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专项或现场处置预案一般可分为三个级别
①一级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即具有重特大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发生的危险,并可能对周边社区造成重大环境影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一级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公司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参与制订。由公司(总厂)发布实施,并报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②二级重大或一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具有重大或一般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发生的危险,并可能对企业内部环境造成影响,造成重大或一般人员伤亡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该应急预案由各二级单位(厂或分厂)组织编写并报公司(总厂)生产、机动、安全环保(含消防、职防)、保卫等部门审查并会签,由各单位发布实施,并报公司备案。
③三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贮运过程中能造成异常的危化品各类事故处理预案称为三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该预案一般由车间或工段自行编制或纳入各装置和部位的操作规程中,作为岗位练兵的重要内容及操作过程事故处理的准则和依据。
三、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1、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1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依据
1.1.3适用范围
1.1.4应急预案体系(本单位研究编排的综合、专项、现场处置预案体系结构)
1.1.5应急工作原则
1.2危险性分析
1.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主要包括:名称、地理位置、人数、单位性质;主要原材料、产品、副产品、伴生物及数量;重要设施、目标、重大危险源、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
1.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分析过程可另外进行,预案主要列出分析结果)。
1.3组织机构及职责
1.3.1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单位、人员,用结构图形式表示)
1.3.2指挥机构及职责(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单位、应急小组)
1.4预防与预警
1.4.1危险源监控(本单位采取的方式、方法及预防措施)
1.4.2预警行动(包括:报警的条件(如火灾、物料泄漏)、向何处报警、报警的方式(如岗位、调度)和信息发布程序)。
1.4.3信息报告与处置
包括:24小时职守电话信息接受和通报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报告的流程、内容和时限;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1.5应急响应
1.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级,按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1.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大型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1.5.3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条件。应急结束后应做好以下工作:事故情况上报;需向事故调查主移交的事项;应急救援总结。
1.6信息发布
明确发布部门,发布原则。
1.7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清消污染物、恢复生产、善后赔偿、应急效果和能力评估和应急预案的修订等。
1.8保障措施
1.8.1通讯与信息保障
包括:单位人员的联系方式,并应有备用方案;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信息畅通。
1.8.2应急队伍保障
包括:消防、气防、矿山救护、医疗救护、工程应急等单位和人员。
1.8.3应急物质装备保障
包括: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1.8.4经费保障
明确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时经费及时到位。
1.8.5其它保障
包括:交通运输、治安、技术、医疗、后勤等保障。
1.9培训与演练
1.9.1培训
包括:培训计划、方式与要求。涉及到社区和居民的要做好宣教与告知工作。
1.9.2演练
包括: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编制演练计划。
1.10奖惩
明确奖励与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1.11附则
1.11.1术语与定义
1.11.2应急预案备案(按管理权限)
1.11.3危害和更新(对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持续改进)
1.11.4制定与解释(明确预案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1.11.5应急预案(明确实施的具体时间)
2、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发生季节或时机及严重程度进行确定。(也可借用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
2.2应急处置基本准则
明确处理事故应遵循的原则。如:先救人,再救火,或救火与救人同时原则;
气体火灾在未有效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不得先灭火原则;
立足自救,依靠外援但不依赖外援的原则;
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的原则;
情况紧急有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情况下,现场负责人有紧急停运装置、紧急疏散人员,在汇编的权利等。
2.3组织机构及职责
2.3.1应急组织体系
用结构图形式表示构成单位、人员
2.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各应急小组和主要负责人和人员的具体职责。
2.4预防与预警
2.4.1危险源监控(本单位采取的方式、方法及预防措施)
2.4.2预警行动(包括:报警的条件(如火灾、物料泄漏)、向何处报警、报警的方式(如岗位、调度)和信息发布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