车间主任等)应及时组织与生产、救援无关人员撤离,在撤离过程中负责人应积极组织职工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到达指定安全地点后负责人应及时清点人员,并将人员情况报告炼油厂应急指挥部。如在岗人员数量不足时,应报告清楚缺少人员的基本情况、事故前的工作安排、可能去的工作场所等,并接受指示展开搜救工作。
6.2如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对社区人群的安全构成威胁时,由炼油厂向燕化公司总指挥部报告,并接受燕化公司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按指令组织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协同栗园派出所、居委会紧急疏散栗园地区居民迅速撤离到指定的安全地点。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及气象情况接受燕化公司、政府部门的指挥。
6.3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1)如事故介质(氢氟酸、硫化氢、氨等)有毒、有腐蚀性时,采取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其它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护镜或用浸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皮肤外露等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有相应的监护手段。
(2)应向上风向(根据风向标指示)、高地势转移,迅速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上风向无撤离通道时,也应避免沿下风向撤离),并由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域,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应设立哨位,指明疏散撤离方向。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救援人员清查危险区域是否有无关人员滞留。
7.危险区的隔离
7.1危险区的设定。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两大类。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可能发生的次生事故或火焰辐射热(如发生火灾)所涉及到的范围,以及不同的地理和气象条件设置危险隔离区域。按照北京市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的划分原则,危险化学品事故根据危害范围分为3个区域:
(1) 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即距事故现场0~500m的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同时可能伴有火灾、爆炸及建构筑物、设备、设施损坏或人员急性中毒等情况发生。
(2) 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即距事故现场500~1000m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建构筑物等损坏或人员中毒等事故。
(3) 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域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存在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对人身造成影响。
以上区域范围可由炼油厂指挥部依据事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2事故现场隔离方法。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由炼油厂总指挥部下令,保卫武装部按照设定的危险域,设立区域警戒线,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保安、武警人员负责隔离区的警戒任务,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抢险人员进入隔离区要做好安全防护。保卫武装部要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的各种车辆进行疏导,防止堵塞救援通道。
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保安、武警警戒。
(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域。
(3)警戒人员按指挥部要求进行个体防护。
(4) 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严禁携带火种及非防爆电子物品。
(5) 警戒通讯工具应为防爆型。
8.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8.1人员的防护
所有人员必须依据事故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器具后方可进入事故现场,并注意以下几点:
(1) 在现场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不明确的情况下,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严禁使用过滤式呼吸器具;
(2) 存在有毒物质时,应依据空气中的氧含量、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正确选择呼吸器具;
(3) 氧含量低于标准时,严禁使用过滤式呼吸器具;
(4) 具有腐蚀性(如:氢氟酸)或可通过呼吸道、眼睛和皮肤侵入人体的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穿戴相应级别的防护服;
(5) 易燃易爆物质泄漏时严禁火种和携带非防爆电子产品。
(6) 处理事故人员严禁单独行动,作业时不得少于两人,其中一人负责监护,必要时可用水枪、水炮进行掩护。
(7) 应使用防爆型现场通讯设备、工具。不得穿带钉的鞋和化纤服装。
8.2检测的方式、方法
发生泄漏事故时,由安全环境监测系统指挥部指挥对事故现场存在的有毒危险化学品进行检测,确定泄漏的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区域可燃气体、有害物质的浓度及氧含量等数据。检测可采用便携式分析仪表或色谱分析仪器等手段,分析数据应立即上报炼油厂及上级指挥部。现场分析或采样时应严格遵守分析作业规程,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平衡性。
8.3抢险、救援方式、方法
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及火灾扑救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十分危险的工作,应把抢救人员生命,防止火灾、爆炸等次生事故放在救援工作的首位,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对策。
8.3.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
(1)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物质,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非防爆区域电源、禁止车辆进入,保卫武装部应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
(2)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堵漏。泄漏时应采取相应工艺措施对泄漏源进行控制,并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可向非禁水的泄漏物喷射蒸气、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或通过施放大量水蒸气、氮气,破坏燃烧条件。泄漏物为液体(非水溶性物质)时,为降低在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有效物品覆盖在物料的表面,使其在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物料蒸发。
