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进入21世纪,人们对施工安全生产要求越来越高,施工安全管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危险的施工行业,是我国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部门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管理体制、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都得到了不断深化。其中,建筑行业中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近年在建筑工程施工地因施工人员复杂,工程工期紧,作业环境差,施工过程危险源多,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偏底。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高空坠落、坠物伤人、触电、土方坍塌、机械倾覆等,酿成人员伤亡,给施工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其原因,一方面是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弱化,尤其是施工现场管理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责任不落实,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常识,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
关键词:现场施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选题背景
建筑施工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安全事故频发、损失巨大。我国现有建筑工人约4000万人,约占全世界建筑业从业人数的25%,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劳动群体。如果这个庞大的劳动群体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跟不上,势必会引起众多伤亡事故的发生。当今社会,安全是各界人士密切关注的问题。建筑行业作为一个安全事故频发的的高危行业,更加要不断完善管理,加强
宣传,力争做到把伤亡事故降到最低。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相继出台,安全生产管理基本上有法可依,从政府重视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广泛参与,人们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安全管理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安全生产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各地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工艺日趋复杂,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难度加大,建筑施工现场操作新手不断增加,常常会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些不曾遇到的难题和隐患,再加上大型工程往往从总包到分包、到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层层分包,加大了安全监管的难度。尤其是在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中,90%以上的是农民工,安全培训不到位或不落实,自我保护意识差,是频发安全事故的弱势群体。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建立“以人为本”,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企业安全保证体系为主体,以遏制重大事故为重点,以安全培训、合理引导提高素质为保障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1]。
由于建筑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加强建筑安全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2)研究的目的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个别国家还进入倒退阶段。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建筑业,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怎样又好又快发展,怎样更好的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应该值得思考。作为一名即将从事建筑施工的一名毕业生,在耳闻目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我们有责任在建筑安全管理的不断改革完善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萤火之光,去推动安全管理的完善。目前国内还没有在建筑安全管理模式上有一套系统学术研究,而在中国对建筑安全问题日益重视、政府建筑安全管理模式正处于变革之中的今天,急需更多的基础性研究来促进建筑安全管理实践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分析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国内建筑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2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
(1)论文的研究内容
通过大量相关文件和书籍的查阅以及实际调研,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建筑业市场仍不规范,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了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正在逐步探索改变现有的安生产模式,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2)论文首先对我国建筑施工的特点及其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其次,对近几年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及根源;再次,对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如何完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最后,在现阶段施工现场将如何进行事故控制管理对策进行论述。
(3)论文的研究思路框架
论文基本研究思路如下:实证数据归纳与理论研究并行,在探索研究对象基本规律的同时,体现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在研究内容的安排上,遵循自然的、有序发展的、由外及里的路线,先研究对象本身的普遍性规律,再将这种普遍性与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实际要求相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逐步逼近目标,得出科学的结论。
1.3国内外建设工程安全与管理现状及分析
1.3.1国外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1999年美国的建筑业从业人员达850万人,约占全美就业人口的6.5%。美国建筑公司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80%的建筑工程都由仅占建筑公司总数【2】10%的较大的公司承担。2001年建筑业工人共死亡1225人,工人的10万人死亡率为14.4,建筑业的死亡人数占所有行业死亡人数的20.8%。
美国没有专门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对建筑活动的管理,与对其他商业活动的管理一样,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实现的。美国专门针对某一行业或市场的法规很少,企业行为的基本规则一般都受综合型经济法规的制约。建筑管理也不例外,主要是通过综合性法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管理。
2001年英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约111万人。2002年英国有20万家建筑承包公司,其中只有约1万家公司的员工超过7人。英国的建筑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2002年,建筑业的总产值为836亿英镑。英国所有行业的死亡事故中约有1/3发生在建筑业。2000~2001年度英国建筑业的10万人死亡率为6.0,是所有行业平均死亡率的6倍[5] 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与美国的状况相似,政府主要通过法规手段规范建筑市场。英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业属于职业健康与安全
的一部分而英国健康与安全法律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
