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应急管理>> 应急救援知识>>正文

地方应急救援体系的现实制约和准确定位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3月15日

  建立地方应急救援体系应当实事求是、区别对待

  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需资金量大,建设工期长,加之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大,一些偏远地方财政连当地公务员的工资都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各地在短时期内投入大量资金建成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做到一步到位、整齐划一显然是不可能也不符合现实的。而应在建立中本着科学的态度,始终把握好“三个原则”:

  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建立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所必须坚持的原则。要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根据辖区的大小,少则需要数百万元,多则需要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这令多数地方的财政短在时期内难以承受,也是多年来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各地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身不同的经济条件,按照不同的时间和步骤建立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经济条件好、财政资金充足的地方可以全面实施、一步到位。经济条件较差的地万则不能强求,应在保证地方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用3~5年的时间,逐步建成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具体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建成政策预案支持系统,该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与应急救援相关的政策和预案,基本不需什么资金支持,难度不大;第二步,先采购和建设资金需求量不大的急需的项目和设备,用不太多的资金,初步建成具有基木功能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和技术装备保障系统。如人员配备、计算机、无线通讯等可先行建设,而车辆定位系统、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系统等资金需求量大的设施设备可待以后有资金时再逐步投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大楼也可暂时租用;第三步,分批、逐步投入后续资金对尚未建立的项目和设备进行建设,对先期投入不足的项目和设备进行完善,最终目标是要建设成为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结构完整、功能完善、反映灵敏、运转协调的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当地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拓宽思路、多方筹措的原则

  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仅靠当地政府财政的投入难免会陷入资金不足、与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矛盾加剧的窘境,这就需要拓宽思路,多方面筹措资金。除人员工资、基本办公经费由财政拨款外,可考虑从当地上年度征收的工伤保险费中按5%——10%的比例提取,以及技术咨询、培训收费,收取企业救援费用,接受捐款等方式,作为建立和维护应急救援体系等费用的必要补充。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当地或外来资金建设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并探索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不足的路子。

  整合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

  充分利用当地已建成的专业救援组织和力量,进行科学、有效地整合,实施应急联动。将110、119、120、122、政府公开电话及矿山救护、水上救护、防化抢险、水电气抢险、护林防火等应急救援系统,纳入地方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实现统一应急、联合行动。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资金,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

  建立地方应急救援体系必须做到指挥有力、反应迅速

  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区)三级应急救援体系,在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中占有主体地位,其建立需要众多软硬件的支持。笔者认为,完善、高效的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应当由三个系统组成,即: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技术装备保障系统和政策预案支持系统。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各自为阵的各种应急救援组织需要一个综合指挥机构来统筹和协调,以真正实现及时、高效、科学的应急救援。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区)应当设立由当地政府领导或行使政府职能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和协调本区域各类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上级应急救援机构的指导下,负责协调本区域矿山、危化、道路和水上交通、核工业、消防、铁路、民航、旅游、电力、医疗等行业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同时,聘请一定数量的技术专家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为特大事故或灾害严重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决策、指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地方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应当包括:①确定各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配备相应的人员编制。向应急救援体系主要组成单位派驻相关人员,派驻人员编制应在原单位;②树立应急救援机构的良好形象,修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大楼,并配备相关装备。

  地方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主要功能应当有:①负责本辖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②组织起草有关应急救援方案的规章、规程和技术标准;③组织、指挥、协调本辖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④组织实施危险源调查、辨识,实施应急救援演练;⑤承担应急救援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工作;⑥实现本辖区与上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中心信息联网,承担相关信息统计、发布、处理任务。

  技术装备保障系统

  技术装备是地方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保障系统。采用先进科技,优化系统功能,才能实现应急救援的准确、快捷、高效。技术装备保障系统应当包括信息通讯保障、运输保障、抢救装备保障。列于技术装备保障系统第一位的是信息通讯保障。信息通讯保障系统应当由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无线移动数据传输系统、有线通信系统、车辆定位系统、图像监控及大屏幕显示系统、语音记录系统、卫星现场图象实时传送系统、专家库系统、指挥中心安全系统、无人职守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共14个子系统构成。其中,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是整个指挥系统的基础平台,为保证信息通道的畅通提供技术保证;数据库系统应将本辖区所有车辆、聘请的专家、人口分布、医疗单位分布情况等处警时可能需要的信息做成数据库,以备处警时可以随时调用,提高处警效率;地理信息系统是一套由多个比例尺、多个地理信息图层组成的电子地图,该地图应覆盖木辖区行政辖区域,图上标注本地区各单位和重点企业的专业数据,如:消防栓、各专业救援力量和救助资源的分布、矿山、车站、码头的分布、安全重点监控单位、重大危险源点等;无线电调度通讯系统实现与现场人员进行语音及数据无线通讯,用紧急移动通信车在事故现场建立临时指挥中心,并为部分无线集群通信的覆盖盲区提供应急通信;车辆定位系统在指挥中心的电子地图上直接显示安监、公安、交警、消防、急救等执行任务车辆的精确位置;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系统将事故现场图像通过视频墙、投影设备即时显示事故状态信息,便于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指挥。

  政策预案支持系统

  法规和政策建设是地方应急救援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与地方应急救援有关的法规和政策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由政府颁布的规章,如应急救援管理条例等;二是以政府令形式颁布的政府法令、规定,以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三是与应急救援活动直接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制定、修订和不断完善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是加强地方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首要任务,是一项既复杂又具体的工作。应急预案从功能与目标上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集和应急救援方案。综合预案是总体、全面的预案,以场外指挥与集中指挥为主,侧重在应急救援活动的组织协调。专项预案主要针对某种特有和具体的事故,采取综合性与专业性的救援行动。现场预案则以现场设施或活动为具体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应急预案,如针对某一重大工业危险源、特大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或拟组织的一项大规模公众聚集活动,预案要具体、细致、严密。应急救援方案主要是针对一些单项、突发的紧急情况所设计的具体行动计划。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总体是一种宏观管理,以场外应急指挥为主的综合性预案,是当地整个预案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企业级预案大多是一种现场预案,以场内应急指挥为主,它强调具体的应急救援对象和应急活动的实践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