·收容(集):处理大型泄漏事故时,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的措施进行收集;当泄漏量减小时,可用沙土、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或其它场所回收处理。现场遗留的少量物料用消防水进行冲洗,冲洗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3.2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在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泄漏事故时,应遵循“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同时起动《炼油厂灭火预案》和《炼油厂气防预案》,针对不同类别的危险化学品,正确地选择灭火剂、灭火方法或堵漏方法。统一指挥,以快制快,防止发生次生事故。火灾彻底消除后,现场仍然要安排人员进行监护,并对化学品进行善后处置。
(1)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2)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3)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4)正确选择适宜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5)救援时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紧急情况,指挥人员应依据现场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指挥救援人员及时撤退至指定地点。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可使用生产装置通话器或便携式喊话器),并应经常演练)
(6)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8.3.2.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⑴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在没有采取堵漏等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应保持其稳定燃烧。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防止大量可燃气体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发生爆炸事故。
⑵在扑救火灾过程中,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⑶对火势或火焰辐射热可能威胁到的压力容器,应在水枪、水炮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边缘作为冷却的重点。
⑷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找到气源阀门。设法关闭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⑸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闭阀门无效时,救援人员可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形状,准备相应的堵漏材料进行堵漏(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⑹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或灭火,同时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并对相关的储罐或管壁继续进行冷却。
⑺若第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仍需一定时间时,应立即用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间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
⑻若泄漏口较大,无法实施堵漏时,则只需对着火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进行冷却,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火焰自动熄灭。
⑼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⑽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燃烧。
8.3.2.2易燃液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易燃液体通常贮存在容器内或用管道输送。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无论密闭或敞开,一般均处于常压状态,而反应器(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相对较高。如果发生液体泄漏、溢出,其将在地面顺势流淌或在水面漂散。另外扑救易燃液体火灾,应考虑比重和水溶性以及沸溢和喷溅问题,确保灭火剂的合理选用。
⑴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⑵及时了解、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⑶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大面积(>50M2)液体火灾还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较水轻且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使用干粉进行扑救时,其灭火效果视燃烧面积和燃烧条件而定,冷却罐壁则用水效果较好。
·较水重且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可以覆盖在液面上灭火,也可使用泡沫扑救。使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视燃烧面积和燃烧条件而定。宜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宜使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理论上也可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
⑷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个体防护器具,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特殊物品的火灾(如氢氟酸),应使用专用防护服。由于过滤式防毒面具的防毒范围及使用条件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空气呼吸器。
⑸扑救原油、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计算好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随时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现场指挥部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救援人员接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
⑹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然后再扑灭泄漏点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可不必点燃泄漏口处的液体。
8.3.2.3几种特殊化学品的火灾扑救注意如下事项:
(1)扑救液化烃等气体类火灾,在没有采取措施确保泄漏气源切断的情况下,切忌盲目扑灭着火点,应在可控制的情况下保持气体稳定燃烧。防止火被扑灭后,大量可燃气体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发生爆炸事故。炼油厂涉及液化烃的装置、罐区、液化气站、关键岗位必须配备下列堵漏、抢险物资和劳动防护用品,以作应急处理事故时使用:
1.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其中义务消防、气防员应备防火隔热服。
2.呼吸器材,其中进入现场抢险人员必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防爆工具,主要是铜质工具。
4.石棉布及铜质或棉、麻的捆绑丝、绳,木楔子、卡箍、厚度1 cm以上的橡胶片以及刀具。
5.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防爆灯具。
6.断路标志牌和风向标。
(2)对于爆炸物品火灾,切忌用沙土盖压,避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扑救爆炸物品堆垛火灾时,应采用吊射水流,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造成堆垛倒塌引起爆炸。
