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就是指根据预测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由外部预案和内部预案构成,相互独立又协调一致。对同一种生产事故后果预计,政府部门根据当地安全状况制定外部预案,生产经营单位负责制定内部预案。
1)预案的层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要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就要求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分级编写。所谓分级,指系统总目标预案包含各子系统分目标预案,而子系统分目标的预案包含单元目标的预案,各层目标预案编写提纲一致,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又与上下层目标相互衔接。
一个地区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包含该地区内涉及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害设施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还应考虑地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其下一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接口(联络、信号、报警、协调等),起到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察、消防安全、公共安全、事故救援、卫生救护等协同控制突发事故的作用。地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下一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关系呈上层包含下层的结构。
大型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在本企业总体控制下编制,并将“各子单位不同目标、不同情况下的事故救援方法和程序”(子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汇编人册。
总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子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写提纲一致,亦呈上层包含下层的结构。.
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分成5个级别。上级预案的编写应建立在下级预案的基础上,整个预案的结构是金字塔结构。其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预案分级编写的结构形式
(1)Ⅰ级(企业级)。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于某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厂界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区域内。这类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区)。
(2)Ⅱ级(县、市级)。所涉及的事故其影响可扩大到公共区,但可被该县(市、区)的力量,加上所涉及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力量所控制。
(3)Ⅲ级(市、地级)。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故。应急救援需动用地区力量。
(4)Ⅳ级(省级)。对可能发生的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特大矿山事故以及属省级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设施或场所,应建立省级事故应急预案。它可能是一种规模较大的灾难事故,或是一种需要用事故发生地的城市或地区所没有的特殊技术和设备进行处理的特殊事故。这类意外事故需用全省范围内的力量来控制。
(5)Ⅴ级(国家级)。对事故后果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边界以及列为国家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设施或场所,应制定国家级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