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编制>>正文

冶金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及演练

  
评论: 更新日期:2022年09月30日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企业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基础。企业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种类、特性采取一系列的应急措施,编制出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各企业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我国于2000年9月7日发布了国家标准GB-182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该标准,重大危险源定义如下: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其中危险物质、单元或临界量分别定义如下: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工业企业是预防各类事故的主体,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内部快速防止事故灾害体系,迅速恰当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故,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建立了南化公司危险源、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信息管理系统,并采用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使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成果直观,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国企业危险源监控和管理有示范作用。

2、3 事故隐思的筛选及其整改

要防止事故,首先要消除隐患。在排查筛选事故隐患时,采用了江苏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文件《重大事故隐患评估管理办法》所规定的重大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办法。根据普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安全大检查,在普查和安全检查中共查明了事故隐患71项。针对这些事故隐患,项目组运用ABC分类法进行隐患汇总和分类,确定6项事故隐患为A类隐患,12项事故隐患为B类隐患,53项事故隐患为C类隐患。

针对事故隐患,在项目实施方案中就专门设置了“整改阶段”。根据分类情况,对A类事故隐患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对A、B类事故隐患分别制定了隐患整改方案,制定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53项C类事故隐患已基本完成整改。

2、4 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预防措施如何周密,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杜绝,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必须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

在对事故隐患筛选和整改的基础上,对6个A类重大事故隐患制定了事故应急预案。在这些事故应急预案中,迅速的反应和正确的措施是关键。迅速的反应主要是:迅速查清事故发生的位置、环境、规模及可能发生的危害;迅速沟通应急领导机构,应急队伍、辅助人员以及事故现场人员之间的联络;迅速启动各类应急设施;迅速组织医疗、后勤、保卫等队伍各司其责。

正确的措施包括:保护或设置好避灾通道和安全联络设备,撤离灾区人员;力争迅速消灭灾害,并采取隔离措施,转移易引起灾害蔓延的设备和物品;撤离或保护好贵重设备,尽量减少损失3注意防止死灰复燃及二次事故发生。

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需要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敏捷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设施。

2、6 实现动态管理

一个大型企业的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是动态的,否则只能是一种摆设或应付验收。而且,建立起真正动态的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建立全国重大危险源信息网络系统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实现动态管理,就必须要建立定期申报和数据库数据定期更新制度。南化公司明确规定南化公司下属的二级企、事业单位每年3月都要向公司申报一次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变动情况,根据申报的变动情况,对危险源数据库、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

3、2 工业危险源和事故隐患动态监控是目标

普查辨识的目的,就是要把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找出来,然后抓住重点,进行安全监控,逐步实现把静态显示提高为动态监控,提高其本质安全度。监控预警技术就是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密切结合自动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可以把那些对于危险源的安全状态有决定性影响的参数检测并按规定的方式显示出来,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或几个出现异常时,系统就会按照事先设计的模式发出警示信号,或者给出未来趋势预报,在紧急状态下,还会进行必要的应急控制,以便抑制事故发生或减少危害波及的范围。

3、3 建设安全宏观监控网络是必要手段

对重点大型企业的工业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宏观管理及控制,建立安全宏观监控网络是一个必要的技术手段。此项工作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进行,首先应建立企业 络,这是工作的基础,有了这个基层的基础网络,才能按行业、按地域建立部门或地区的 络,进而建立全国的 络。

政府的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对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安全监察职能,对社会各个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监督监控,实施宏观管理。因此,管理的及时性、正确性至关重要,提高工作效率尤其要紧。在电脑网络技术相当普及的今天,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重要的技术手段,运用电子地理信息操作平台,可以方便地链接各地各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动态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及时了解各重点大型企业的有关工业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资料。通过网络技术,广泛调用各类数据库,对安全生产其他有关情况,如在役设备、装置安全运行情况;化学危险品的管理情况;事故应急预案设置情况;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整改情况;以及员工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情况和管理和操作人员技术考核情况等;都能实现信息访问与查询。

3、4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 是根本

对重点大型企业的工业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管理及控制,在各重点大型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卫生 是根本。