(3)在扑救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时,应针对具体物质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可参照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进行处理。
(4)扑救毒害品和腐蚀品的火灾时,应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酸、碱类腐蚀品宜用稀释或中和法进行处理。
8.3.3火灾或泄漏事故救援完成后,事故单位应当派人保护现场,配合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安全监察、卫生、环保等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事故原因,核定事故损失,查明事故责任,未经公司总指挥部、政府公安等有关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清理事故现场。
8.4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在进行应急救援及事故单位按工艺程序进行处理及抢险过程中,现场监测人员应随时对现场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炼油厂及上级总指挥部;异常情况下,无法对事故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时,上报燕化公司总指挥部或由燕化公司总指挥部上报政府部门指挥部请示撤离。在燕化公司总指挥部下达撤离命令后,炼油厂及其他专业抢险小组按指令要求迅速撤离至安全距离之外。
8.5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发生重大事故依靠炼油厂和消防队、气防站、公司现有应急救援力量不能满足现场需要时,由燕山石化公司总指挥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发布向上级请求增援的命令,增援的命令由炼油厂指挥部执行。
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医院救治
9.1离退休中心负责协助相关医疗机构对受伤人员实施有效的现场医疗救护。在转移伤员时应立即按照撤离路线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点,并同时实施现场处置措施。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主要有: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甚至死亡,进行现场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
(2)作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
(3)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4)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
(5)易燃易爆场所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6)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氢氟酸泄漏时:皮肤灼伤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然后涂上5%的葡萄酸钙软膏、钙镁粘剂等;眼睛灼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到眼科就医;
如遇高浓度的氟化氢气体泄漏时,立即撤离现场,进行吸氧或超声雾化吸入激素等治疗(具体见氢氟酸泄漏事故预案)。
·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防止感染。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注意: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信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另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冲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进一步受伤。
9.2现场救护人员首先应就近将受伤人员送至燕化凤凰医院,并将致伤的危险化学品的情况提供给救治医院。对发生中毒的病人,应在注射特效解毒剂或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后,根据中毒和受伤程度转送至医院。
10.应急救援保障
10.1内部保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包括现场指挥组、后勤保障组、应急抢险分队三部分。现场指挥组由生产管理部、安全环保部、设备工程部、计量电气部、生产技术部等组成,依据各部门的专业职责分工负责相应的工作。后勤保障组由厂办公室、离退休管理中心、物资计划室组成,主要负责抢险救援过程中企业外部协调和抢险物资保障。应急抢险分队由武警中队和保安中队组成,负责抢险过程的人力支援。
建全炼油厂应急抢险物资库物资。应包括应急电源、照明器材,应急通讯系统、救援装备、防护用品等。应急抢险物资要定期进行检查,要保证完好随时能够使用。为了抢险救援工作需要,还要有完善的档案资料。包括消防设施配备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资料。
10.1.1确定应急队伍。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各单位应立即报火警(气防)电话119(固定电话拨打)、炼油厂应急指挥中心(69346360),应急指挥中心应报告指挥长,指挥长根据情况启动炼油厂应急预案,生产装置义务消防、气防组织及岗位操作人员利用气防柜内的器材及其它应急设施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消防队、气防站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奔赴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工作。达到公司级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时,炼油厂应立即报公司总调度,启动公司级预案。炼油厂在上级指挥部到达时,应立即向上级指挥部汇报并接受上级的统一指挥。
10.1.2各单位有关应急救援的资料应存放在炼油厂调度室内两套,以备应急指挥时使用。包括:炼油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及相应的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形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及本单位应急物资存放地点等资料。
10.1.3应急通信系统。炼油厂内的无线通信系统由安全环保部负责管理、维护,有线电话由计量电气部负责管理、维护,应保证事故状态下指挥部的指挥工作:
(1) 迅速检查线路,对故障线按组织抢修,保证公司指挥系统通讯畅通。
(2) 启动无线通讯系统。安全环保部要储备一定数量通讯器材
(3) 上述通讯系统不能保证畅通时,炼油厂应急指挥中心应派出机动通讯员到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总调度室)待命,以保证燕化公司指挥部对炼油厂的指挥。
10.1.4应急电源、照明。
(1) 根据情况由应急指挥中心下达调整炼油厂供电网络、紧急停电的命令。首先保证与燕化公司指挥系统、燕化凤凰医院、消防支队通讯系统供电。
(2) 严密监视栗园变电站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0.1.5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情况
见附表
10.1.6保障制度
为保证炼油厂应急救援工作按照预案进行,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处理,在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常识教育的基础上,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内容见《中石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燕化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10.2外部救援
