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应急管理>> 应急救援知识>>正文

安全常识之常见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4月16日

        2、专家提示(1)在户外不要使用手机。(2)对被雷电击中人员,应立即采用心肺复苏法抢救。(3)雷雨天尽量少洗澡,太阴能热水器用户切忌用其洗澡。
        (三)暴雨: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专家提示(1)暂停户外作业,人员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2)危险地带以及危房中的人员要转移到安全场所避雨。
        (四)洪水灾害:洪水是指由于暴雨或水库溃坝等引起危及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迅猛水量的现象。
        1、应急要点(1)突然遭到洪水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并以最快速度转移。安全转移先人员后财产,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贻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2)被洪水围困时,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要设法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采取自救。(3)当住宅遭受洪水淹没或围困时,应迅速向屋顶转移,并想办法发出呼救信号,条件允许时,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4)发现高压线铁搭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5)对于因呛水或泥石流、房屋倒塌等导致的受伤人员,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污水。对昏迷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抱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医院急救。
        2、专家提示(1)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毁林开荒等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2)大灾过后往往拌随疫情发生,应积极主动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粪便、农药及鼠药等的管理,要特别重视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
        九、地震:地震灾害伤亡主要由建筑倒塌造成。
        1、应急要点(1)住在平房的居民遭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2)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不要跳楼。(3)尽快关闭电源、火源。(4)正在教室、工作等场所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下等地方躲避。(5)正在市内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6)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朝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跑。(7)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8)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已的生存空间。(9)参加震后搜救时,应注意搜寻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音;不可使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找到被埋压者时,要及时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使其呼吸畅通;已发现幸存者但解救困难时,首先应输送新鲜空气、水和食物,然后再想其他办法救援。
        2、专家提示(1)遇到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能拥挤乱跑。震后应有序撤离。(2)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3)对于震动不明显的地震,不必外逃。(4)遭遇震动较强烈的地震时,是逃是躲,要因地制宜。(5)关注政府发布的最新消息,不听信和传播摇言。
        十、特殊伤害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危险化学品是指:天然气、液化气、管道煤气、香蕉水等油漆稀释剂、汽油、苯、甲醇、氯乙烯、液氯(氯气)、液氨(氨、氨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氢、过氧化物、氰化物、黄磷、三氯化磷、强酸、强碱、农药杀虫剂等。
        1、应急要点(1)呼吸防护:在确认发生毒气泄漏或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湿。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2)撤离:判断毒源与风向,沿上风或侧上风路线,朝着远离毒源的方向迅速撤离现场。(3)洗消: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水冲洗身体,特别是曾经裸露的部分。(4)救治:迅速拔打“120”,将中毒人员及早送医院救治。中毒者在等待救援时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致使病情恶化。
        2、专家提示(1)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如已备有防化服等防护装备,要及时穿戴。(2)眼睛防护:尽可能戴上各种防毒眼镜、防护镜或游泳用的护目镜等。(3)食品检测:污染区及周边地区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随便动用,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二)烟花爆竹燃放事故:烟花爆竹统称花炮。是以烟火药为原料制成的,通过着火源作用燃烧或爆炸并伴有声、光、色、烟雾等效果的工艺品。烟花爆竹燃放事故的发生,是人们在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燃放常识,盲目操作造成的。
        1、应急要点:受伤群众就近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2、专家提示(1)认真阅读并理解产品的燃放说明和警示语。(2)严禁在繁华街道、剧院等公共场所和山林、有电设施下以及靠近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燃放;燃放场地应空旷、平坦。无障碍物等。(3)烟花的燃放不可倒置,不许对人对物燃放。点燃烟花爆竹如发生瞎火现象,不允许伸头用眼睛靠近观察,一般等15分钟后再处理。(4)找到点火部位,检查点火引线,分清快引、慢引,采用卷烟、香柱点燃慢引。(5)正确的点火姿势为侧身点火,严禁身体的任何部位位于烟花爆竹产品燃放轨迹方向。(6)点燃后迅速离开至安全地带。大风、大雨、大雾天气禁止燃放。
        (三)环境污染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分为水污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固体废物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等。
        1、应急要点(1)在排除现场没有爆炸气体及使用手机或电话没有危险的情况下,立即拔打12369、119、110或当地环保部门电话,说明事发详细地点、区域和污染现象、联系人电话。(2)视污染事故现场情况,及时稳妥安置好污染事故影响地区老、弱、病、残和中毒人员。(3)不要在现场围观、不要惊慌失措、不要传播谣言。(4)发现有毒气体时,居民尽量向上风向转移,发现中毒者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及时向当地医疗急救中心和有关部门报告。(5)发现有毒化学品时,及时将中毒者转移至安全地带或送医院抢救。当苯、甲苯等液体类有毒化学品大量泄漏时严禁使用自来水冲洗,应使用沙土、泥块或适合的吸附剂予以吸附,防止污染蔓延。(6)发现腐蚀性污染物时,应采用中和的办法,如盐酸、硫酸可用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同时,处置人员需穿戴好防护用品。一般碱性腐蚀污染物用乙酸进行处理。
        十一、交通事故
        (一)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1、应急要点(1)遇到道路交通事故,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利用电话、手机拔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拔打12122)和120急救中心报警电话。(2)报警时要说清事发时间、地点及事故的大致情况;在交通警察到来前,要保护好现场,不要移动现场物品;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当事人不要与车方私了,以免事后伤情恶化,后患无穷;遇到肇事车逃逸时,要记下车牌号码、车身颜色等特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为侦破工作提供依据和线索。(3)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时,应在故障车来车方向150米以外设置警示标志,车上人员应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应急车道内,并迅速报警。(4)遇有人身伤亡事故时,在无人救助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将伤者移至安全地带,以免再次受伤;暴露的伤口要尽可能先用干净布覆盖,再进行包扎,以保护好伤口;利用身边现有材料如三角巾、手绢、布条折成条状缠绕在伤口上方,用力勒紧,可以起止血作用。
        2、专家提示(1)行人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禁止跨越双黄线横路。在没有上述设施的路段,要注意观察道路车辆情况,注意避让来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2)行人横穿马路,不能斜穿猛跑。过马路要先看左后看右,确保安全通过。车辆临近时不要突然横穿马路。
        (二)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人掇入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真菌性、化学性食物中毒等。
        1、应急要点(1)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或者误食化学品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喝大量洁净水以稀释毒素,用筷子或手指伸向喉咙深处刺激咽后壁、舌根进行催吐,并及时就医。(2)了解与病人一同进餐的人有无异常,并告知医生。 (3)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2、专家提示(1)不吃不新鲜或有异味的食物。不要自行采摘蘑菇、花菜或不认识的植物食用。扁豆一定要炒熟后再吃,不吃发芽的土豆。(2)从正规渠道购买食用盐、水产品及肉类食品。(3)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水产品以及肉类食品应炒煮熟后再吃。(4)不要用饮料瓶盛装化学品,存放化学品的瓶子应有明显标志,并存放在隐蔽处,以避免辨别不清而饮用。(5)发生食物中毒后应尽可能留取食物样本,或者保留呕吐物,供化验使用。(6)食物中毒病人,必须立即送往医院抢救,不要自行乱服药。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