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建筑安全论文>>正文

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1月30日

摘 要: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标准高、难度大的特点,本文叙述了其原材料进场检验、支座安装、现浇段施工、线形控制、合拢段施工、预应力施工等各个阶段的监理安全质量控制重点、难点和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连续梁,支架法,施工安全,监理控制
1、专业工程特点
  现浇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径有32+48+32、40+56+40、48+80+48、40+64+40、60+100+60、60+128+60、72+104+72、80+128+80等种类,上跨交通要道、河堤、规划路等,尤其上跨交通要道时交通流量大,施工干扰大,施工安全防护至关重要。现浇段为大体积砼,入模温度、各项温差控制要求严格,浇筑砼量大,人力、设备资源配备要齐全到位,监理旁站时间长。梁部为高标号高性能砼,使用寿命长,原材料、砼配合比的各项检测指标要求高,同时,梁部施工时预留孔道较多,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相互干扰多,并且孔道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连续梁支架现浇施工采用就地搭设脚手架,上立模板浇筑砼,支架的安全检算,基础的承载力能否保证是现浇施工成功与否的关键,对现浇支架的拆换、工序衔接有专门设计要求。
2、监理控制要点
  2.1、原材料进厂检验:
  (1)督促检查施工单位要及时建立材料进场及检验台帐,动态掌握进场材料数量、规格、批次及施工自检情况,按验标要求的频率进行见证,及时建立见证检验台帐。
  (2)对进场原材料进行质量证明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审查、外观检查,对外观质量有疑问的要及时进行抽检,合格后才允许材料使用。
  (3)砼配合比要进行严格的设计、试配,合格后要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验证,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调整后的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和,并监督检查设备计量的校称。
  2.2、支座安装:
  (1)检查支座安装前支承垫石表面凿毛、锚栓孔清理干净无杂物,要求施工单位将支承垫石表面湿润;仔细检查支座中心位置及标高,安装偏差需满足要求。
  (2)灌浆前检查灌浆材料检验情况,检测灌浆料指标,灌浆采用重力灌浆方式灌注支座底部及锚栓孔处空隙,灌浆过程应从支座中心部位向四周注浆,直至从模板与支座底板周边间隙处观察到灌浆材料全部灌满为止,防止中间缺浆。
  2.3、现浇段施工:
  (1)检查地基处理
  连续梁现浇段支架施工前,检查时看是否首先将桥墩处场地推平、碾压。软弱地基采用换填石灰土或砂砾,分层夯实。然后浇注混凝土基础,检查地基承载力,要求做好地面排水处理,设置排水沟,做好地基排水。
  (2)审查支架设计
  支架设计应考虑支架强度、刚度、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的验算,各项验算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后按设计图进行支架搭设。
  (3)检查支架搭设
  审查支架结构施工方案,审查预压方案并按预压方案组织验收,督促施工单位对支撑排架组织验收。
  (4)检查支架预压
  在搭设底模时,按估算预留拱度支好后,按设计或规定要求进行加载预压。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最大施工荷载的1.1倍。采用砂袋或预制块作加载物,使加载的荷载强度与梁的荷载强度分布一致。当试压沉降稳定后,记录各测点的最终沉降值,从而推算出底模各测点的标高,然后卸载。卸完载后,精确测出底模各测点的标高,此标高减去加载终了时的标高,即为支架支撑的回弹值,余下的沉降值为支架系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值。根据计算结果,对底模标高进行调整,使预留拱度值更加准确,同时也是对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检验。
  (5)检查模板
  梁底模板和外侧模:底模采用大块钢模板,利用调模装置调整坡度,从而使底模达到坡度要求。外侧模采用大块钢模板,在梁变宽部分利用调模装置调整立模宽度。翼板底模与外侧模连接处镶橡胶条塞紧,以防漏浆。底模预压并调整标高后,侧模全部安装完毕后,要检查各部位几何尺寸,包括顶面宽度、长度、标高及模板垂直度。
  隔墙模板及腹板内模板:均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现场拼装,内模板的紧固主要用对拉螺杆,并用脚手架连接。倒角模板采用木模。
  人洞模板及支架:隔墙人洞采用木模板、木支架,顶板临时人洞模板采用钢板焊接。
  端模:端模用自行加工的钢模板,与内外模及其骨架连接牢固。
  (6)钢筋制作及安装
  检查验收钢筋制作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验收标准要求,特别注意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垫快、保护层厚度及各节块之间的钢筋连接质量;检查预埋筋、预留孔道的位置是否准确。
  (7)预应力孔道
  检查验收预应力孔道、锚垫板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其定位是否牢固;在各节块连接处,检查验收预留孔道连接是否严密,防止砼浇筑漏浆堵塞孔道;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每浇筑一节,都要对暂不张拉的孔道进行检查疏通。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