发生重大化学品事故,抢险救援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炼油厂指挥部必须立即向燕化公司、栗园社区、派出所、友邻单位通报,必要时请求上级和社会力量援助。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指挥部应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之安全注意事项。另外,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应急救援信息可向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咨询服务中心咨询(国家经贸委青岛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心),电话:0532-83889090;传真:83885209。
11.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
11.1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炼油厂各专业指挥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事故处理结束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下达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指令。
11.2各专业指挥部接到指令后,各有关单位、部门按责任分工通知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危险解除。
12.应急培训
12.1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的业务培训
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安全环保部和相关部门负责组织,经考试合格后上岗。培训项目必须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各种应急救援器材、工具的性能、结构原理与操作技能。
(2) 应急方案的目的和应急措施。
(3) 同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12.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由各单位负责组织,经考试合格后上岗。培训项目必须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识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
(2) 对各种事故如何应急处理。
(3) 自救与互救技能。
(4) 各种应急物品、器材的使用。
12.3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炼油厂宣传部门(党委宣传部)负责协助政府部门、燕化公司做好社区或周边人员的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急响应知识宣传的主要内容:
(1) 炼油厂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的危险性。
(2) 各种信号的含义。
(3) 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救简单的防护技能。
(4) 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逃生)。
13.演练
13.1演练准备
按照炼油厂各单位的演练计划,确定假设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类别、危害程度等,通知有关部门做好启动相应救援预案的准备工作。
13.2演练范围与频次
依据假设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类别、危害程度等确定演练范围,每季度按炼油厂、燕化公司安排,分预案或专项预案进行一次演练。
13.3演练组织
由炼油厂总指挥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各生产单位负责组织预案演练。目的是一旦发生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熟练地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13.4演练的考核
各单位应对演练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和考核,找出差距和不足,修订、完善演练预案和计划,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13.5演练的检查
(1)通信指挥系统能否正常运行;
(2)生产处理步骤是否安全、有效;
(3)应急救援步骤是否安全、有效;
(4)应急救援物资是否储备充足、品种齐全、保管完好;
(5)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6)应急救援人员对应急预案是否完全掌握。
1.危险目标
1.1炼油厂危险化学品涉及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及废弃处置等多个环节。
1.2依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件中重大危险源申报评价范围的规定,炼油厂厂内、轻油罐区、芳烃罐区、牛口峪罐区、液化气罐区属于重大危险源。
1.3各基层单位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和炼油厂HSE体系要求,每年都要对本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形成危险化学品危险目标。
2.应急报告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各基层单位应按照报告程序向炼油厂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生产管理部)及时报告,并根据炼油厂总预案要求适事故升级程序向燕化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内容至少但不限于以下事项:
a)事故具体部位;
b)时间、原因;
c)泄漏或着火基本情况,包括:介质、泄漏量、火势等;
d)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e)周边装置设施分布情况;
f)周边居民分布状况及疏散情况;
g)道路交通状况;
h)有无泄漏、环境污染发生;
I)气象、地理状况,包括:风力、风向、气温,事故点及周边地势情况;
J)现场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应急人员、应急设备、器具到位情况;
k) 已采取的措施和救援请求。
3.应急救援启动条件
当发生下述情况之一时,由炼油厂应急指挥中心发布启动应急救援的命令:
(1) 发生严重事件造成的后果可能继续扩大的;
(2) 虽不属于严重事件,但事件的发生过程中,情况发生突然变化,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
(3) 炼油厂指挥中心认为有必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
4.现场指挥部和安全环境监测系统指挥部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指 挥:炼油厂厂长
副指挥:主管生产副厂长
成 员:主管设备副厂长、主管生产副总工程师、主管电仪副总工程师、生产管理部、设备工程部、安全环保部、保卫武装部、离退休中心、计量电器部等各专业部门部长及生产、设备、安全等各专业部门有关人员等
指挥部主要职责
指挥部 | 组成单位 | 主 要 职 责 |
现场指挥部 | 生产、设备、计电、安环、保卫等部门组织 | 负责紧急状态下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挥各生产装置采取工艺措施控制危险源及生产停止和恢复工作等。 |
安全环境监测系统指挥部 | 安全环保部 气防站 职业病防治所 飞燕环保公司 检验中心 | 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和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正确评估,为指挥人员决策和消除事故污染提供依据。 |
安全环保部 飞燕环保公司 | 指挥实施大气、水体、土壤等即时环境监测,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现场遗留危险物质的处置及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消除;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协助调查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 |
专业技术组 | 生产、设备、计电、安环、保卫等部门组织 | 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及物资保障。 |
