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应急管理>> 应急救援知识>>正文

浅析火场中毒的预防及现场处置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1月21日

   中毒是火灾现场最多见的意外伤害,特别是进入冬季后,由于空气中湿度变小,大气压降低,气体对流减慢,火灾中很多对人体有害的毒性气体不易扩散,当人体吸入了某种有毒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就可能造成中毒。
    一般来说,毒气的比重较空气重。但在燃烧猛烈的大火时,由于气体对流加快,冷空气在下,热空气在上,毒气也随着风力的物理作用向上扩散,故在熊熊大火时常不发生中毒。当大火被控制后,以及在扑救地下室,密封仓库火灾时,空气对流较慢,毒气下沉,物质不能达到完全燃烧,越是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有毒气体就越多,此时越是容易发生中毒。
   
    1.火场中毒的原因及其分类

   
    1.1.中毒原因
   
    在火场上造成人体中毒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有毒气体泄漏时及扑救通风不良的室内火灾时易发生中毒。其气体有:氯气、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氰化物、溴化物、强酸、烷烃、醛醚、砷汞的蒸气等等。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损伤呼吸系统,严重影响氧在肌体内的交换,使组织细胞缺氧而导致死亡。
    在消防火场救灾战斗中,最常见的是吸入性呼吸道中毒。特别是在扑救氯气、氨气、氰化物、化工厂、农药厂、化学燃料库、橡胶、塑料、尼龙化纤加工车间等有毒物质火灾时,由于这类物质毒性大、烟雾浓、对呼吸道刺激重,更容易发生吸入性中毒;地下室、密闭仓库类建筑火灾时,由于空气对流差,有害气体疏散慢,扑救时间长,常因缺氧燃烧不完全,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或因缺氧吸入过多二氧化碳而引起窒息。应做好战前防护准备,以免造成不应有的伤亡事故。
    在火场上经皮肤接触和经口吞入消化道而发生的中毒现象较为少见。但扑救农药厂,抗菌素厂,化学武器仓库,化工毒品仓库火灾时,应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穿戴防毒面具和手套,防止吸入口腔中毒和皮肤接触中毒。
   
    1.2.毒品种类 
   
    致人中毒的毒害物种类很多。因各类不同的有毒物品,其毒理作用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可直接刺激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充血、水肿、糜烂、阻塞通气而使人窒息;如氨气、氯气、强酸、强碱等。有的可引起呼吸肌麻痹,使人不能自主呼吸,缺氧而死亡;如:光气、硫化氰、溴甲烷、醛醚蒸气等。有的毒气吸入人体后,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造成呼吸、心跳停止;如沙林毒气、有机磷、氰化物等。有的则能间接破坏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递氧能力,致使组织细胞缺氧;如一氧化碳等。
   
    1.2.1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毒品和有机毒品。按其形态分固体、液体和气态毒品。按其毒性大小可分为剧毒、有毒、限毒。按其中毒途径可分为呼吸吸入性,皮肤接触性和经口吞服消化道吸收中毒。
   
    1.2.2.根据毒物损伤人体的临床表现分为六类
    一类是神经性毒剂:主要是引起神经系统严重的机能障碍,这种毒剂的毒性强,作用快,能通过眼、口、鼻、呼吸道和皮肤多种途径,使人体中毒,严重者可立即死亡。故也称之为“速效性毒剂”。如沙林、索曼、有机磷等。
    二类是糜烂性毒剂:是杀伤作用时间较长的一类毒剂。对身体任何器官都能引起损害,皮肤、粘膜染毒时,可引起红肿、起疱、溃烂、吸收后可造成全身中毒。如芥子气、路易氏气、氮介气、强酸、强碱、苯酚、二氧化硫等。
    三类是失能性毒剂:中毒后引起思维和运动机能障碍,使人暂时失去战斗力。如毕兹、溴化苄、溴甲烷、甲醇、乙醇、乙醚等。
    四类是窒息性毒剂:主要损害呼吸器官,发生中毒性水肿,出现呼吸困难,缺氧,严重者窒息死亡。如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气、氨气等。
    五类是全身中毒性毒剂:毒性大作用快,引起组织细胞缺氧和全身中毒,严重者可迅速死亡。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砷化物、磷化物、苯、汞类等。
    六类是刺激性毒剂:主要引起眼、上呼吸道粘膜的强烈刺激,使人流泪、打喷嚏、流鼻涕。如苯氯乙酮、甲醛、西埃斯、二苯氯砷、亚当氏气等。
   
    1.3.有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性(见表1)
   
    有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该毒物的毒性和空气中的浓度及吸入的时间呈正比关系,毒性越大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越重,即剧毒物大于有毒物,有毒物大于限毒物;浓度越高中毒越快,吸入的时间越长中毒越深;有机化学毒品比无机毒品反应重,气态毒品比液体、固体毒品来得快,呼吸吸入比经口和皮肤接触吸收更容易中毒。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