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聚集场所火灾疏散逃生自救方法(4)
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从以往案例可以看出,火灾中多数死亡人员是因不懂疏散逃生知识,选择了错误逃生方法或者错过逃生时机而造成的。因此,研究探讨公众聚集场所正确的疏散逃生方法以提高自救能力尤其重要。
1.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火灾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下,由于烟气及火的出现,多数人心理恐慌,这是最致命的弱点,保持冷静的头脑对防止惨剧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火灾中,有些人盲目逃生,如跳楼、惊慌失措找不到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失去逃生时机而死亡。在发生火灾时,保持心理稳定是逃生的前提,若能临危不乱,先观察火势,再决定逃生方式,运用学到的避免常识和人类的聪明才智就会化险为夷,把灾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 利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自救逃生。
公众聚集场所在建造时须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批。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置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在额定人数内,只要有组织、有秩序地疏散,5分钟内即能全部疏散完全毕。进入公众聚集场所时,应首先观察和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及时向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方向逃生,疏散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疏导和指挥,分流疏散,避免争先逃生,朝一个出口拥挤,堵塞出口。盲目逃生,往往欲速则不达。
3. 自制器材逃生。
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时,要学会利用现场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逃生,要学会随机应用,如将毛巾、口罩用水浇湿当成防烟工具捂住口、鼻;把被褥、窗帘用水浇显后,堵住门口阻止火势蔓延;利用绳索或把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结绳自救。例如,1985年4月19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天鹅饭店发生火灾,当时住在楼人的几位朝鲜客人发现起火,楼道已被烟火封锁,就开窗跳楼,结果不是摔死就是重伤。而一位日本客人却先用浸湿的被子堵住门,然后将床单撕成条,连成绳子,顺窗下坠,逃出火海。
4. 寻找避难所逃生。
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如厕所、保安室等;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房间如有水源要立即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速度。无论白天或者夜晚,被困者都应大声呼救,不断发出各种呼救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帮助自己脱离险境。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剧场天幕起火,大厅断电,疏散逃生无组织无秩序,局势混乱,人员拥挤,造成325人葬身火海。出人意料的是,有2名10岁的小学生,发生火灾时俩人躲进厕所里,最后被人救出,幸免遇难。
5. 在逃生过程中要防止中毒。
公众聚集场所有些在装修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海绵、泡沫塑料板、纤维等装饰物,火灾发生后,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在逃生过程中应用水浇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采用低姿行走,以减小烟气的伤害。如唐山林西百货大楼发生火灾时,一片混乱,在浓烟和热浪扑来时,有位女顾客正在三楼购物,她却临危不乱,趴在地上,顺着楼梯爬到二层窗口跳了出去,仅造成一点轻伤。匍匐爬行是避免毒气伤害的最科学的逃生方法。火灾中如果站着走,走不了多远便会窒息。多数被困人员恰恰没有这样常识,楼上的人往下跑,楼下的人往楼上跑,拥挤在楼梯间内,结果中毒窒息死亡。
6.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逃生。
凡进入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人员,首先要对其建筑消防设施和结构布局进行观察,记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位置,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生火灾,迅速撤离。如果火灾产生烟雾,应趁烟较小时,沿着烟扩散的方向走,如此便会找到出口。如已经充满烟雾,应尽快避开处于恐慌状态的人流,迅速靠近墙壁,即使在停电的情况下,周围一片黑暗,也应摸着墙爬向出口处。万一疏散通道被大火阻断,应尽量想办法躲进火势难以蔓延到的房间,比如避难间或厕所等,以延长生存时间,等待消防队员前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