后勤保障组 | 厂长办公室、离退休管理中心、物资计划室 | 负责抢险救援过程中企业外部协调和抢险物资保障。由组成, |
应急抢险分队 | 武警中队、保安中队 | 负责抢险过程的人力支援,事故现场的警戒、保卫。 |
4.1各应急救援小组日常工作要求:
4.1.1
安全环保部:组织炼油厂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负责制定、修订《炼油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导监督炼油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模拟演练。
4.1.1
.1负责炼油厂救援物资、抢险器材的储备,制定应急救援物资供应保障预案。
4.1.1
.2负责应急通讯保障,进行救援通讯保障等方面物资配备。
4.1.2
保卫武装部:负责制定、修订人员疏散、撤离、事故现场物资转移和事故现场警戒预案,进行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现场警戒、物资转移、治安管理、交通管制等方面工作。
4.1.3
离退休中心:根据炼油厂危化品品种及伤害特点,负责危化品伤害医疗救护药品的储备,制定、修订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应急预案,进行伤员现场急救、转移救护及药品调配等方面工作。
4.1.4
厂长办公室:负责制定、修订运输抢险预案,进行抢险车辆的调配及物资、人员转移、运输等方面工作。
4.1.5
设备工程部:负责制定、修订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处置的模拟演练。
4.1.6人力资源部:负责伤亡人员抚恤、救济发放,突发灾害应急等方面的模拟演练。
4.1.7
生产管理部:负责日常生产运行管理,以及事故状态下生产工艺调整,保证生命线系统的正常运行。
4.1.8
党委宣传部:负责报道、采访、新闻发布等相关事务,以保证事故报道的真实性。
5.事故发生后的工艺处理措施
炼油厂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等特点,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次生灾害,危害更加严重。因此及时进行有效的工艺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在救援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1事故发生时,炼油厂应首先立足于自救,并在燕化公司应急总指挥部的领导指挥下,根据工艺操作规程及时、准确地采取措施,实施处理、停工方案,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控制次生灾害的蔓延。
5.2事故单位应迅速查清事故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并根据总指挥部的指令调整生产,及时将生产情况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汇报。
5.3在应急指挥部终止预案前,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检测和鉴定。对可能造成扩大灾情、次生灾害蔓延的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部位,以及可能成为恢复通讯、供水、供电、供风、供汽、供氮和交通障碍的关键设施,应果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险和抢修。
6.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6.1指导职工防护,组织职工撤离。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应急操作、救援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在场所、设施及周围可能受到波及的其它生产、生产装置的现场负责人(如班长、值班人员、车间主任等)应及时组织与生产、救援无关人员撤离,在撤离过程中负责人应积极组织职工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到达指定安全地点后负责人应及时清点人员,并将人员情况报告炼油厂应急指挥部。如在岗人员数量不足时,应报告清楚缺少人员的基本情况、事故前的工作安排、可能去的工作场所等,并接受指示展开搜救工作。
6.2如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对社区人群的安全构成威胁时,由炼油厂向燕化公司总指挥部报告,并接受燕化公司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按指令组织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协同栗园派出所、居委会紧急疏散栗园地区居民迅速撤离到指定的安全地点。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及气象情况接受燕化公司、政府部门的指挥。
6.3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1)如事故介质(氢氟酸、硫化氢、氨等)有毒、有腐蚀性时,采取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其它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护镜或用浸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皮肤外露等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有相应的监护手段。
(2)应向上风向(根据风向标指示)、高地势转移,迅速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上风向无撤离通道时,也应避免沿下风向撤离),并由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域,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应设立哨位,指明疏散撤离方向。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救援人员清查危险区域是否有无关人员滞留。
7.危险区的隔离
7.1危险区的设定。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两大类。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可能发生的次生事故或火焰辐射热(如发生火灾)所涉及到的范围,以及不同的地理和气象条件设置危险隔离区域。按照北京市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的划分原则,危险化学品事故根据危害范围分为3个区域:
(1) 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即距事故现场0~
500m
的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同时可能伴有火灾、爆炸及建构筑物、设备、设施损坏或人员急性中毒等情况发生。
(2) 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即距事故现场500~
1000m
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建构筑物等损坏或人员中毒等事故。
(3) 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域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存在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对人身造成影响。
以上区域范围可由炼油厂指挥部依据事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2事故现场隔离方法。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由炼油厂总指挥部下令,保卫武装部按照设定的危险域,设立区域警戒线,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保安、武警人员负责隔离区的警戒任务,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抢险人员进入隔离区要做好安全防护。保卫武装部要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的各种车辆进行疏导,防止堵塞救援通道。
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保安、武警警戒。
(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域。
(3)警戒人员按指挥部要求进行个体防护。
(4) 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严禁携带火种及非防爆电子物品。
