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是在关于发生紧急事故或者生产安全事故时的应对措施、处理办法、程序等的事先安排和计划。提前制定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在出现紧急事故时才会做到有条不紊,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展或者降低事故的损失。
1.危险目标的确定及潜在危险性的评估
(1)多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主要落在管理体制的建立上。地方行政部门除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制定了不少地方标准和行政规定,并通过实践创造出一些好的管理办法,积累了不少好经验。但在提高本质安全度的投人方面还远未到位,技术原因引发的事故发生率较高。从社会角度看,多数与管理标准以及监控体系建设落后有关,尤其面对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监控不力的问题相当突出。
(2)技术原因引发事故,多数发生在生产型企业,然而,技术原因引发事故理应属于可控范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设备、装置的本质安全度大大提高,这类事故的发生频度和强度是可以降低的。
(3)随着提高煤矿企业本质安全度的社会意识空前增强,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多层次监控模式得到了广泛重视。危险源与事故隐患是同源事件不同层面的两个概念、前者强调区域、场所、设备、设施中存在的破坏性(在一定区域值条件下)能量(物质)的多少。危险源的主要条件是:存在达到一定程度的、可能失控的能量、有害物质。危险源有明显的特征,对应“固有危险度”。而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相比,则增加了社会工程学的概念,所谓“行为干预”。简言之,事故隐患特指出现明显防范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具有一定引发频度或存在管理缺陷)的危险源。
(4)现实中的危险源,实际上处于各自的受控状态或监控状态。由于不同的人为干预,即使是同一类的危险源,现实危险度会截然不同。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有效控制重大事故隐患是极为重要的原则。有效的控制事故隐患,包括有效的控制事故发生率和事故伤损规模两层含义。针对不同的危险源,有意识的进行防范性系统技术干预,使危险源处在安全区域值范围内。从理论上讲,技术干预是一种监控。隐患监控是一个宏观概念,其包含两个层次:①与生产过程结合的安全监控层次,以现场技术、设备系统为明显特征的微观管理层次;②以行政监察、社会监督和减灾救援体系为主的宏观管理层次。在微观管理层次,其监控方式更多是对生产人员、设备实施控制,并在控制参数越过各级安全域值临界状态时进行预警。它具有明显的现场性、专业性、技术性。对各种危险源分门别类地制定监控方案,进行防御性技术干预,并定期综合技术干预效果评价事故隐患,进行隐患分级,实施对隐患的分级管理,从而实现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有效监控。
2.应急救援预案的提出
(1)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目前已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安全、健康、环保问题日益突出,重大、恶性事故不断发生,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连续出台了多项重要法律、法规,对煤炭产品从多个方面严加管理。其中,建立矿山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是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效控制矿山安全事故,降低事故灾害,避免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2)建立矿山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是一项新生事物,如何搞好这项工作并无成熟的经验。通过对煤矿五大自然灾害进行登记、整理、分类,辨识出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分布管理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矿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式,提供统一的编制工具,自下而上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是建立矿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