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经验优势。
消防部队在长期的灭火救援斗争中,总结、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并通过各种研讨班、培训班等形式推广普及,又在训练和作战中接受检验,并使之不断丰富发展。据统计,1999年至2001年的三年间,全国消防部队共参加各类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29.7万余次,抢救遇险人员3.2万人。就我省而言,1999年以来全省消防部队完成抢险救援任务5800起,抢救遇险人员1600人,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70多亿元。特别是在同安“1.28”解救挟持人质事件、马尾“11.3”华江油轮2号汽油泄漏、厦门“99.14”号台风、南平98抗洪和2003年三明“6.15”洪灾等艰巨的抢险救援中,广大官兵英勇顽强,表现突出,向党和人民交上“打得赢”的合格答卷。可以说,灭火救援经验是消防部队的宝贵财富。
5、布点广、反应快的优势。
消防部队按地域部署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布点多、辐射范围广,并在部分总队范围内实现了“119”自动化指挥网络,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昼夜跨地区作战的能力,一旦发生灾害事故,能够以自备、自给和快速机动方式,快速地对灾害事故进行救援和处置。目前,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专业队伍初具规模,有46个特勤大队、199个特勤中队,拥有特勤消防官兵6000余人。
四、面向21世纪,把消防特勤部队建成关键时刻能顶用的拳头部队
消防特勤部队是抢险救援的突击队、先锋队、生力军,因此,必须把消防特勤部队建好、建强。江主席针对军队特种部队的建设指出:“要建设一支关键时刻能顶用的拳头部队。”这一指示,是建设面向21世纪消防特勤队伍的总体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的职责,以有效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全面加强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积极改进和规范抢险救援工作,拓展职能,发挥消防部队在救灾抢险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更好地完成各项抢险救援工作任务,为促进我省的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积极的贡献。为了早日实现建成一支面向21世纪过得硬的消防特勤队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消防特勤队伍组织建设。
建设面向21世纪的消防特勤队伍,必须首先从组织上加快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的步伐。
1、落实消防特勤队伍建制编制。
建制编制是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织保证。落实编制,配齐编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的经验,突出重点,区别配置,分步实施。目前不具备建立特勤中队的县市区,应在编制内建立消防特勤班。
2、配齐配强特勤人员。
根据承担任务的需要,配齐配强特勤人员,尤其是选配好特勤中队干部、班长和特勤车辆管理员。在兵员编配中,必须把握各年度兵(士官)的适当比例,保持合理的梯次结构。在作战体制的编制上,使其趋向于灵活、快速、多变,指挥顺畅,并具有较强的跨地区机动作战能力和独立作战能力。又可根据需要可灵活组合,实施合同或联合作战。
(二)必须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
1、从严治警是建设高素质消防部队的根本措施
部队建设发展的实践证明:从严治警具有无形的巨大力量,可以增强部队的凝聚力,产生强大的战斗力。严是治警之本,是制约一切行动的基调,是建设高素质消防部队质量建设,努力完成各项消防保卫任务,必须坚持从严治警、依法治警的方针,只有坚持这一方针,才能把消防部队建设成一支全面过硬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队伍。
2、坚持从严治警是消防部队根本职能所决定的
消防部队是公安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职能是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担负着同火灾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重任。消防部队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神圣使命,就必须坚持从严治警,用条令条例制约和规范部队的行动,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不断加强队伍的组织纪律性,提高整体素质,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3、治理松散是搞好消防部队质量建设和落实从严治警方针的关键
管理松懈、纪律松驰、作风松散的问题是个别单位部队建设质量不高的具体表现,如不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认真解决,不仅会影响消防部队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而且还会制约灭火救援能力的提高,阻碍消防部队的质量建设。因此,必须把从严治警的重点放在治理松散上。一是必须加强队伍作风建设。通过教育,引导官兵认清“三松”的危害性,树立爱警习武,爱岗敬业的精神,自觉培养优良的战斗作风;二是必须加强队伍的纪律建设。这个纪律就是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共同条令》,不断提高全体官兵的服从意识、条令意识,强化组织纪律观念,为搞好部队质量建设奠定好基础;三是必须加强部队的养成教育和军事训练。建立部队正规的工作、生活、训练、战斗秩序,实现部队一日生活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要适时开展教育整顿活动,建立队伍管理教育督察制度,加强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及时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松、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