(5) 警戒通讯工具应为防爆型。
8.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8.1人员的防护
所有人员必须依据事故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器具后方可进入事故现场,并注意以下几点:
(1) 在现场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不明确的情况下,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严禁使用过滤式呼吸器具;
(2) 存在有毒物质时,应依据空气中的氧含量、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正确选择呼吸器具;
(3) 氧含量低于标准时,严禁使用过滤式呼吸器具;
(4) 具有腐蚀性(如:氢氟酸)或可通过呼吸道、眼睛和皮肤侵入人体的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穿戴相应级别的防护服;
(5) 易燃易爆物质泄漏时严禁火种和携带非防爆电子产品。
(6) 处理事故人员严禁单独行动,作业时不得少于两人,其中一人负责监护,必要时可用水枪、水炮进行掩护。
(7) 应使用防爆型现场通讯设备、工具。不得穿带钉的鞋和化纤服装。
8.2检测的方式、方法
发生泄漏事故时,由安全环境监测系统指挥部指挥对事故现场存在的有毒危险化学品进行检测,确定泄漏的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区域可燃气体、有害物质的浓度及氧含量等数据。检测可采用便携式分析仪表或色谱分析仪器等手段,分析数据应立即上报炼油厂及上级指挥部。现场分析或采样时应严格遵守分析作业规程,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平衡性。
8.3抢险、救援方式、方法
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及火灾扑救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十分危险的工作,应把抢救人员生命,防止火灾、爆炸等次生事故放在救援工作的首位,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对策。
8.3.1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
(1)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物质,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非防爆区域电源、禁止车辆进入,保卫武装部应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
(2)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堵漏。泄漏时应采取相应工艺措施对泄漏源进行控制,并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可向非禁水的泄漏物喷射蒸气、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或通过施放大量水蒸气、氮气,破坏燃烧条件。泄漏物为液体(非水溶性物质)时,为降低在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有效物品覆盖在物料的表面,使其在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物料蒸发。
·收容(集):处理大型泄漏事故时,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的措施进行收集;当泄漏量减小时,可用沙土、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或其它场所回收处理。现场遗留的少量物料用消防水进行冲洗,冲洗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3.2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在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泄漏事故时,应遵循“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同时起动《炼油厂灭火预案》和《炼油厂气防预案》,针对不同类别的危险化学品,正确地选择灭火剂、灭火方法或堵漏方法。统一指挥,以快制快,防止发生次生事故。火灾彻底消除后,现场仍然要安排人员进行监护,并对化学品进行善后处置。
(1)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2)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3)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4)正确选择适宜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5)救援时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紧急情况,指挥人员应依据现场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指挥救援人员及时撤退至指定地点。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可使用生产装置通话器或便携式喊话器),并应经常演练)
(6)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8.3.2
.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⑴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在没有采取堵漏等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应保持其稳定燃烧。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防止大量可燃气体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发生爆炸事故。
⑵在扑救火灾过程中,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⑶对火势或火焰辐射热可能威胁到的压力容器,应在水枪、水炮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边缘作为冷却的重点。
⑷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找到气源阀门。设法关闭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⑸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闭阀门无效时,救援人员可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形状,准备相应的堵漏材料进行堵漏(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⑹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或灭火,同时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并对相关的储罐或管壁继续进行冷却。
⑺若第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仍需一定时间时,应立即用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间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
⑻若泄漏口较大,无法实施堵漏时,则只需对着火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进行冷却,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火焰自动熄灭。
⑼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⑽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燃烧。
8.3.2
.2易燃液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易燃液体通常贮存在容器内或用管道输送。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无论密闭或敞开,一般均处于常压状态,而反应器(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相对较高。如果发生液体泄漏、溢出,其将在地面顺势流淌或在水面漂散。另外扑救易燃液体火灾,应考虑比重和水溶性以及沸溢和喷溅问题,确保灭火剂的合理选用。
