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应急管理>> 应急救援知识>>正文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及其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12月05日

  结合重大危险源固有的危险性和现实发生事故的类型特点,可以建立四级应急响应机制。

  一级响应:具有很大危害性的有事故扩大可能或无事故扩大可能的严重紧急事故发生。应急救援行动主要在抢救伤员、事态控制、现场处理和疏散安置,需要参与的应急机构及装备主要为医院、消防机构、事故检测机构、相关的专家组、疏散安置车辆及大量防毒防火等防护装备。

  二级响应:具有影响范围较大的危害性的有事故扩大可能或无事故扩大可能的紧急事故发生。应急救援行动主要在抢救伤员、事态控制、现场处理和必要的疏散安置,需要参与的应急机构及装备主要为医院、消防机构、事故检测机构、相关的专家组及防毒防火等防护装备。

  三级响应:无事故扩大可能或有事故扩大可能但影响范围较小,危害性较小的紧急事故发生。应急救援行动主要在抢救伤员、事态控制、现场处理,需要参与的应急机构及装备主要为医院、消防机构、事故检测机构、相关的专家组及防毒防火等防护装备。

  四级响应:影响范围较小,无事故扩大可能的紧急事故发生。应急救援行动主要在抢救伤员和现场处理,需要参与的应急机构主要为医院、事故检测机构和相关的专家组。

  在施工项目中,一旦施工现场内发生场区火灾;深基坑开挖塌崩;高支模支架塌陷;高耸设备设施倾倒;其他生产性重大安全事故;不可预见突发性事件或施工场区发生重大事故前兆和发生评估预测为:死亡数在1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在1万元以上、可能对施工场区外的影响有明显的破坏或人身伤亡等的事件均应当采取应急措施。

  2.3关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措施的思考

  在事故已经发生并很难在短时间内预测发展趋势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将无关人员紧急疏散到避难所或者安全地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应急事故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在极短的的时间内导致事故现场的混乱、涉及面可能很广等,特别在城市区域或危险源比较集中的工业区域,还有诱发二次事故的可能性。凡此种种,都增加了应急处置响应过程的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也导致了现场应急指挥和救援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事态发展预测进行应急区域范围划定和应急疏散方式确定。

  施工现场功能分区是实施施工现场危险控制和应急响应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施工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可接受的危险性基准值较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施工作业人员密度、施工作业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可能性大小及一旦发生危险,施工人员撤离危险环境的难易程度和事故后果大小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划分安全功能区域。一般来讲,在人员高度集中的区域或一旦发生事故人员易遭受危险的区域,我们将他划分为一类风险控制区域,其最大可以接受的风险根据文献资料可以确定为单位面积人员密度为1ⅹ10-6;而可以将人员密度相对较高或事故发生可能较小的区域,例如生活设施区域等划分为二类风险控制区域,其最大可以接受的风险确定为1ⅹ10-5;将仓储区,开阔的堆场等人员密度较低的区域确定为三类风险控制区域,其最大可以接受的风险确定为1ⅹ10-4;最后将暂时尚未进行施工作业,亦不存在危险建筑工程的开阔地确定为四类风险控制区域,其最大可以接受的风险确定为≥1ⅹ10-4

  重大应急事故发生以后,危险区域的人员通常需要紧急就地避难或疏散。就地避难是指人员在危险区域内划定的安全避难空间内避难。疏散则需要将危险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到达事故危险源无法触及的安全地带避难。究竟选用哪种避难方式,除了考虑危险源能量触及范围和形式、能量大小和临界指标以外,还要求我们考虑允许疏散的时间、疏散所需的时间以及疏散条件;现场引发的二次事故可能性大小和是否会波及避难空间。在就地避难和疏散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划定相应的相对安全区域(参见表2.2)。

 

  这些相对安全的区域的分布图示对于在重大事故中人员疏散路线的安排及避难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比如对于火灾,上风处较为安全,而对于建筑物的倒塌,开阔处则较为安全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