系统化管理是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核心内容。系统化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预防事故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建立了体系,出现的问题一般只是少数的个别的问题,而没有行之有效的 ,安全问题就会防不胜防、漏洞百出。目前,国际范围内的职业安全卫生 标准,都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核心,采用系统化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有效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范和指南。因此,职业安全卫生 是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职业安全卫生 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高级阶段,它不是每个企业现在都能实现的。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才能开始建立这个体系;但如果一个企业早一点有这种认识和觉悟,早一点着手进行准备,无疑将加快建立体系的进程。

应急监测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重要性

1 、确保环境应急管理系统正常运转。通过应急监测,可以及时判断突发事故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为环境应急管理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突发事故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应急管理系统控制污染危害的蔓延赢得宝贵的时间。否则,环境应急管理系统就会失灵,就会丧失控制污染危害蔓延的大好时机。

2 、避免突发事故后果被人为夸大,以致造成经济损失,造成紧张气氛,甚至影响社会稳定。通过应急监测,就可以及时发布信息,以正视听,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当地党委和政府放心。

3 、为环保部门在政府和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关键时刻监测工作顶不上去,或不能及时赶赴现场,或没有能力进行监测,势必会严重影响环保部门的形象。

4 、可使监测队伍得到锻炼和提高。一旦发生突发事故,污染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趋恶化,造成财产更大损失和人员更大的伤亡。这就要求监测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思想觉悟性以及对突发事故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事故发生后,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快速准确监测。因此,应急监测可使监测队伍在思想上和技术能力上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二、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各级监测站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监测站在实施应急监测中遇到许多实际的问题: 1 、没有全国统一的应急监测规范。目前的监测规范,都是针对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及工业污染源监测方面的,将这些监测规范完全套用于应急监测显然有失科学性和规范性,在这种情况下,各级监测站在遇到突发事故时,就只能参照现有的监测规范和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应急监测的布点、采样及分析等,这样难免带有一些监测人员的主观性而不能完全保证应急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应急监测经费严重缺乏。应急监测中最应该保证的就是“快、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相应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及快速监测仪器,这就涉及到大量的经费问题。目前,各地监测站特别是地级市及以下监测站的经费状况极不平衡,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监测站经费极为有限,要他们自行购置各种用于应急监测的专用仪器及装备根本不可能。3 、缺乏完整的应急监测体系。现在,各级环保部门特别是地级市以上环保部门已经认识到应急监测的重要性,大部分地级市以上环保部门都在其监测部门(站)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但完整的应急监测体系还没有建立,这势必造成应急监测手段和处置技术落后,应急响应能力不足,从而影响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和决策。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1 、国家环保总局尽快制定应急监测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应包括应急监测的全过程: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质量保证等各个方面。在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级监测工作者的意见,使技术规范既能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又能达到较强的可操作性。 2 、为了提高各级政府对应急监测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建议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政府环保目标任期责任制考核、市县党政领导环境保护实绩考核以及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加入应急监测及处置能力建设的内容。 3 、为了降低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投资,国家应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加快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国产环境监测仪器尤其是快速监测仪器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国产监测仪器的竞争力,尽快实现监测仪器的国产化。 4 、解决应急监测所需的资金问题:①由政府批准从排污费中的“四小块”部分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作为购置应急监测所需监测仪器及其它装备的专项资金。②各地要因地制宜购置最需要的应急监测仪器及装备,各级监测站要在平时进行污染源监督监测时,就要对各污染源的事故隐患进行调查摸底,并根据本地的工业行业分布情况大致筛选出比较可能出现突发事故的企业,以及突发事故污染物种类,从而筛选出最需要购置的监测仪器及装备。 5 、各级监测站尤其是地级市以上监测站要建立及完善应急监测体系。应急监测体系应包括如下内容:①制订应急监测预案。②明确应急监测的工作程序、监测方法及来源、质量保证以及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等。③应急监测技术的培训及研究。④应急监测报告。各级监测站要在内部管理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中加上应急监测的内容。 6 、为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响应能力,各级监测站要在平时进行污染源监督监测时,在对事故隐患进行调查摸底基础上,建立污染源应急监测系统数据库,在平时要进行应急监测模拟训练。

只要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监测站及监测人员高度重视应急监测的建设和管理,应急监测能力就会得到快速提高,各级监测站就能够在发生突发事故时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让当地党委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