⑴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⑵及时了解、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⑶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大面积(>50M2)液体火灾还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较水轻且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使用干粉进行扑救时,其灭火效果视燃烧面积和燃烧条件而定,冷却罐壁则用水效果较好。
·较水重且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可以覆盖在液面上灭火,也可使用泡沫扑救。使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视燃烧面积和燃烧条件而定。宜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宜使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理论上也可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
⑷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个体防护器具,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特殊物品的火灾(如氢氟酸),应使用专用防护服。由于过滤式防毒面具的防毒范围及使用条件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空气呼吸器。
⑸扑救原油、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计算好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随时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现场指挥部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救援人员接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
⑹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然后再扑灭泄漏点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可不必点燃泄漏口处的液体。
8.3.2
.3几种特殊化学品的火灾扑救注意如下事项:
(1)扑救液化烃等气体类火灾,在没有采取措施确保泄漏气源切断的情况下,切忌盲目扑灭着火点,应在可控制的情况下保持气体稳定燃烧。防止火被扑灭后,大量可燃气体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发生爆炸事故。炼油厂涉及液化烃的装置、罐区、液化气站、关键岗位必须配备下列堵漏、抢险物资和劳动防护用品,以作应急处理事故时使用:
1.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其中义务消防、气防员应备防火隔热服。
2.呼吸器材,其中进入现场抢险人员必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防爆工具,主要是铜质工具。
4.石棉布及铜质或棉、麻的捆绑丝、绳,木楔子、卡箍、厚度1 cm以上的橡胶片以及刀具。
5.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防爆灯具。
6.断路标志牌和风向标。
(2)对于爆炸物品火灾,切忌用沙土盖压,避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扑救爆炸物品堆垛火灾时,应采用吊射水流,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造成堆垛倒塌引起爆炸。
(3)在扑救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时,应针对具体物质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可参照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进行处理。
(4)扑救毒害品和腐蚀品的火灾时,应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酸、碱类腐蚀品宜用稀释或中和法进行处理。
8.3.3
火灾或泄漏事故救援完成后,事故单位应当派人保护现场,配合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安全监察、卫生、环保等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事故原因,核定事故损失,查明事故责任,未经公司总指挥部、政府公安等有关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清理事故现场。
8.4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在进行应急救援及事故单位按工艺程序进行处理及抢险过程中,现场监测人员应随时对现场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炼油厂及上级总指挥部;异常情况下,无法对事故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时,上报燕化公司总指挥部或由燕化公司总指挥部上报政府部门指挥部请示撤离。在燕化公司总指挥部下达撤离命令后,炼油厂及其他专业抢险小组按指令要求迅速撤离至安全距离之外。
8.5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发生重大事故依靠炼油厂和消防队、气防站、公司现有应急救援力量不能满足现场需要时,由燕山石化公司总指挥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发布向上级请求增援的命令,增援的命令由炼油厂指挥部执行。
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医院救治
9.1离退休中心负责协助相关医疗机构对受伤人员实施有效的现场医疗救护。在转移伤员时应立即按照撤离路线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点,并同时实施现场处置措施。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主要有: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甚至死亡,进行现场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
(2)作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
(3)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4)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
(5)易燃易爆场所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6)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氢氟酸泄漏时:皮肤灼伤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然后涂上5%的葡萄酸钙软膏、钙镁粘剂等;眼睛灼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到眼科就医;
如遇高浓度的氟化氢气体泄漏时,立即撤离现场,进行吸氧或超声雾化吸入激素等治疗(具体见氢氟酸泄漏事故预案)。
·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防止感染。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注意: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信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另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冲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进一步受伤。
9.2现场救护人员首先应就近将受伤人员送至燕化凤凰医院,并将致伤的危险化学品的情况提供给救治医院。对发生中毒的病人,应在注射特效解毒剂或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后,根据中毒和受伤程度转送至医院。
10.应急救援保障
