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环境保护>> 环保知识>>正文

浅谈钢铁行业节能标准化工作

  
评论: 更新日期:2020年03月01日

摘 要

在产能、环保政策的高压之下,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是必然趋势,因此节能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节能标准化工作又是重中之重。标准引导着钢铁行业节能管理、节能技术改造等工作开展,同样也是节能监察与执法工作的依据。钢铁行业节能标准化工作要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推进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更好的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节能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

能源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能源快速消耗及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节能标准化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引导手段,对促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等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要求与《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战略任务,需加快推进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重点标准制修订,增加标准有效供给,继续深化节能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以促进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2017-2019)》明确了加强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指出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是依法规范工业企业用能行为、推动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依据。冶金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同时也是最具有潜力、最具有条件继续开展节能标准的行业。

钢铁行业节能领域标准化现状

节能标准主要是从2009年以后开展制定工作,在制定过程中充分与国家政策、科研成果、企业需求结合,标准技术内容和水平符合当前节能技术发展要求,通过标准在行业的实施,对行业的节能工作、技术的应用推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按照钢铁行业节能标准体系分类,主要可分为基础通用类标准、节能技术类标准、节能方法与管理类标准。

1. 基础通用标准

基础标准分体系涉及术语、分类、代号、节能标识等以促进相互理解为编制目的的标准。

2. 节能技术标准

节能即是通过科学管理、运行工况调节或技术改进,能源供需达到合理匹配,实现能耗低和经济性好的工作状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实现节能效益。技术标准分体系涵盖矿产品生产节能标准、烧结生产节能标准、焦炉生产节能标准、高炉生产节能标准、非高炉炼铁节能标准、炼钢轧钢生产节能标准、节能装置标准。

3. 节能方法与管理标准

方法管理标准分体系涵盖能源统计、节能监测评价、能耗限额、运行标准、能源管理审计标准等。

节能监测评价领域涵盖节能监测、热平衡测试、能源计算方法等相关标准。节能监测可指导监测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合格指标。其内容涵盖了火焰加热炉、高炉热风炉、隧道窑、燃料热处理炉和工业电热设备等方面。热平衡测试是节能工作的基础,是对炉窑的用能情况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它可以评估炉窑的能源利用效率,找出用能的薄弱环节,并探索能源使用的最优化方法。其内容涵盖了蓄热式工业炉窑、彩涂钢带生产线焚烧炉和固化炉、热浸镀锌生产线加热炉、高炉热风炉、转炉、焦炉、轧钢加热炉、热处理炉、链箅机—回转窑和蓄热式钢包烘烤系统等热平衡测试。能源计算方法方面标准主要对钢铁行业中与热能计算、能源核算方法等做出统一性规定。能源消耗限额标准通过规定能耗限额的限定值、准入值和先进值,淘汰现有高耗能的生产设备,限制新建和改扩建的产能准入,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节能工艺、节能技术,加强节能管理,不断降低企业能耗。其内容涵盖了铁矿露天和地下开采、铁矿选矿、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和铁合金、炭素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等。能源管理审计标准分体系涵盖能源管理、能量系统、节能管理、能源审计等相关标准。

钢铁行业节能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与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对我国的钢铁行业的能源节约起到了明显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 推荐性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交叉和重合

尽管《标准化法》明确了我国各层次标准的范围和定位,由于对于各层次标准的功能定位的界定依然缺乏明晰的准则,目前钢铁行业节能领域存在推荐性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交叉和重合的问题。当同一或同类标准化对象同时存在一个国家标准和一个行业标准,标准之间的交叉重复可能会引起相同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测试方法不同、活动程序不同、质量项目要求和指标要求不一致等问题。标准的交叉重复导致各层次标准之间的有机关系建立不起来,标准体系无法有效运行、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钢铁行业节能领域标准体系,提高节能标准的科学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 某些领域标准缺失滞后

钢铁行业一些重要的节能标准缺失滞后情况仍较严重,标准有效供给不足。对于基础标准分体系,目前仅有分类标准,应尽快制定术语、代号、节能标识等基础性标准,为钢铁行业的节能最大化提供指导;对于节能标准分体系开展工作较早、现行标准数量较多的一个领域,而目前精炼、冷轧和金属制品等领域尚缺少部分能耗限额标准,影响了节能监察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3. 老旧标准更新不及时

为保证标准体系的有效性,这就要求体系的可分解性。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某一技术水准、管理水平和经验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随着各方面情况的发展,标准对象的变化、技术或者管理水平的提升都要求制定或修订相关标准,这就要求对标准进行分解,以对标准进行修改、修订、废止等操作。而目前钢铁行业节能领域中,部分标准发布已10年,在行业节能技术快速更新的情况下,可能造成适用性较差,需对该部分标准进行适当的修订。

钢铁行业节能领域标准化工作方向

1. 建立钢铁行业节能领域标准体系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的总体要求,并结合钢铁行业的特点,以突出节能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为目标,按照节能过程环节将节能标准进行归类,构建钢铁行业节能标准体系框架。对通用基础类、节能技术类、节能方法与管理类进行逐级细化,涵盖钢铁行业工艺、设备、管理等全方位的节能工作。在标准体系的指导下,提出钢铁行业节能领域行业标准立项建议,调查研究钢铁行业节能相关标准实施情况,对已发布实施标准进行后评估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关标准继续有效、修订或者废止的建议。

2. 进一步加强钢铁行业节能标准的宣贯

一项节能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不是标准化工作的最终目标,将标准落实到钢铁行业的生产中,促进行业能源结构的优化与节约,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成本,指导钢铁行业节能工作的发展进步才是根本目的。因此重视标准的宣贯,积极将标准落实到钢铁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就尤为重要。要主动开发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行业对标准的重视程度,地方政府或可配套相关政策文件共同促进标准的落地。

3. 完善能耗限额类标准,严格准入与淘汰机制

目前针对钢铁行业已经发布了如烧结、高炉、转炉等工序的能耗限额标准,热轧相关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已经进入审定程序,但依然有部分工艺工序缺少能耗标准,制约了节能监察工作全面、有效的开展。

以能耗限额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据,对新增产能严格执行能耗准入值,不达标坚决不予批准。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能耗的检查与执法力度,落后的工艺设备予以强制淘汰。

4. 分析行业需求,加快相关标准制定

积极走访钢铁企业、节能与余热利用企业,在标准化方面建立多方合作的平台,探索双方标准化需求,增进行业间交流,以标准为纽带促进节能工作的开展。在钢铁行业节能领域内,重点关注烧结、高炉、转炉、轧钢等主要工序节能技术,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技术,工序能耗限额,能源管理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标准的起草、编制、审查等工作,对标准的实施进行跟踪、分析、评估。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