美英两国建筑安全管理模式的共同点:建筑安全管理属于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的一部分。无论是建筑安全法规、机构体系还是监察原则,都是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的目标、策略和手段针对建筑业特殊情况的具体应用。虽然建筑安全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从专门化走向综合化,从分散式发展为体系化是必然趋势。有共同的安全管理目标:保护每个工人的健康与安全。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人为人是企业和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以人为的安全管理目标并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有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决定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安全需求是在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最迫切的要求。
1.3.2国内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到1999年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每年平均发生1530件,死亡1560人,重伤718人;2000年建筑业发生事故846起,死亡987人,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从2001年起至2004期间,死亡人数又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045人、1292人、1512人、1264人。2005年,全国建筑业(包括铁道、交通、水利等专业工程)共发生事故2288起、死亡2607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1.4%和6.5%(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安全生产各类伤亡事故统计表》统计)。其中,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015起、死亡1193人,与上年相比,事故下降了11.28%,死亡人数下降了9.89%。其中发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3起、死亡170人(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上升了2.38%,死亡人数下降了2.86%。2006年,全国建筑业共发生事故2224起、死亡2538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8%和2.6%(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司42006年安全生产伤亡事故情况表(调度快报)》)。其中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共发生888起,死亡1048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12.51%,其中共发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39起、死亡146人(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9.30%,死亡人数下降了14-21%[2]。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有着显著不同,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的劳动环境及安全状况存在很大的问题。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的不安定因素主要表现为:
(1)建设产品的固定性导致作业环境的局限性:建设产品坐落在一个固定位置上,势必导致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上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机具来进行交叉作业,因而容易产生伤亡事故。
(2)露天作业导致作业环境恶劣性:建设工程施工大多是在露天空旷的场地上完成的,导致了工作环境相当艰苦,在此环境下作业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3)体积庞大带来施工作业高空性:建设产品的体积十分庞大,操作工人大多在十几米,甚至百米上空进行高空作业,有产生高空坠落引起伤亡事故的因素存在。
(4)流动性大、工人素质低带来安全管理的难度性:施工单位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加上建设。
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80%以上,他们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差,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带来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性。
(5)手工操作多、体力消耗大、劳动强度高带来个体劳动保护的艰巨性:建设工程的施工,多为手工操作,加上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使从业人员体能消耗大,其职业危害严重,带来了个人劳动保护的艰巨性。
2.我国建筑施工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建筑施工的特点
建筑施工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生产活动,其特点主要有:
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建筑安全生产的多变性。建筑产品的结构形式、建筑规模以及施工工艺等都具有多样性。建造不同的建筑产品,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防护用品和设施、施工技术等均有不同的要求,而且施工现场环境也千差万别,这些差别决定了建筑施工过程中总会面临各种新的安全问题,安全生产永远是一项新的课题。
(2)建筑工程的固定性及组织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安全环境的特殊性。建筑工程的固定性及组织施工的特点,使得施工队组需要经常更换工作环境。建筑施工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施工现场则会从最初底下的基坑逐步变成耸立的高楼大厦。因此,建筑工程中的周边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人员类别和数量等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而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往往滞后于施工过程,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等,都使的工人经常面对多种不利的工作环境和负荷,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建筑产品的庞体性觉得了建筑施工的高处作业的普遍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产品的空间高度和深度都在不断的增加,而众多的人员和设备在设备和复杂多变的高处作业,使得施工的难度和危险性也就随之增大,所以建筑施工行业也是最危险的行业之一,危险源时刻伴随着施工的周围,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4)企业管理机构的特性决定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特殊性。许多施工单位往往同时承接多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而且通常上级公司又与项目部经常处于分离的状态。致使公司的安全措施并不能及时在项目部得到充分的落实。这使得现场安全管理的责任更多的由项目部来承担。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临时性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方面的压力也相应增大,公司的安全措施往往被忽视,并不能在工程项目上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因而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5)多个建设主体的并存及其关系的复杂性绝地了建筑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工程建设涉及多个建筑主体,一般包括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及施工等诸多单位。建筑安全虽然是由施工单位负主要责任,但其他责任单位也都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加之分包单位的介入、各类人员的流动性以及不同的管理措施和安全理念,导致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市场经济中,目标导向使得建设单位承受较大的压力和风险,而这些压力和风险又往往最终施加在建筑施工单位身上,使得一些施工单位往往只要结果(产量)不求过程(安全),而安全管理恰恰是体现在过程上的管理,加之资源供应的限制和施工的复杂性,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6)施工作业的非标准化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建筑产品是一个现场制造的产品,存在较多的非标准构件,不可能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安全生产,并且建筑业生产过程的低技术含量决定了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普遍较低,加之劳动和资本的密集、人员的流动性大,造成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严重不足,使得施工人员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而当前的安全管理手段又比较单一,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很多还是依赖经验、依赖监管、依赖安全检查等方式,所以建筑安全施工面临的问题较多。