10.1内部保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包括现场指挥组、后勤保障组、应急抢险分队三部分。现场指挥组由生产管理部、安全环保部、设备工程部、计量电气部、生产技术部等组成,依据各部门的专业职责分工负责相应的工作。后勤保障组由厂办公室、离退休管理中心、物资计划室组成,主要负责抢险救援过程中企业外部协调和抢险物资保障。应急抢险分队由武警中队和保安中队组成,负责抢险过程的人力支援。
建全炼油厂应急抢险物资库物资。应包括应急电源、照明器材,应急通讯系统、救援装备、防护用品等。应急抢险物资要定期进行检查,要保证完好随时能够使用。为了抢险救援工作需要,还要有完善的档案资料。包括消防设施配备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资料。
10.1.1
确定应急队伍。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各单位应立即报火警(气防)电话119(固定电话拨打)、炼油厂应急指挥中心(69346360),应急指挥中心应报告指挥长,指挥长根据情况启动炼油厂应急预案,生产装置义务消防、气防组织及岗位操作人员利用气防柜内的器材及其它应急设施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消防队、气防站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奔赴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工作。达到公司级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时,炼油厂应立即报公司总调度,启动公司级预案。炼油厂在上级指挥部到达时,应立即向上级指挥部汇报并接受上级的统一指挥。
10.1.2
各单位有关应急救援的资料应存放在炼油厂调度室内两套,以备应急指挥时使用。包括:炼油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及相应的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形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及本单位应急物资存放地点等资料。
10.1.3
应急通信系统。炼油厂内的无线通信系统由安全环保部负责管理、维护,有线电话由计量电气部负责管理、维护,应保证事故状态下指挥部的指挥工作:
(1) 迅速检查线路,对故障线按组织抢修,保证公司指挥系统通讯畅通。
(2) 启动无线通讯系统。安全环保部要储备一定数量通讯器材
(3) 上述通讯系统不能保证畅通时,炼油厂应急指挥中心应派出机动通讯员到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总调度室)待命,以保证燕化公司指挥部对炼油厂的指挥。
10.1.4
应急电源、照明。
(1) 根据情况由应急指挥中心下达调整炼油厂供电网络、紧急停电的命令。首先保证与燕化公司指挥系统、燕化凤凰医院、消防支队通讯系统供电。
(2) 严密监视栗园变电站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0.1.5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情况
见附表
10.1.6
保障制度
为保证炼油厂应急救援工作按照预案进行,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处理,在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常识教育的基础上,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内容见《中石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燕化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10.2外部救援
发生重大化学品事故,抢险救援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炼油厂指挥部必须立即向燕化公司、栗园社区、派出所、友邻单位通报,必要时请求上级和社会力量援助。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指挥部应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之安全注意事项。另外,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应急救援信息可向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咨询服务中心咨询(国家经贸委青岛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心),电话:0532-83889090;传真:83885209。
11.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
11.1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炼油厂各专业指挥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事故处理结束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下达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指令。
11.2各专业指挥部接到指令后,各有关单位、部门按责任分工通知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危险解除。
12.应急培训
12.1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的业务培训
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安全环保部和相关部门负责组织,经考试合格后上岗。培训项目必须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各种应急救援器材、工具的性能、结构原理与操作技能。
(2) 应急方案的目的和应急措施。
(3) 同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12.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由各单位负责组织,经考试合格后上岗。培训项目必须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识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
(2) 对各种事故如何应急处理。
(3) 自救与互救技能。
(4) 各种应急物品、器材的使用。
12.3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炼油厂宣传部门(党委宣传部)负责协助政府部门、燕化公司做好社区或周边人员的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急响应知识宣传的主要内容:
(1) 炼油厂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的危险性。
(2) 各种信号的含义。
(3) 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救简单的防护技能。
(4) 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逃生)。
13.演练
13.1演练准备
按照炼油厂各单位的演练计划,确定假设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类别、危害程度等,通知有关部门做好启动相应救援预案的准备工作。
13.2演练范围与频次
依据假设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类别、危害程度等确定演练范围,每季度按炼油厂、燕化公司安排,分预案或专项预案进行一次演练。
13.3演练组织
由炼油厂总指挥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各生产单位负责组织预案演练。目的是一旦发生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熟练地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13.4演练的考核
各单位应对演练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和考核,找出差距和不足,修订、完善演练预案和计划,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13.5演练的检查
(1)通信指挥系统能否正常运行;
(2)生产处理步骤是否安全、有效;
(3)应急救援步骤是否安全、有效;
(4)应急救援物资是否储备充足、品种齐全、保管完好;
(5)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6)应急救援人员对应急预案是否完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