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建筑安全论文>>正文

浅谈地勘行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及解决的对策

作者:于明杰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1月21日

内容提要:减少事故,避免伤亡,力求本质安全。本文从地勘行业(钻探工程)安全技术标准不够全面,安全管理模式缺陷,岗位工人文化素质偏低等几方面分析了地勘行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问题  安全技术标准  综合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也日益加剧,地勘行业自然承担起了为国家尽快的发现能源、增加能源储备的重担。国家为了明确“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颁布《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化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核心。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安全生产中的主体责任,出台了一些具体实施细则,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指出了目标和思路。
经过几年的基层工作,笔者发现地勘行业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指导方针下,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策。
一、完善技术标准、解决技术标准缺失缺陷
原来地勘行业的监管包涵在了“非煤矿山”之中。但实际上,地勘与“非煤矿山”的生产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非煤矿山与地勘行业安全技术又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性,难以在地勘行业中执行非煤矿山的技术标准。近几年来地勘行业一直采用《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岩心钻探规程》(地质矿产部)、《煤炭地质钻探规程》MT/T1076-2008、《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0227-2010。以上标准中除《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为强制性标准外,其他均为推荐性标准,在实际执行中就存在着推荐性标准约束力不强的弊端。并且以上规程中技术标准不够详细,在生产中涉及到一些具体问题时,没有合适的标准,给安全监管造成一定的难度,埋下了安全隐患。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技术的进步,新的生产工艺、新设备的投入等诸多因素,以上“规程”中所不涵盖的方面应当加以拓展和补充或重新修改颁布新的安全技术标准。
(一)以上“规程”对冻土带施工时钻塔稳定性控制没有详细技术要求,发生基础冻土解冻后对钻塔采用何种纠偏措施和纠偏标准没有规定。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冬季不适合施工。在水田、苇塘等低洼、湿地的施工也只能在3、4月份气温逐渐回暖但地表没有完全解冻的时候。施工过程中就存在着地表逐渐解冻、钻塔平台沉降(失稳),可能会造成孔斜甚至钻塔倾倒的安全事故。
解决对策:在施工前准确测算工期,尽早施工、尽快结束。施工过程中,钻井平台至少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每8小时观测1次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沉降,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二) 对于工业及民用设施区域施工,机械振动危害在以上规程中没有明确标准和控制措施。在工业及民用设施附近施工时,机械运行产生的振动会对周边建筑物产生振动危害。尤其对需要重点保护的建筑物及老旧房屋造成的危害后果更大。在《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中“8.3.1在工业及民用设施区工程地质施工,对工业及民用建筑物应有监测措施,同时应了解和掌握地下管网设施的埋设情况”一款规定,对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划分、保护半径、振动控制措施、监测方法等均没有明确标准。
解决对策:施工前要分析周边建筑物的危险等级,机械设备要合理布局。必要情况下,可采用挖减振沟、低压钻进等安全措施。做好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和损伤监测。
(三)以上“规程”中对噪声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防护-噪声防护没有明确标准。由于钻探设备噪声都比较大,对长时间工作在该环境下的岗位个人听力会造成损伤。如施工地点在村庄附近,会造成噪声扰民甚至噪声伤害。如听力下降、失眠、神经紊乱等疾病。
解决对策:尽量选用噪声比较小的机械设备。减震、消音设备要及时检修,保证其功能。在村庄附近施工时,应进行噪声检测。也可采用隔音板等措施阻断噪声传播。岗位个人要佩戴耳塞、耳机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体检。
(四)现有生产中,多数施工单位都采用帐篷和活动板房作为生活区,生产区和生活区在同一区域内。区域整体布置中,应充分考虑防火安全距离、紧急疏散通道、生活区用电安全标准、采暖设备安全标准、厨房燃气具安全标准等。以上问题在“规程”中没有明确标准。
解决对策:借鉴一些其他行业的技术标准进行补充。在施工区域总平面布置上可采用《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19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在电气安全方面采用《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200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50194-1993)等。
(五)以上“规程”中对其他方面的安全技术标准也应用其他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加以补充。如:机械安全防护方面可采用《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3),在泥浆药剂上采用《工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原劳部发[1996]423号)、《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年第1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在起重设备(卷扬机、副绞车)采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3号)等技术标准。用这些其他行业的技术标准弥补地勘行业中安全技术单一(缺失)的不足,完善安全管理。
二、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制定控制风险对策
仅仅有了安全技术标准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更加科学的对生产过程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安全检查表法、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分析等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充分考虑人、机、环境因素,逐一进行系统分析,对每个操作过程,逐一进行安全评价,根据评价结论,细化操作规程,尽力做到本质安全。
(一)在维护钻机或水泵时,动力系统基本都不关闭,使用离合器分开动力系统和所需维护设备,在单元危险性分析中发现离合器并不完全可靠,所以修改操作规程,要求维护设备时必须关闭动力系统。
(二)在交叉作业时,高位人员失手坠落工具的几率较大,易造成低位人员受到打击伤害。所以要求有高处作业时,高处作业人员工具必须使用系绳,该工作区域下方不得有人员进入,并设专人看护。
(三)在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时,要考虑储油罐(桶)与厨房、柴油机以及宿舍之间的安全距离,油料要存放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限制储存量。当冬季使用-35#柴油时,应按照乙类物质标准增加防火安全距离。
(四)在钻进时(尤其夜间),长时间的噪声和振动会使司钻人员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等不安全状态。所以,要求班组其他岗位人员要每隔半个小时对机械设备、施工现场情况、司钻的精神状态进行一次巡查,及时提醒司钻人员。如发现司钻人员状态不能确保安全操作,及时用其他司钻人员换下,让其休息。还可使用视频监控手段远程监控司钻人员的工作状态以及机械设备运行状况。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