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凝土裂缝分为两种:一种为结构性裂缝,一种为非结构性裂缝。非结构性裂缝是最为常见的裂缝,这种裂缝对结构的承载力虽无大的影响,但易于造成钢筋锈蚀,降低结构物的使用寿命,所以必须重视对裂缝的处理和对裂缝产生的预防。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裂缝修补;防治措施
1.裂缝的概念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是一个很普遍的技术问题,人们对它开展了许多试验研究。大家都知道,混凝土由砂子、石子、水泥、水以及存留其中的气体组成,是一种非均匀的脆性材料。各组成材料的变形系数不同,在相同的温度、湿度变化及硬化产生的体积变形下,各组成材料变形并不一致,所以在混凝土内部会产生微细裂缝。这些裂缝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它们的分布是不规则且不连贯的,在荷载作用下或进一步温差和干缩情况下,这些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数量均相应的增大,并逐渐互相贯通,从而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缝。
近代对混凝土强度理论进行亚微观研究结果以及大量工程实践所提供的经验都说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微细裂缝对使用无多大危害,裂缝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材料特征。这种裂缝不同于构件破坏前的结构裂缝。除对裂缝有严格要求的构件,如水池等外,一般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设计时一般要验算裂缝宽度,构件的裂缝宽度不能超出允许的裂缝宽度值,过宽的裂缝对结构还是有较大危害的。
2.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前面说过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是由材料内部的初始缺陷微裂扩展引起的。引起微裂扩展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归为两大类:第一类,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也称为结构性裂缝,其裂缝与荷载相应,预示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或存在严重问题;第二类,由变形引起的裂缝,也称为非结构性裂缝,如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引起的裂缝。第二类裂缝约占总裂缝的80%。
非结构性裂缝根据产生的原因不同又可细分为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等。对于泵送施工的预拌混凝土,在施工阶段产生的裂缝多属于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有两种,一种是表面不规则的发丝裂缝,另一种发生在配置钢筋之间并与钢筋平行的中间宽、两头细的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发生在终凝后。
干缩裂缝原因分析:混凝土在水化结硬过程中,水泥矿物与水逐渐转化为凝胶结晶形成的水泥石,从而产生强度,在毛细管中的水及凝胶水逸失时,水泥石略有收缩。另外,主要是混凝土内水分的不断蒸发,使体积收缩,这两种收缩的结果是混凝土产生干缩变形,导致裂缝产生。
除混凝土中水化作用和水分蒸发作用而产生收缩变形以外,产生干缩裂缝的另一个因素是施工养护不良,造成表面干燥过快,而内部湿度变化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收缩慢的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因此,在构件表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即干缩应力。当干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则混凝土表面被拉裂而产生干缩裂缝。
形成裂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混凝土本身这种材料性质决定的,那就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而且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施工中混凝土由高温冷却到稳定温度的过程,往往会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这种拉应力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而一旦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实践经验证明,干缩裂缝的产生与水泥品种、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水灰比大小、骨料性质、含泥量等有关,另外还与气候、钢筋布置以及外加剂等都有一定关系。
干缩裂缝对结构的承载力尚无大的影响,但易于造成钢筋锈蚀,降低结构物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