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建筑安全论文>>正文

某综合大楼工程基坑施工技术方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1月27日

4.2 主要施工技术
   (1)开挖分层厚度控制:根据土质情况,一次挖土深度在1.0~1.5m,及时打入锚杆,喷射混凝土,使坡面暴露的时间不超过24h。
   (2)注浆:注浆压力为0.2~0.8MPa,注浆量视土层情况而定,以相邻锚管的注浆贯通为终止条件,确保土体改性为复合土体,与锚管组合达到重力挡土墙的要求[5],本工程实际每根锚管注浆量为220~2500kg水泥不等。
   (3)坡脚处理:根据计算结果,地基土承载力严重不足,设计采用在距坡脚1.8m处打入一排6m长同时梢径不小于100mm的松木桩,松木桩间距400mm。为了防止土体隆起,先打入松木桩方可开挖。
   (4)水泥搅拌桩:设计桩长范围内采用二次下沉二次提升工艺,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L/150,严禁在喷浆过程中断浆,特殊情况下断浆应重新成桩,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不得大于24h。
   (5)分段施工: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基坑开挖分三个施工区域,每个施工区域在分层设置锚杆的前提下分段开挖,每段长度不超过50m。
   (6)根据设计要求,大基坑土方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垫层,以保护坑底土质。
4.3 边坡的防水处理
   为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与安全,防止水土流失造成边坡失稳,边坡内的防水处理措施如下:
   (1)设置深4~6m,间距2.5~4m的排水孔。材料为<25硬塑料管,并在1.5m处环向打孔,同时外包铁纱窗布,防止泥土流失。
   (2)当掺有防水剂的喷射混凝土达到70%强度时,向设置的排水孔内注压力水泥砂浆(或水泥浆),阻止水继续外流。
   (3)在坡顶设置一道宽100cm,厚10cm的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层,使坑外积水不至流入坑内。
5.抗拔试验
   为了保证大面积喷锚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并验核设计时的计算模型,在三处有代表性的典型部位进行了锚杆抗拔试验,1号试点锚杆长度9m,2号、3号试点锚杆长度均为12m(图1)。张拉设备采用600kN油压千斤顶,支架支点距离坡面1200mm,张拉试验分6级加载进行,即0.1Nt→0.25Nt→0.50Nt→0.75Nt→1.00Nt→1.2Nt,若加载过程中位移稳定,最后进行极限加载,Nt按锚杆每7kN/m抗拔力设定。测得1号试点极限抗拔力72.5kN,2号试点极限抗拔力98.8kN,3号试点极限抗拔力97.4kN,均达到设计要求。
6.施工监测
   针对深基坑施工信息化的要求,为保证基坑施工的顺利、安全,必须对整个施工过程实行全过程监测。通过跟踪监测,及时掌握支护结构和基坑内外土体位移情况,随时调整施工参数,优化基坑设计。
   (1)监测内容: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的规定,本基坑属于二级基坑,应进行监测的内容为:①支护结构的位移;②基坑周围土体位移;③地下水位变化。
   (2)监测点的设置:①在基坑四边设置测斜管,监测深层土体位移;②支护位移监测点设在基坑边壁顶部;④在基坑周围设置水位观测孔。
   (3)监测次数:在支护施工和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如遇位移、沉降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4)监测结果: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规定,监测报警值为水平位移达到40mm或连续三天位移速率超过3mm/d,水位观测速率超过50cm/d。通过对基坑从土方开挖到地下室施工完成期间的连续观察,水平位移值在9.6~26.9mm且未有连续三天超过3mm/d,水位变化速率在5~37cm/d,监测值均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7.结语
   (1)在软土基坑中采用喷锚与压密注浆改善土质的复合技术组成的基坑围护结构,在本工程大面积应用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完全可以达到安全、经济、快速、高效之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在软土基坑围护中采用喷锚网支护体系,大大节约工程造价,同时又缩短施工工期,本工程支护方案比采用灌注桩支护节约造价约120万元,缩短工期约30d。
   (3)分层挖土厚度、注浆量及坡脚处理(提高坡脚地基承载力)是围护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JGJ1202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2] YB925829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S].
[3] GBJ79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4] GB500862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S].
[5] 刘志宏,陈天民.大型软土基坑喷锚支护技术的探讨与实践.[J].施工技术2001:(9):33-34.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