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制订预警机制,设置响应程序
按照突发燃气事故(件)的潜在危险程度和可能发展趋势,需要在预案中分类设置一系列预警级别,这样有利于对险情迅速定位和判断,避免虚惊一场或盲目大意。预警信号应做出详细规定,并要求所有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它的含义和用法。以往预案的编制往往重在提供防御、抢险、善后等阶段的措施,对于事前的预报和预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容易错失抗灾救灾的最佳时机,因此“预”字上也大有文章可做。另外,预警级别要有具体规定,特别是要量化,以避免应急工作中的盲目和混乱。
与预警级别相对应,响应程序同样须进行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级别的险情,在预案中明确启动的范围和条件,逐级上报,便于指挥部及时作出准确的指令。应急响应是预案启动的序幕,一旦响应发布,便意味者应急救援行动正式展开。为了确保在事故(件)发生后,应急响应迅速启动,预案编制中应对事故(件)报告的原则、程序和内容作出明确规定,防止瞒报、迟报和漏报等现象的发生。
4.6 事故处置方案的精细化和处理步骤的程序化
对已确定的危险源,按照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和模拟事故状态,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这就是应急处置方案,它是处置程序执行过程中技术对策的设定。处置方案应根据工艺特点、操作规程等技术要求来制定,体现科学性和和实用性的相结合;同时,内容上还应做到精细化。例如同样是一个燃气管道事故处置方案,因为压力、管材和工艺上的差异,却应细化为站区管道、市政管道、庭院管道、户内管道几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应急处置程序是每个部门或个人履行预案中规定职责和任务时的行动指南。采用制订事故处理程序图的方式可以使应急处理步骤一目了然,一旦发生事故时,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应做什么,第三步再做什么,都提前作了明确规定。这样才能保证临危不惧,正确指挥,按照处置方案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援行动。
4.7 警戒与疏散
预案中应规定警戒区域划分、交通管制、现场秩序维护的做法,明确疏散原则与程序。当发生重大事故可能对燃气厂(站)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于最短时间内划定警戒范围,并对与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同时,应在发生事故地的最高建筑物上设立“风向标”,根据不同事故对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做出具体规定,但总的原则是疏散安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对于可能威胁到厂外居民安全的情况,指挥部应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4.8 重视事故善后处理,做好分析总结
事故处置结束后,要高度重视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工作,认真处理好事故善后事宜,以确保社会稳定;同时,及时组织开展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损失和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5 燃气供应应急处置的对策
5.1 供气保障原则
在应对供应突发事件方面,预案应以保障居民生活用气和重点单位用气为核心,遵循先生活后生产、先安全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最大限度降低紧急状态下因燃气供应短缺带来的影响;同时按此原则具体列出不同预警等级的减(停)用户顺序表。通常做法是优先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用气,其次保障重要工商企业正常生产和服务业的最低用气保障;再次对一般工商业用气大户的用气量实行限量供应,必要时停止供气。另外,当气源持续紧张且经协调后仍不能满足需求或无效时,应当停止对电厂及工业用气大户供气,全力保障居民用气。
5.2 供气保障措施
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在预案中适时适当地采取以下方法来应对“气荒”:
(1)对燃气储存量实行每日报告制,积极协调气源库存充裕的储配站为气源短缺地区补充气源;
(2)动用政府财政资金向国内外气源供应商采购燃气;
(3)通过调整供气方式,减少或限制工商业用气,全力保障居民用气;
(4)对部分供气的用户实行替换燃料供应;
(5)启动财政补贴措施,落实低保户的用气补贴等。
(6)保障燃气市场秩序稳定,严防哄抬物价现象发生。
6 依法规范,加强制度化建设
应急预案作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组织管理、指挥协调应急资源与应急行动的整体计划和程序规范,在我国立法上占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如《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均有明文规定。预案的编制既是法定要求,又须依法规范,使之符合国家、地方的政策方针和技术标准的规定。供气系统应急预案涉及到燃气储存、生产、输配、运输和燃气具使用等方方面面,因此在编制过程中需要综合全面的数据资料、科学严谨的技术分析、周密合理的逻辑组织来作保障,避免泛泛而谈,只做表面文章。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预案的规范化和实用性。
另外,也应看到预案编制工作是一个长期逐步完善的的过程,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应急预案只是针对性的,并非万能,应急管理不能以不变的预案应对万变的突发事件。所以预案需要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检验得以提升,在总结探索中不断完善燃气管理职能部门应该切实加强预案的制度化建设,将它列入日常管理,定期对其进行修订与充实。
7 建立工作机制,健全保障制度
为了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健全保障制度。通常包括以下4种。
(1)培训制度
预案批准实施后,须下达至各部门进行培训学习,目的在于使各个成员明白自身的岗位职责,了解应急机构,熟悉处置方案,掌握相关应急知识。
(2)演练制度
预案演习按规模可分为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全面演习三种类型。通过定期组织演练,让各个成员能够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准确迅速识别资源需求;此外,它也是评价应急准备状态及检验预案的可行性的重要手段。
(3)例会制度
指挥部定期组织召开分组成员会议,加强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检查前期工作落实情况,不足之处尽快整改,遗漏之处及时补充。
(4)宣传制度
预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如能让群众多掌握些相关燃气常识和应急手段,在紧急情况下给予正确配合,这对应急行动的顺利开展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应注重预案的宣传作用,全面推进预案的社会化。
8 结语
城市供气系统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是燃气管理职能部门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科学发展观对燃气行业的内在要求。常言道:“居安思危,有备无患”,预案的编制和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应急救援工作的深入化,使得防灾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利于防灾责任制的落实,全面提高了供气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各级燃气管理职能部门应避免在预案编制中存在“宏观的多,微观的少;定性有余,定量不足”等现象,真正做到科学化、精细化去编制和管理预案,实现燃气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