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含氮化合物。大气污染物中含氮化合物种类很多,如NO、NO2、N20(一氧化二氮)、N203(三氧化二氮),以及NH3(氨)、HCN(氰化物)等,通常用符号NOX表示这些氮氧化物。其中造成大气污染的NOX主要是NO和N02。NOX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大约83%的NOX是由燃料的燃烧而产生的。如各种燃烧设备如锅炉、窑炉、燃气轮机装置,以及各种交通车辆,特别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机动车辆排放出NOX最多。在汽车稠密的城市,NOX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此外,硝酸生产、氮肥厂、石化企业以及炸药制备过程也产生NOX,土壤和水体的硝酸盐在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下也可生成N20。在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和燃料中的含氮化合物在不同的燃烧条件下生成NOX,其中主要是NO和少量NO2,进入大气的NO在空气中被进一步氧化为NO2。
(3)碳氧化合物。污染大气的碳氧化合物主要有两种物质,即CO和C02。CO和C02是各种大气污染物中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之一,既来源于人工污染源,也来源于天然污染源。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是主要的人工污染源,当燃料完全燃烧时形成C02;在缺氧条件下的不完全燃烧则形成CO。全世界CO每年排放量约为2.10×108t,排放量为大气污染物之首,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气。虽然CO氧化成CO2的速率很慢,但多年来地球上CO的浓度并未持续增加,始终保持在大气本底浓度大约为0.1×10-6m3/m3的水平,这表明自然界肯定存在着抑制CO增长的机制,如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和HO自由基的氧化作用能将CO转化为CO2。但是,对于CO排放集中的城市,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城区的CO浓度远远超过自然水平。尤其是大城市交通繁忙时区或冬季取暖季节,在不利于废气扩散时,CO的浓度则有可能达到危害环境的水平。此外,向大气释放CO的天然源有:烃类物质的转化,如甲烷经OH自由基氧化形成的CO;海水中的海洋生物代谢向大气释放CO;植物叶绿素光分解产生的CO等。
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呼吸作用的C02是无毒的气体,参与地球上的碳循环。C0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近年来,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地球上的C02逐年增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加强。
(4)碳氢化物。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HC)通常是指可挥发的各种有机烃类化合物,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如烷烃、烯烃和芳烃等。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大部分来自于植物的分解,人工来源主要是石油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石油类物质的蒸发。其中,汽车尾气排放占有主要的比重,此外,石油炼制、石化工业、油漆、干洗等都会产生碳氢化合物而融入大气。人工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数量虽然有限,但它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各种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如多环芳烃(PAH)中的苯并[a]芘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是一种强致癌剂,油炸食品、抽烟会产生苯并[a]芘,更大危害还在于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共同作用会形成光化学烟雾。
(5)卤素化合物。对大气构成污染的卤素化合物,主要是含氯化合物及含氟化合物,如HCl、HF、SiF4等。其来源比较广泛,钢铁工业、石油化工、农药制造、化肥工业等工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都有可能排放卤素化合物。虽然这些氟氯烃类气体排放数量不多,但对局部地区的植物生长具有很大的伤害;同时,它也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成分之一。
(6)硫酸烟雾。硫酸烟雾是大气中的S02等含硫化合物,在有水雾、颗粒气溶胶、以及氮氧化合物存在时,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通常是在在相对湿度比较高,气温比较低,并伴有煤烟尘、含有重金属的飘尘等存在时发生的。SO2在洁净的大气中比较稳定,但在污染大气中,能在颗粒气溶胶表面上迅速氧化,从而形成硫酸烟雾,在大气中滞留或被远距离输送。
(7)光化学烟雾。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淡蓝色(有时呈紫色或黄褐色)二次污染物,即光化学烟雾,其主要成分是臭氧、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醛类及酮类等。由于美国洛杉矶市的地貌和气候特征,非常适合于光化学烟雾的生成,其在20世纪40年工业发展速度很快,排放出数量巨大的汽车废气,致使最早发生光化学烟雾。随后,在世界各地,如日本、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城市以及我国兰州西固石油化工区都曾相继发生过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的危害非常大,如具有特殊的呛人气味,刺激眼睛和喉粘膜,造成呼吸困难,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