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急救措施
刺激性气体中毒现场急救原则是:迅速将伤员脱离事故现场,对无心跳呼吸者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1.群体性刺激性气体中毒救护措施
(1)做好准备。
(2)根据初步了解的事故规模、严重程度,做好药品、器材及特殊检验、特殊检查方面的准备工作,并与有关科室联络,以便协助处理伤员。
(3)根据随伤员转送来的资料,按病情分级安排病房,并在人院检查后根据病情进展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各级伤员应统一巡诊,分工负责,严密观察,及时处置。原则上凡有急性刺激性气体吸入者,都应留观至少24h。
(4)严格病房无菌观念及隔离消毒制度,观察期及危重伤员应谢绝探视,保证病房安静清洁的治疗环境。
2.早期(诱导期)的治疗处理
(1)所有伤员,包括留观者,应尽早进行x线胸片检查,记录液体出入量,静卧休息。
(2)积极改善症状。如剧咳者可使用祛痰止咳剂,包括适当使用强力中枢性镇咳剂;躁动不安者可给予安定镇静剂,如安定、非那根;支气管痉挛时可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气雾剂吸入或氨茶碱静脉注射;中和性药物雾化吸人有助于缓解呼吸道刺激症状,其中加入糖皮质激素、普鲁卡因、氨茶碱等效果更好。
(3)适度给氧。多用鼻塞或面罩,进入肺内之氧浓度应小于55%;慎用机械正压给氧,以免诱发气道坏死组织堵塞、纵膈气肿、气胸等。
(4)严格避免任何增加心肺负荷的活动,如体力负荷、情绪激动、剧咳、排便困难、过快过量输液等,必要时可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并可适当利尿脱水。
(5)抗感染。
(6)采用抗自由基制剂及钙通道阻滞剂,以在亚细胞水平上切断肺水肿的发生环节。
(五)案例
2004年4月15日下午,重庆市某化工厂2号氯冷凝器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方随即进行处置。16日1时左右,裂管发生爆炸。凌晨4时左右,再次发生局部爆炸,大量氯气向周围弥漫。由于附近居民和单位较多,重庆市连夜组织人员疏散居民。16日17时57分,5个装有液氯的氯罐在抢险处置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导致江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近15万人疏散。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消防特勤队员昼夜用高压水网(碱液)进行高空稀释,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氯气扩散。
为避免剩余氯罐产生更大危害,现场指挥部和专家研究决定引爆氯罐。18日,存在危险的汽化器和贮槽罐终于被全部销毁。全市解除警报。
对该起事故的应急救援过程分析,迅速疏散群众避免进一步伤亡是本次应急响应的亮点,但对氯罐的处置过程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