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体系>>正文

构建化学救援防护体系

作者:刘加奇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09月07日

 化学救援是一项极其艰巨和危险的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运作的过程中,防护体系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救援过程中的侦检、堵漏,还是灭火、洗消,每一环节都必须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化学救援活动中,必须科学分析,不断总结,进而构筑起完善的化救防护体系。
 
  近年来,随着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的不断发展,防护器材装备得到了加强,救援队伍化救防护能力较之以往已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化学救援防护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1.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到位
 
  由于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或是对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操作规程不健全,在化学救援中采取的防护措施达不到防护要求。如1998年某化工厂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救援人员仅佩戴氧气呼吸器、穿消防靴实施抢险堵漏作业,造成6人都被严重灼伤。
 
  2.现场情况不明,防护缺乏针对性
 
  一方面是忽视对事故现场具体情况的调查,无论是何种危险品引发的事故,在救援中都凭主观臆断采取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则是对现场情况侦检不全面,或是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对复杂的事故现场作出科学分析,不能准确判定防护对象,也就无法做到“对症下药”,不能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3.经验交流不多,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
 
  一是救援单位在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等事故后没有就防护工作很好地进行总结,见诸报刊的文章多为关于化学事故情况介绍和救援情节写的报道,这对专业人员的指导作用不大;二是救援单位相互之间、救援单位与器材生产厂家之间也缺乏沟通和交流,研、产、用之间存在脱节现象,这严重阻碍了救援队伍整体防化能力的提升。
 
  救援队伍的化救防护能力可以从救援实战中很快地反映出来,但要想在紧迫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防护效果,就必须系统地做好涉及防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如防护器材装备的研制、生产、维护保养以及防护技能的训练等等。可见,构建一个高效运转的化学救援防护体系是提高防化能力的基本前提,而这又离不开器材装备科研所、生产厂家、使用单位(即救援队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相互合作。

  所有涉及单位(组织)均应以提高防化能力为总体目标,发挥各方优势,加强横向联合,以形成一个紧密协作、反应及时的有机整体。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防护体系构成元素关系图
 
  在这一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包括制定与防护器材装备有关的规章、标准以及对其进行监督和审核。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则是依据化学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研制并生产防护器材装备。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器材装备,则应做好跟踪调查,以根据实战使用情况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使用单位和化救专家组可视为体系中的一个组合,其功能主要是实现化救实战中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护体系的运作程序如图2所示。

 

图2 防护体系运作程序图

  从防护体系运作程序看,要保证良好的防护效果,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在防护器材装备基本具备的前提下,使用单位和化救专家组在这一体系中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个防护体系运作的交通也将在此体现。而运作中尤应注重以下环节:

  1.科学制定防护规程

  一是应根据不同防护器材的性能制定科学的安全防护规程,明确防护条件、操作程序以及相关要求。特别是利用呼吸器、防化服等多件器材组合防护的,更应做到操作科学,要求严格,以确保及时、有效地实施防护;二是应根据不同的化学灾害环境,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等级防护制度,即应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等级(满足要求)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因过低或过高防护而造成危害或给行动带来不便。但在情况不明时,对进入危险区域实施侦检、堵漏作业的救援人员应坚持采取等级较高的防护。

  此外,防护规程中除明确利用器材实施防护外,还应根据不同情况对作业人员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如防化服的防渗透能力、隔热服的耐高温能力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效果比较突出,如果在危险区内时间过长,就可能会造成伤害。因而进入重危区实施抢险作业时,必须将救援人员分成小组轮流作业,并要携带安全导向绳。每组人员进出危险区的时间、防护器材的状况等都要由专人登记。如果进入高温或毒害性气体浓度高的区域,则应用开花水流或水幕实施保护。事故现场有爆炸危险时,救援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作业或利用地势或坚实掩蔽体作掩护。

  2.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护训练

  化救防护工作是以对防护对象、器材性能以及事故现场具体情况的全面认识和分析为前提的。因而,开展针对性防护训练首先是要加强智能训练,即学习并积累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危险特性和器材的防护机理等业务理论知识,能分析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其次是加强防护技能训练,即在综合考虑危险品浓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情况下,确定防护措施,并依据防护规程,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护训练,提高防护技能。

  化救防护工作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事故现场有多种化学品或发生火灾时,确定如何防护的主要依据是当前存在的危害性物品,而不应以原先的危险品为参考。因为化学品相互作用或在火灾中会有新物质产生。

  3.细致调查防护实效

  由于制造工艺不同和所用原材料、添加剂的差别,不同品牌的同类防护器材,其防护性能不一定相同。因此现场救援行动结束后,应及时对防护器材的实际防护效果进行调查并做好记录。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危险化学品名称、浓度大小分布概况、环境温度、风向风力、大气垂直稳定度;

  (2)防护器材装备生产厂家、名称、型号、性能、投入使用时间;

  (3)作业人员身体状况、平时防护训练情况;

  (4)救援作业实施情况、持续时间、人体反应以及中毒或灼伤情况;

  (5)救援后防护器材装备的状况;

  (6)作业中同时采取的其他安全防护措施。

  调查工作要深入细致,全面准确。对每次调查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汇集归纳,尤其是按要求使用防护器材却造成人员中毒、灼伤时,更应做详尽调查,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在化救实战中总结出的防护经验和失败教训应通过文件、会议等形式与其他救援单位进行交流,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这时处置类似事故时的防护必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改进或研制防护新产品提供第一手资料。

  有效的防护不仅可以保证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救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化学救援防护体系的建立加之有效的运作,必将为救援队伍防化能力的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Tag:化学救援相关内容
  • 没有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