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桩底沉渣量过多。防治措施: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4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
3 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卡管。水中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防治措施: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为改善混凝土的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还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以避免导管进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缓缓倒入漏斗的导管,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运转正常,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2)钢筋笼上浮。钢筋笼的位置高于设计位置的现象。防治措施: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般宜保持在2~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l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3)断桩。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防治措施: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冲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前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灌注量。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 结语
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成熟的施工工艺,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基坑围护施工中,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
(1)娴熟的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主宰着施工效率与安全。(2)施工用料的质量是决定施工安全的关键,同时保证企业良好的口碑。(3)废弃泥浆的处理是文明施工的重要环节,事关企业形象,施工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4)选择围护结构类型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地层性质。在红层风化岩层中,钻进施工困难,成孔效率低,施工中利用冲击钻机进行辅助冲孔。(5)水下灌注混凝土前应制定周密的施工方案及应急措施,确保在混凝土灌注中断时得到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罗大庆.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西部探矿工程,2004,16(9):23-25.
[2]蔡锦源.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缺陷与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04,16(5):1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