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应急管理>> 应急救援知识>>正文

有毒化学品事故安全区域的划分及人员疏散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7月14日

 0 引言

  化学品事故发生后,首要任务是对现场的人员进行疏散,确定安全距离,建立安全区域。从保护人员安全的观点看,当然是把安全距离拉得越远越好。然而在现场救援中,除了考虑安全因素外,还应考虑如何尽快地处置事故、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因此,需要建立确定安全区域的定量分析方法,该安全区域既能够满足现场救援的实际需求,又能保证周围的群众及现场应急处置人员的人身安全。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建立比较成熟的化学品事故安全区域的确定方法。如:北美交通运输部门针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化学事故,给出了数千种化学品的首次隔离和防护距离,为救援指挥人员以及现场处理人员做出初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了一百多种化学品的应急疏散和防护距离,并每年增加7种新化学品的资料。近几年,我国也翻译和引进了一些有毒害化学品方面的资料。然而,那些资料比较零散,还不能形成系统的方案、策略,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笔者通过分析国外先进的化学事故安全距离、区域的确定方法,结合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多年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研究的经验,提出了确定有毒化学品事故安全距离、区域的程序及实施人员疏散的原则。

  1 初始安全区

  化学品泄漏后,若接触泄漏物或吸入其蒸气可能会危及生命,有必要确定初始安全区,以供现场应急人员在专业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前作应急参考。

  1.1 初始安全区的定义

  初始安全区包括初始隔离区和防护区,是指有毒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后,为了保护公众免受伤害,在事故源周围及其下风向需要控制的区域。该区域可在有技术资料的应急救援人员到达事发地点之前,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首次的指导。初始安全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初始隔离和防护区示意图

  初始隔离区是指发生事故时,公众生命可能受到威胁的区域。是以泄漏源为中心的一个圆周区域,周周的半径即为初始隔离距离。该区域只允许少数消防特勤官兵和抢险队伍进入。

  防护区(疏散区)是指下风向有害气体、蒸气、烟雾或粉尘可能影响的区域,是泄漏源下风方向的正方形区域。正方形的边长即为下风向疏散距离。该区域内如果不进行防护,则可能使人致残或产生严重的或不可逆的健康危害,应疏散公众,禁止未防护人员进入或停留。

  初始隔离和防护距离是建议用于保护人们避免吸入危险化学品泄漏所致有毒蒸气危害(TIH)的距离,在物质泄漏后头30min就可能产生影响,并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距离。

  1.2 初始安全区的制定原则

  1.2.1 应急手册查询法

  初始安全区、距离可以从北美运输部编写的《应急救援指南手册2004》中查询得到,也可参考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编写的《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速查手册》。可以根据表格中提供的初期隔离距离(Initial Isolation Distance)与保护行动距离(Protective Action Distance)对现场情况进行处置。其距离又分为小量(等于或低于200L)和大量泄漏(大于200L),更进一步细分为白天及夜晚情境。

  如果在泄漏事故中有多个槽罐车、便携式储罐、大钢瓶、大容器泄漏,应考虑增加防护距离。

  对于采用防护距离为11.0km的物质,在某种大气压下实际的距离可能会更大。如果有毒化学品蒸气在峡谷或建筑物之间形成涡流,由于这种涡流与大气混合的机会较少,所采用的距离也应相应增大。白天发生风向逆转、下雪天或近日落、伴有平稳的风速等情况下发生泄漏时,可能需要增加防护距离。当存在这些情况时,空气中污染物混合,扩散缓慢,并更多吹向下风向。另外,如果物质温度或室外气温超过30℃时,对于液体泄漏可能要增大保护距离。

  对于遇水反应产生明显有毒气体物质的首次隔离距离和防护距离,应引起注意,某些吸入毒性物质(TIH),如三氟化溴、二硫酰(二)氯等,泄漏到水中时会产生另一种TIH。

  当遇水反应产生吸入毒性危害的物质泄漏到河流中,污染源可能随着水流流向下游。

  采用该方法时应注意,该方法是针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化学事故而制定的原则,对于储存、生产企业只能作为参考原则,并应由相关专家作出决定。

  1.2.2 AIHA(美国工业卫生协会)法

  可以通过现场的实时有毒气体浓度检测及多方面的参考资料决定安全距离的大小和程度。美国工业卫生协会(AIHA)出版的污染空气的紧急反应计划指南对于采用现场实时浓度监测给出了一个详细的划分原则。首先给出了3个浓度范围。

  ERPG(紧急反应计划指南)-1:是空气中最高浓度,低于该值就可以相信,几乎所有人都能暴露于其中达1h,除了轻微的、短暂的有害于健康的影响或明显感到令人讨厌的气味,而没有其他影响。

  ERPG-2:是空气中最高浓度,低于该值就可以相信,几乎所有人都能暴露于其中达1h,除逐步显示出来的不可逆或其他严重的健康影响,或削弱他们采取保护行动的能力,而没有其他影响。

  ERPG-3:是空气中最高浓度,低于该值就可以相信,几乎所有人都能暴露于其中达1小时,会逐步显示出危及生命健康的影响。

  目前AIHA已公布110余种有毒化学品的ERPG值,并以每年7种的速度增加。对于没有ERPG值的危险化学品,他们还提出了替代的方案。

  AIHA法确定安全距离的程序如下:

  1)ERPG值已知:根据ERPG-3确定初始隔离距离,根据ERPG-2确定保护距离。

  2)ERPG值未知:根据IDLH值或0.1×LC50值确定初始隔离距离,根据0.01×LC50值确定保护距离。

  其中,立即致死浓度(IDLH,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and Health)是指人员暴露于毒性气体环境30min,尚有能力逃跑,且不致产生不良症状或不可恢复性之健康影响的最大容许浓度。

  LC50(Lethal Concentration):指试验动物群在一定浓度的化学物质下,暴露一段时间(1~4h)后,观察14天,结果能造成50%试验动物群死亡之浓度。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