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体系>>正文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1月13日

  6.预防事故的措施

  对已确定的危险源,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针对发生大量有毒有害物料泄漏、着火等情况,还应制定降低危害程度的措施。

  7.事故的处置

  制定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案和救援程序。

  (1)处置方案。根据危险源模拟事故状态,制定出各种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方案,如井喷、井涌、大量毒气泄漏、多人中毒、火灾、爆炸、停水、停电等,包括通讯联络、抢险抢救、医疗救护、伤员转送、人员疏散、生产系统指挥、上报联系、求援行动方案等。

  (2)处理程序。指挥部应制定事故处理程序图,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时,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应做什么,第三步再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做到临危不乱,正确指挥。

  重大事故发生时,各有关部门应立即处于紧急状态,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根据对危险源潜在危险的评估,按处置方案有条不紊地处理和控制事故,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麻痹大意,尽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工程抢险抢修

  有效的工程抢险抢修是控制事故、消灭事故的关键。抢险人员应根据事先拟定的方案在做好个体防护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堵漏排险、消灭事故。

  目前,国内有些外资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狠抓“事故预防”和“疏散撤离”。发生事故立即“报警”,但一般不主张“抢险”,因为公司财产已作保险,事故损失可由保险公司负责。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因此,事故发生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立即组织抢险救灾,防止事故扩大。

  9.现场医疗救护

  及时有效的现场医疗救护是减少伤亡的重要一环。

  (1)施工队应建立抢救小组,每个职工都应学会心肺复苏术。一旦发生事故出现伤员,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

  (2)对发生中毒的病人,应在注射特效解毒剂或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后才能根据中毒和受伤程度转送各类医院。

  (3)在医院和单位卫生所抢救室应有抢救程序图,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应熟练掌握每一步抢救措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发生重大事故,可能对本单位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紧急疏散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井架上应设立“风向标”。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必须根据不同事故,做出具体规定。总的原则是疏散安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

  对可能威胁到单位外居民(包括相邻单位人员)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和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11.社会支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单位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本单位抢险抢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指挥部必须立即向上级和相邻单位通报,必要时请求社会力量援助。社会救援队伍进入本单位时,指挥部应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之安全注意事项。

  1.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检查

  对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检查”一般可以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检查预案程序,第二层次是检查预案内容,第三层次是检查预案配套的制度和方法。

  1检查预案程序

  1)危险源确定程序

  (1)找出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物品、系统、施工过程、设施或能量(电、磁、射线等)。

  (2)对危险辨识找出的因素进行分析:

  ①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人的伤害、物的损失、环境的破坏);

  ②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原因。

  (3)将危险分出层次,找出最危险的关键单元(少数)。

  (4)确定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

  (5)对属于“重大危险源”以及危险度高的单元,进行“事故严重度评价”。

  (6)确定危险源(按危险性的大小依次排为1号危险源、2号危险源、3号危险源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