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建筑安全论文>>正文

建筑单体安全疏散设计分析探讨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1月28日

  
四、水平疏散路线的设计
在设计该路线时,需要解决房间(或厅堂)内容纳的人数.用于疏散的门宽及数量.疏散走廊的宽度与长度和安全出口的设置等问题。
安全出口的设置
避难设计的好坏,要以当一条通路被烟火封锁后,是否还可使用另一条路线疏散来判定。当建筑性质重要时,应在袋形走道尽端设置辅助的出口,如疏散用阳台.垂直疏散口或缓降器等,以配合楼梯形成另一方向的疏散路线。
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安全出口的数量,还应考虑安全出口的宽度,这也是决定人员安全出口宽度的确定,受到耐火等级.层数.允许疏散时间.人数.地面是否平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疏散走廊的设置
  走廊在疏散设计中被称作第一安全区,因此对作为第一安全区的走廊应有多方面的要求。

(1)走廊的形状
  为避免对疏散路线产生阻力和造成不安全感,与安全出口相连通的走廊应简明直通,尽量避免通道本身宽度和方向有较大的变化。
  (2)疏散走廊的宽度
  非高层建筑疏散走道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lm,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可不小于lm。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等民用建筑走廊的总宽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厅内的疏散走廊的净宽应按通过每百人不小于0.8m计算,且不宜小于lm。边走道的最小净宽不宜小于0. 8m.
  (3)疏散走道的长度
  群集疏散者的密度决定水平行动的速度。对性质重要或人员众多的高层建筑而言,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至较近出口(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m;一般的高层建筑可放宽到40m。用于幼儿.老人和病人的建筑,允许的疏散长度也短,其具体的规定值在15-40m之间变化。
  (4)走道的防火构造
  为了避免着火房间内的烟.火不致迅速地蔓延至走道内,走道两边的隔墙应为耐火lh以上的非燃烧体。
  (5)通道摆设物品的处理
  通道的最小宽度一经计算确定后,就不应因其他原因而被改变。在一些公共建筑中,为了使用功能的需要,在通道位置上加设一些布置和家具,此时可采取在通道局部加宽的设计去处理。

  图1 疏散通道的加宽处理
  (6)门的开启问题
  在内长廊式建筑中,一些房间的门向公共通道开启,此时如处理不当,会因门而阻碍人员在通道上的正常疏散。另外需要注意的两点:一是门的开启方向应顺应人群撤离的主流向;二是门锁宜采用水平压杆式,且压杆的高度以1.2m为宜。这是为了保证人在慌乱中或即将扑倒的情况下,也能靠轻力或身体的压力去轻易地打开门。

五、垂直疏散设计
  垂直疏散通路设计的好坏是关系到全栋建筑物中的人的生命是否能最终得到保障的重大问题。
  1.安全疏散楼梯的形式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上边楼层的人们只有通过楼梯才能疏散到建筑物的外边。如果楼梯间不安全,则会出现烟囱效应,此时它非但无法起到疏散的作用,相反会加快火灾的蔓延速度。从防火的角度看,建筑楼梯间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即采用一道防火墙和门,将楼梯与走道分隔开来的楼梯间。这种楼梯间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烟火的侵袭,并且因只设一道防火门,其面积指标及工程造价方面均较经济。但也正因为如此,当疏散人员持续进人或门本身关不严时,非常容易被烟火所突破,且会一直向楼梯间顶部蔓延,使人员疏散严重受阻。所以这种楼梯间的安全性并不高。
  (2)防烟楼梯间
  为提高楼梯阻截烟火的能力,可在封闭楼梯间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前室和一道防火门,以形成防烟楼梯间。另外,当楼梯间内垂直疏散的人流拥挤堵塞时,前室还可起到缓冲和避难的作用,因建筑安全与防火设计时,设有前室的楼梯间被称作防烟楼梯间,并把前室称作疏散通路上的第二安全区。按照前室的空间特点,可分为开敞型和封闭型两种。
  (3)室外楼梯
  室外楼梯是一种附设在建筑外墙上的全敞开式的小型楼梯。该楼梯通常设于建筑物外墙的端部,并多采用单跑及悬挑的结构方式。对层数不多的一般建筑,甚至可设置更为简便和节省面积的“舷梯”或“扒梯”,以此作为辅助的安全出口。
  2.楼梯的疏散宽度
  高层建筑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由于使用情况不同,每层人数往往不相等,如果整栋楼按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楼梯的总宽度,除非人数最多的一层在顶层才合理,否则不经济。对此,规定每层楼梯的总宽度可按该层或该层以上的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即楼梯的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在建筑中除了上述三种专用于防火要求的楼梯外,还有普通的楼梯。对这些楼梯的设计应在考虑宽度的基础上,同时要考虑诸如坡度.表面防滑以及管线穿越等问题。
结论
  总之,进行建筑单体的安全疏散设计要了解建筑单体的特点,根据内部功能要求采取更为适合的疏散措施。同时,国家也应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对建筑单体安全疏散进行指导和规范,切实为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倪照鹏 王志刚.性能化消防设计中人员安全疏散的确证.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3 第5期
[2]汤希木.安全疏散性能化消防设计初探,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 第1期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