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名称 | 临界量/t | 危险化学品名称 | 临界量/t |
苯 | 50 | 硝化甘油 | 1 |
汽油 | 200 | 丙酮 | 500 |
乙醇 | 500 | 三硝基甲苯 | 5 |
乙醚 | 10 | 硝化纤维素 | 10 |
A.甲库房:300t乙醇,100t汽油,属于易燃液体类重大危险源
B.乙库房:5 t硝化纤维素,0.2t硝化甘油,属于爆炸品类重大危险源
C.丙库房:30t苯,200t丙酮,属于易燃液体类重大危险源
D.丁库房:10t乙醚,属于易燃气体类重大危险源
E.戊库房:5t三硝基甲苯,属于毒性类重大危险源
7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有效防范安全风险、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和企业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B.由安全管理人员执行
C.以风险控制为主线进行系统性考虑
D.由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制定
E.由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
77.某咨询公司在承揽一批企业安全管理咨询项目时,对企业人员总数和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关系有不同意见。依据《安全生产法》,下列企业中,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是( )。
A.从业人员260人的矿山单位
B.从业人员450人的发电单位
C.从业人员280人的洗衣机生产单位
D.从业人员100人的建筑施工单位
E.从业人员60人的烟花爆竹单位
78.建设项目实施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是强化源头治理、实现本质安全的主要措施。完备的监管责任制度是保证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顺利执行的关键。下列关于“三同时”管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承担国务院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B.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C.县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D.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下一级相应部门实施项目“三同时”监督管理
E.跨两个区域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79.某大型禽肉食品加工厂有员工3200人,主要生产生鲜及冷冻食品。厂区内有厂房、锅炉房、液氨压缩机房、办公楼电梯、简易货物升降机、污水处理站、食堂等设备设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该厂必须进行强制性安全检查的项目有( )。
A.锅炉
B.液氨压缩机
C.办公楼电梯
D.简易货物升降机
E.污水处理站
80.依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下列法定的职业病中,由于物理因素导致的职业病有( )。
A.航空病
B.棉尘病
C.高原病
D.森林脑炎
E.手臂振动病
81.某电厂有两台排污泵(一用一备),安装在低于地面2m的泵房内,排污泵的工作介质温度约为90℃。该泵房内作业现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
A.高温高湿
B.有毒气体
C.触电
D.电离辐射
E.机械噪声
82.煤矿井下掘进巷道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如掘进爆破时产生的煤岩粉尘,局扇运行产生的噪音,巷帮淋水造成的井下空气潮湿及深井工作面的高温等。为了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下列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中,正确的有( )。
A.加大炸药量,降低一氧化碳产生量
B.局部采取吸音设计,降低噪声危害
C.适当增加工作面通风量,降低工作面温度
D.掘进工作面转载机附近进行喷雾降尘
E.巷道采取疏水措施,减小巷道淋水
83.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工程发包单位和承包商在依法签订工程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安全协议。下列关于安全协议的内容中,正确的有( )。
A.发包单位对现场实施奖惩的有关规定
B.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等人员
C.承包商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自负
D.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分包
E.承包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84.某地下铁矿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组成。下列关于该矿地下开采事故应急预案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综合应急预案必须明确所有临时性应急方案
B.专项应急预案应包括冒顶片帮、透水、火灾、中毒和窒息等事故预案
C.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对组织机构及职责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具体阐述
D.中毒和窒息专项预案的编制应辨识井下破碎硐室的危险有害因素
E.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当明确现场处置、事故控制和人员救护等应急处置措施
85.某民爆企业发生乳化炸药爆炸事故,造成厂房倒塌,设备损毁,多人伤亡。在对该起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过程中,下列收集现场有关物证的做法中,正确的有( )。
A.收集现场破损部分件及碎片
B.标注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
C.清理有害物质时采取保护证据措施
D.清除物证粘附的危险介质
E.收集证人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